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心得】孩子的心,我懂(新版)#1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的心,我懂(新版)#14
作者 | 任兆璋

為何想看這本書呢?
因為,我發現自己根本不懂孩子的心,明明很愛孩子的我,有時溝通起來卻感到無力和陌生,甚至是討厭自己為何要這樣對孩子說話!

很多時候我知道自己是累了,但當調整後還是感到疲倦無力時,需要的不只是休息而是尋求幫助,試想一下一份工作做3-5年都會有職業倦怠期了,更何況是全職媽媽呢?不要說這不是工作,是,我認為它是!職業婦女更不用說,每天就像顆陀螺轉呀轉,忙得喘一口氣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氣。

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會當父母,但也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會自己長大,他們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被引導、被愛和被關注。

作者用簡單明確的原則告訴讀者怎麼做,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並懂孩子在想什麼。
「先接納孩子對事情的態度,才能走進孩子的心裡面。要孩子懂父母的心,父母要先懂孩子的心,做他的朋友。」

過去讀過一本書是不推薦做孩子的朋友這說法,但我想作者這裡想表達的是在溝通時,暫時先放下權威與成見,專心留心聆聽孩子的話語,才能得著孩子的心!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有時他們的出招速度往往令人招架不住,唯一能快速終止當下,就是更大聲的咆哮、反諷及尖酸刻薄的回應,留下不語滿是憤恨的孩子及挫敗與憤怒的父母,這方法既快速卻非常有殺傷力。

當我發現和家中青少女這樣爭鋒相對的次數越頻繁時,促使我開始要有所改變,無論要改變什麼,最先該改變、該調整的絕對是父母自己;孩子的腦袋因青春期而產生生理變化,心理還來不及接住自己充滿焦慮和不安,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冷靜、友善及能溫和表達溝通的父母。

父母之中,至少要有一個是情緒穩定的人,別說孩子還小無感,但有一天他們會懂得,甚至自然而然會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兒。

我們家有學齡前與青春期的孩子,教養方式固然不同,但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希望父母陪伴在身旁,他們想要被愛、被關注及被了解。當這些都滿足時,內在的安全感就有了,外在的穩定性也一起增長。

讀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很快就讀完了,每天按著書中簡單的原則去幫助自己也引導孩子,著實感到擔子輕省許多、歡笑更多。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個過渡期,但它卻又是如此關鍵,孩子慢慢要變成大人了,趁早多陪伴填滿愛箱,至少我們老了以後可以拿出來用😅誰知道之後會不會為了朋友兩肋插刀、談戀愛為愛顛狂,不理父母?不理就算了,可別沒完沒了的爭鋒相對,我只想好好地優雅過40+後的生活呀!

avatar-img
14會員
58內容數
我心有個渴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女人。 至於好的定義是什麼?內心的踏實感會讓我知道答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琳沙龍空間 的其他內容
青少女:媽媽,妳可以寫一本書送我嗎?這樣妳不在了,我也能看,告訴我妳想對我說的話。(她一定看了那本: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
#花時間 #花藝  #儀式感 保有生活儀式感,讓人更有前行的動力! 別忘了!妳的心靈花園,也需要被照護❤️ 有時候覺得好不可思議,眼前的生活突然間是你一直以來想要的生活,有種好不真實的感覺!每天都帶著又驚又喜的心,去感受這樣的步調!就像是過去我不是很喜歡花的,原因是手不巧也不大會抓花...
曾經喜歡的事物一下子變得要像工作一樣,說真的非常開心,可是沒多久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做不好?搞砸了怎麼辦?心裡os一個個跳出來。
女人不是為了從婆婆那兒接下照顧老公的保姆角色才結婚的 看到這段文字,笑了! 以前我自己在娘家也沒做甚麼家事,更別說碰洗衣機了;記得剛結婚時,就把襪子、內衣褲全丟洗衣機一起洗,幾次後老公發現了...😅 他驚訝的說:妳怎麼這樣洗? 我:不然,要怎麼洗? 他:分開洗! 我:誰說的? 他:我媽以前都這樣
當我們在婚禮上彼此互相「我願意」時,就代表著我們必須彼此相愛,並珍惜而與享受在婚姻中的一切。 聖經上說: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 提多書 二章4節 愛妳的丈夫! 1 決心讓他成為妳人際關係中的首要角色 把他當成妳最好的朋友,喜愛與他相處,遠勝過與他人相處。 安.歐特蘭在【建立婚姻-In Bui
先別緊張。這裡所提到的男人是頭,並不代表作妻子的,就不能在作決定的過程中提供有智慧的建議,或是提出問題來釐清事實。這個教導乃是說,【由男人來負責作最後的決定】。
青少女:媽媽,妳可以寫一本書送我嗎?這樣妳不在了,我也能看,告訴我妳想對我說的話。(她一定看了那本: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
#花時間 #花藝  #儀式感 保有生活儀式感,讓人更有前行的動力! 別忘了!妳的心靈花園,也需要被照護❤️ 有時候覺得好不可思議,眼前的生活突然間是你一直以來想要的生活,有種好不真實的感覺!每天都帶著又驚又喜的心,去感受這樣的步調!就像是過去我不是很喜歡花的,原因是手不巧也不大會抓花...
曾經喜歡的事物一下子變得要像工作一樣,說真的非常開心,可是沒多久就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做不好?搞砸了怎麼辦?心裡os一個個跳出來。
女人不是為了從婆婆那兒接下照顧老公的保姆角色才結婚的 看到這段文字,笑了! 以前我自己在娘家也沒做甚麼家事,更別說碰洗衣機了;記得剛結婚時,就把襪子、內衣褲全丟洗衣機一起洗,幾次後老公發現了...😅 他驚訝的說:妳怎麼這樣洗? 我:不然,要怎麼洗? 他:分開洗! 我:誰說的? 他:我媽以前都這樣
當我們在婚禮上彼此互相「我願意」時,就代表著我們必須彼此相愛,並珍惜而與享受在婚姻中的一切。 聖經上說:好指教少年婦人,愛丈夫 提多書 二章4節 愛妳的丈夫! 1 決心讓他成為妳人際關係中的首要角色 把他當成妳最好的朋友,喜愛與他相處,遠勝過與他人相處。 安.歐特蘭在【建立婚姻-In Bui
先別緊張。這裡所提到的男人是頭,並不代表作妻子的,就不能在作決定的過程中提供有智慧的建議,或是提出問題來釐清事實。這個教導乃是說,【由男人來負責作最後的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父母與青春期孩子之間溝通的重要性,並從心理學與行為學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情緒波動的原因。文章強調通過認真辯論與開放的交流,父母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長,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思考能力。揭示了青少年的獨特需求,以及父母應保持的支持性角色,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自我,最終促進健康的親子關係。
Thumbnail
襁褓期到學齡前之間的小孩,都是在努力學習階段,他們會慢慢懂很多人世間的事物,但本質上,對於生存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大部份他們還是不太懂的。 也因為如此,他們是否乖巧,安靜,不亂哭,不胡鬧?很多情況,多少都會給大人帶來困擾。大人除了愛心,還得有耐心和信心,慢慢陪他們學習,一天一天成長。 話說我們家的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飛奔而至,開心說著近況,散發出來的愛與能量會填補療癒已被生活折磨得能量盡失的我們”   好書分享:讀懂孩子內心話 作者:郭葉珍 天下文化出版 親子溝通是一堂無止盡的課題,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但其實也會隨著自己的人生階段而有不同的變化。然而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