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啟示-論職場之不可替代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hoto by Nicolas Hoizey on Unsplash
全球COVID-19的疫情在冬季的二次爆發,許多公司的尾牙甚至停辦而改發現金,此刻的我們需要珍惜目前的生活,謹慎小心防疫。回想2020年3月的疫情爆發,許多企業都有相關的因應措施,其中,金融業比較常用的,是異地備援與居家辦公。
我們公司選擇的是異地備援,即整個部門分為AB兩組,在兩個地方分別辦公,兩邊的人不能有實質上的接觸,兩地都要有獨立作業的能力,以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
雖然說是兩地都要有獨立作業的能力,工作量與重要性實際上不太一樣,主管心中的分配原則,其實就是一種不言而喻的競爭力原則。
  1. 業務的主辦人與代理人分開,主辦人在總公司。
  2. 遇到人數限制的時候,會的業務比較多,工作能力與效率比較好的同仁留在總公司。
隨著年中疫情趨緩,公司宣布異地備援結束,組織歡歡喜喜的團聚,回到相對正常的工作節奏,半年過去了,到了歲末年初,是目標設定的時節。驀然回首,發現同樣的原則下,如果再次異地備援,心目中的總公司人選,悄悄的有些變化,讓我們再看一次:
  1. 專業性:對自己的業務精通到優秀。
  2. 可塑性:勇敢承接新業務,具備解決問題與適應變化的能力。
可以從中發現,人才的不可替代性,跟年資與年齡都不具備正向關係,在職場這個動態的競爭力平衡關係中,期許自己不進則退,並且友好尊重後起之秀;而過度尊重不思進取的老臣,未以健康公平方式對員工進行獎勵分配的公司,需警惕之,畢竟,商業社會是講求結果與效率的,實力終將說明一切。
2021.01.17
avatar-img
192會員
212內容數
2021年開始接觸人類圖,仍記得自己一開始聽到的喜悅,還有剛接觸的困惑,化作一張張的圖,內心疑惑「我是這樣的人嗎?」想要更了解自己的渴望,藉由課程學到了滿滿的知識,經過時間的沉澱,終於等到情緒清明,薦骨有回應,是時候可以慢慢寫出屬於自己的感受,我的探索人類圖之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光福利社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生病,閉關專心休養,不說話的日子,喜歡一面走路一面聽講,聽到了信義講堂的人類圖講座,帶給我不一樣的啟發。 Joyce(喬宜思)老師講解的人類圖有非常明確的slogan:「相信自己的內在權威」。 我一直相信現在的我們,是過去「我們的努力
歲末年初,是一年的新的開始,也許正在設定新的工作目標,或是忍耐著,準備年後的轉職? 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東西,可能很相似:健康長壽的人生;做起來很開心、有意義的工作;充滿愛與意義的情感關係;以及樂趣十足的人生。然而,每個人預備得到這些東西的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夜裡,彷彿感到自己吞了一大口細菌,第二天開始,我感覺生病了,在疫情人心惶惶的時刻咳不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忙碌告一段落的情況下,我名正言順地請了一天病假,可以不說話,因為完全沒有聲音。 感受到同事們的關心與自動
如果那時候再堅持一下,我多留在澳洲一學期,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 那一年是在澳洲雪梨念商學研究所的第二年,最後的一個學期,我報名四門重課,即使沒有打工,對於英文底子偏弱的我,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課業繁重的壓力,預算緊俏的壓力,相熟
記得求學時期念論語的時候,很能接受孔子「以直報怨」的觀念,主張明辨是非。不料,真實走跳在職場中,總覺得自己有點歪,容易「對善良的人太嚴格,對苛刻的人又太仁慈」,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話說… 我有一個脾氣超級好,溫文儒雅的天使主管,作為一
因為生病,閉關專心休養,不說話的日子,喜歡一面走路一面聽講,聽到了信義講堂的人類圖講座,帶給我不一樣的啟發。 Joyce(喬宜思)老師講解的人類圖有非常明確的slogan:「相信自己的內在權威」。 我一直相信現在的我們,是過去「我們的努力
歲末年初,是一年的新的開始,也許正在設定新的工作目標,或是忍耐著,準備年後的轉職? 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東西,可能很相似:健康長壽的人生;做起來很開心、有意義的工作;充滿愛與意義的情感關係;以及樂趣十足的人生。然而,每個人預備得到這些東西的
年底公布升遷與績效,相信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個開獎的季節,自我感覺與主管眼中的自己不一定相同,更何況,獎勵制度是在競爭的基礎下建構而成,好的考績,光是自己表現良好是不夠的。 強者,自然有一套適應企業文化的能力,進入大公司也不是
夜裡,彷彿感到自己吞了一大口細菌,第二天開始,我感覺生病了,在疫情人心惶惶的時刻咳不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忙碌告一段落的情況下,我名正言順地請了一天病假,可以不說話,因為完全沒有聲音。 感受到同事們的關心與自動
如果那時候再堅持一下,我多留在澳洲一學期,情況會不會有所不同? 那一年是在澳洲雪梨念商學研究所的第二年,最後的一個學期,我報名四門重課,即使沒有打工,對於英文底子偏弱的我,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課業繁重的壓力,預算緊俏的壓力,相熟
記得求學時期念論語的時候,很能接受孔子「以直報怨」的觀念,主張明辨是非。不料,真實走跳在職場中,總覺得自己有點歪,容易「對善良的人太嚴格,對苛刻的人又太仁慈」,這到底怎麼一回事? 話說… 我有一個脾氣超級好,溫文儒雅的天使主管,作為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這句話乍聽之下令人沮喪,但細想卻蘊含深刻的職場智慧。今天,讓我們透過阿德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令人不安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職場現實。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變化,運用科技的連結,管理者能一目瞭然各員工的職責,團隊文化與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大於辦公室位置距離,書中有團隊架構和文化的設計,三C模型可以指明實現團隊和文化目標所需的發展方向,打造理想的工作團隊需要學會設定團隊期望值並進行溝通。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上週的大部門尾牙,隔壁團隊來了兩位已經前往外商工作的優秀離職同仁一同參加。雖說早有耳聞這兩位因為文化適應上的衝擊較大,所以預計於農曆年後重新加入公司。而隨著尾牙的參與與亮相,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底定了。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這句話乍聽之下令人沮喪,但細想卻蘊含深刻的職場智慧。今天,讓我們透過阿德的故事,一起來探討這個令人不安卻又不得不面對的職場現實。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隨著疫情的變化,運用科技的連結,管理者能一目瞭然各員工的職責,團隊文化與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大於辦公室位置距離,書中有團隊架構和文化的設計,三C模型可以指明實現團隊和文化目標所需的發展方向,打造理想的工作團隊需要學會設定團隊期望值並進行溝通。
Thumbnail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上週的大部門尾牙,隔壁團隊來了兩位已經前往外商工作的優秀離職同仁一同參加。雖說早有耳聞這兩位因為文化適應上的衝擊較大,所以預計於農曆年後重新加入公司。而隨著尾牙的參與與亮相,這件事情基本上已經底定了。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