三個夜晚,與截然不同的三位男士約會體驗 (下)

2021/09/0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B男士,讓人感覺他對這次的約會,像是規劃專案一樣,預想可能會有的風險並制定因應的策略。非常早到,確保我一定會在他之後來;第一次見面預期氣氛尷尬,事先準備了破冰小遊戲;對話中的一些對答、提問,像是預演準備過的。
或許與工作性質相關,思維按著機率預測,評估變因,計算評分,他問著我的人生目標、談著財務、談著個人工作上未來的里程碑,坐在對面的我,好似躺在豬肉攤的磅秤上,論斤論兩。
C男士,散發著成熟大叔獨有的從容,當然他並不是真的年紀上的大叔。談吐,沒有太多流行時事字句,就像他的穿著,乾淨的線條襯衫,與沒有任何綴飾的無框眼鏡。
他說著他的過去,也認真聽著我的字語,不躁進,不疏遠,在剛好的距離中,由他發話的球,確保對方自然回擊,一來一往,不落地,那是一種難得的人際安全感。
寫這篇文章,倒不是想要拆解每人的優劣,而是從我們怎麼看人,為什麼會有這些聯想,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轉變?
拿A男做舉例,他讓我感覺像是即將要被推銷保單的潛在客戶,擔心自己只是變成業績上的數字而非被認真看待,於是心中產生了不信任感,但其實只是在言談間,他引發了我一系列的猜疑,我越是重複猜疑,怎麼能期待與對方建立信任關係?這或許也是有些人不願意參加商業社團,總對藉交友名義換訂單不以為義,但因為心底已先有了猜疑,覺得大家懷有目的而來,便不容易真的在那環境中建築起互信的關係,但也有人能夠維持開放態度,真正擁抱著不同人際的可能。
另一部分,當面對的這個人的特質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少見,甚至有點超過理解範圍,我們的大腦解讀成威脅、危險,接著大腦就會進入相對防禦狀態,想要確保自己得以生存下來,但老實說,在這社會裡,真正要取別人性命,剝奪他人生存的人也很少見,但若進入防禦模式,緊繃的大腦會讓身體接收訊息時變得特別敏感,禮貌的觸碰、不經意的話、或許甚至嘴角上揚幅度與眉間的紋路,都會可能變成朝自己眼前飛來的石頭。就像B男之於我,謹慎思考與計畫的模式相處,是我過去少有過的經歷,於是每一次的回應,我也不知不覺複製了他的思維,對我來說就像下山時,每一步踩點須看準,以免失去平衡。
有人說過,看人就像在看書一樣,每本各有精采的地方,但我覺得看人就像看鏡子,映著自己的方方面面。
動作習慣觀察家
動作習慣觀察家
臨床上,讓我能近距離觀察人性,我想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能夠快速復原,有些人只能像陀螺原地打轉?我認為習慣是決定兩種不同結局的關鍵,但是甚麼樣的習慣?這裡是我的觀察日記,我從動作習慣來洞察思維與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