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mur】 關於原諒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有時候我們最不能原諒的,是當初那個又傻又笨,而讓珍貴的寶貝從心中被奪走的自己。

當我問問我最珍貴的寶貝(我的貓)為什麼願意遭遇這麼苦的事情,他笑笑的說,因為這樣才能帶你認識『原諒』啊。

“但我能原諒那些殘忍的人,我卻無法原諒保護不了你,救不到你的自己啊。”

在連續的哭泣中,我真的懂這種更難原諒自己的感受。

但就是這樣,我才想這麼堅持、下定決心的走在『愛』這條路上,我想要學習好好的愛自己,我想要好好的大方的原諒自己,我想要永遠第一個站在自己身邊,牽著自己的手,與自己同一陣線。

我不想要,明明自己是最心碎的,自己卻是最不能被原諒的~
我不想要,我就是最無止盡撻伐自己的那個人~
懲罰自己比愛自己、原諒自己容易多了

但我想選擇愛


— 20140729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塔羅貓的沙龍
4會員
102內容數
關於我的生活與我的學習紀錄
塔羅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05
有一句話說:『什麼是療癒?療癒就是 Pay attention to』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要幫忙的那個對象上,當你這樣做時,其實你已經開始在做療癒這檔事,那怕只是聆聽、安慰、一起開罵,也是療癒,你已然在做一件療癒的事
Thumbnail
2021/10/05
有一句話說:『什麼是療癒?療癒就是 Pay attention to』就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你要幫忙的那個對象上,當你這樣做時,其實你已經開始在做療癒這檔事,那怕只是聆聽、安慰、一起開罵,也是療癒,你已然在做一件療癒的事
Thumbnail
2021/10/05
讓最慈悲的自己去擁抱與撫慰最恐懼膽小的自己吧!摸摸頭,抱一抱,你可能會得到一些釋放的眼淚,或一些被理解的感動,或者是,一隻假裝凶猛但其實很可愛的大熊熊。
Thumbnail
2021/10/05
讓最慈悲的自己去擁抱與撫慰最恐懼膽小的自己吧!摸摸頭,抱一抱,你可能會得到一些釋放的眼淚,或一些被理解的感動,或者是,一隻假裝凶猛但其實很可愛的大熊熊。
Thumbnail
2021/10/05
這一天可能不那麼『圓滿』,因為那個心中非常在意最在意的還感覺到遺憾或悲傷,但能夠在這一天為自己帶來一些寬慰的放鬆的幸福,例如願意允許自己哭泣悲傷,也願意擁抱與安慰自己、原諒自己,或者願意允許自己的腦袋在那個很重要的問題沒有被解決之前,偶爾一點時間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這其實也就是一種『愛自己』的展
Thumbnail
2021/10/05
這一天可能不那麼『圓滿』,因為那個心中非常在意最在意的還感覺到遺憾或悲傷,但能夠在這一天為自己帶來一些寬慰的放鬆的幸福,例如願意允許自己哭泣悲傷,也願意擁抱與安慰自己、原諒自己,或者願意允許自己的腦袋在那個很重要的問題沒有被解決之前,偶爾一點時間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這其實也就是一種『愛自己』的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責罵叫囂喚不醒受傷的自己 情緒是自己也是最大的敵人 很多時候理智難以戰勝情緒 也跟著失去善待他人的權利
Thumbnail
責罵叫囂喚不醒受傷的自己 情緒是自己也是最大的敵人 很多時候理智難以戰勝情緒 也跟著失去善待他人的權利
Thumbnail
羞恥是心靈的癌症。它慢慢地吞噬我們,用自我厭惡 的黑暗光芒玷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而這一切都源於缺乏自我寬恕。 你有沒有:背叛了你所愛的人 你是否曾說過、做過或想過一些真正可怕的事情? 超越了你認為永遠不會跨越的界限,或者 故意傷害自己(或他人)? 如果你是人類,我可以保證你幾乎會說“是”
Thumbnail
羞恥是心靈的癌症。它慢慢地吞噬我們,用自我厭惡 的黑暗光芒玷污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而這一切都源於缺乏自我寬恕。 你有沒有:背叛了你所愛的人 你是否曾說過、做過或想過一些真正可怕的事情? 超越了你認為永遠不會跨越的界限,或者 故意傷害自己(或他人)? 如果你是人類,我可以保證你幾乎會說“是”
Thumbnail
我前陣子帶小貓黑子去結紮,才意識到我的內在有個苦不堪言的小孩。憐惜、心痛的心情,是很陌生的情緒。這種「因為別人的難過、痛苦、受害而傷心難受」的狀況甚少出現,更別說對自己產生這樣的心情了。回想過往,大部分我遭遇苦難後,出現的都是理解、同理、寬恕、接納或包容,卻不曾以憐憫、疼惜的角度來對待自己。
Thumbnail
我前陣子帶小貓黑子去結紮,才意識到我的內在有個苦不堪言的小孩。憐惜、心痛的心情,是很陌生的情緒。這種「因為別人的難過、痛苦、受害而傷心難受」的狀況甚少出現,更別說對自己產生這樣的心情了。回想過往,大部分我遭遇苦難後,出現的都是理解、同理、寬恕、接納或包容,卻不曾以憐憫、疼惜的角度來對待自己。
Thumbnail
我們如何理解戰爭的發生、無辜動物的屠殺?我們如何能原諒老天或任何你想要責備的對象,讓你和一個難以忍受的人結婚、讓你失去摯愛的家人、讓你碰到可憎的老闆、不友善的鄰居? 對於多數人來說,答案是:並不容易。
Thumbnail
我們如何理解戰爭的發生、無辜動物的屠殺?我們如何能原諒老天或任何你想要責備的對象,讓你和一個難以忍受的人結婚、讓你失去摯愛的家人、讓你碰到可憎的老闆、不友善的鄰居? 對於多數人來說,答案是:並不容易。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最不能原諒的,是當初那個又傻又笨,而讓珍貴的寶貝從心中被奪走的自己。當我問問我最珍貴的寶貝(我的貓)為什麼願意遭遇這麼苦的事情,他笑笑的說,因為這樣才能帶你認識『原諒』啊。 “但我能原諒那些殘忍的人,我卻無法原諒保護不了你,救不到你的自己啊。”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最不能原諒的,是當初那個又傻又笨,而讓珍貴的寶貝從心中被奪走的自己。當我問問我最珍貴的寶貝(我的貓)為什麼願意遭遇這麼苦的事情,他笑笑的說,因為這樣才能帶你認識『原諒』啊。 “但我能原諒那些殘忍的人,我卻無法原諒保護不了你,救不到你的自己啊。”
Thumbnail
人生大部分的煩惱,都從在意的小事開始。放大了自己,煩惱沾染你的面積也大了些。找對了方法,消融了自己,才發覺所有的原諒,其實都僅是換個方式,善待了自己。
Thumbnail
人生大部分的煩惱,都從在意的小事開始。放大了自己,煩惱沾染你的面積也大了些。找對了方法,消融了自己,才發覺所有的原諒,其實都僅是換個方式,善待了自己。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因為不原諒,也是表達立場的一種方式。 而且這是你的自由。 選擇原諒,應該是自己的自由選擇, 而不是不懂你體驗的人,自以為大器的叫你接受。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因為不原諒,也是表達立場的一種方式。 而且這是你的自由。 選擇原諒,應該是自己的自由選擇, 而不是不懂你體驗的人,自以為大器的叫你接受。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Thumbnail
 人生中難免會遇到遭人捅刀的時候,無論是工作、愛情、朋友、家庭。 近在網路上讀到個人意見的文章,有段生命記憶浮上心頭: 這段時間裡。我發現且承認了一件事: 原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卻沒有去體察自己為什麼憤怒的原因。 自己不允許自己有生氣的舉動,但自己也沒有給時間讓自己好好的復原。
Thumbnail
被別人傷害的痛苦,是相對容易訴說的。而曾經我們對他人的傷害,來不及停止也沒有補救,物換星移,再也沒有機會道歉了。無法被其他人認同或被理解的愧疚感,無可能挽回的遺憾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再的被某些事情喚回記憶
Thumbnail
被別人傷害的痛苦,是相對容易訴說的。而曾經我們對他人的傷害,來不及停止也沒有補救,物換星移,再也沒有機會道歉了。無法被其他人認同或被理解的愧疚感,無可能挽回的遺憾在我們的生命中一再的被某些事情喚回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