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怎麼教?(1):從親子之間的對話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授課重點:將「正、反、合」邏輯辯證定律融入親子對話中,奠定孩子的議論能力。
  • 適合對象:國小低年級以上皆適用
根據過時的教養思維,遇到那種老是「應嘴應舌」的孩子,一個巴掌甩下去就對了。但你知道嗎?如果父母用心調教,這些沒大沒小的囝仔人,將來可能是議題式寫作的高手呢!
這些年會考作文的命題,明顯呈現偏重邏輯、議論的趨勢。面對這一波命題變革,有心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叮嚀,甚至陪同孩子涉獵當前的公共議題。多了解公共議題的確有幫助,但如果只有「議題」,卻不懂得「議論」,不知道如何產生觀點,仍舊徒勞無功。
其實,孩子不會寫議論文,不用急著將他送去補作文。如果他是喜歡應嘴的孩子,恭喜你,他有議論的潛能;如果沒有,沒關係,從日常生活中鍛鍊起,很快便能掌握訣竅。
議論文的基礎架構其實很簡單,不外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提出的「正、反、合」辯證邏輯定律:
  1. 表明主張
  2. 提出材料(例證、研究)來支持主張
 3. 提出反證,質疑正題
 4. 綜合正、反主張,提出結論
我們來看看如何把「正、反、合」辯證法落實在生活中。

用溝通,化義憤為議論

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每逢低潮,抱怨個兩句在所難免;不僅大人如此,小孩也不例外。但差別在於,孩子在抱怨時,大人往往回覆「這根本沒什麼嘛」、「小孩子不要抱怨」。
要知道,抱怨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今天你制止孩子的抱怨,他們的負面情緒不會因此消失,而是積累到一定程度再由別處發洩;至於從哪裡發洩?就難以預料了。既然如此,不如讓他盡情抱怨。因為,
最可怕的不是孩子愛抱怨,是孩子不敢在你面前抱怨、訴苦,把情緒隱藏起來,那麼你也不知道他遭遇到什麼了。
在孩子在抱怨完之後,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正視負面情緒,然後運用理智加以剖析,找到問題的癥結。此時,我們試著用「正、反、合」的辯證法來跟小朋友溝通。我們以下面這段父女間的對話為例:
這位爸爸不著痕跡地運用「正、反、合」和女兒溝通,先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的感受,讓她卸下心房,再引導她換位思考,一起找到圓融的解決方法,實在是高招。
但如果女兒才剛剛出聲抱怨,父親便直接訓斥她:「小孩子懂什麼?妳知道媽媽多擔心妳嗎?她唸妳是為妳好!」信不信?你越是這樣講,孩子越不了解大人哪裡為他好,反而火上加油,更排斥和你們溝通。
可見,「正、反、合」辯證法,也是親子溝通的妙招之一。此外,孩子也會從爸媽的言教中,潛移默化習得議論的精髓,將來無論是寫作,還是人際交流,都派得上用場。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6K會員
604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陸陸續續會有家長會反映跟孩子溝通時不被理會而感到困擾,因此想用這篇文章分享一些經驗,讓家長做為參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Thumbnail
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每一句「我討厭…」背後,其實是一扇了解他心靈世界的窗口? 在這個快速滾動的社群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慢下腳步,探索如何透過孩子的負面評價,深化親子間的溝通,並共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開啟與孩子心靈的對話之門。 建立價值觀:從孩子的負面評價看起 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
Thumbnail
你的孩子是否曾經公開發表令人尷尬的言論?在親子溝通中,面對孩子無意中的直言不諱,我們如何既能保持風度又能教育孩子? 一起來探討如何用智慧與幽默來化解這些尷尬瞬間,同時指導孩子學會尊重與理解。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用愛心、理解和幽默,讓這些生活小插曲轉化為寶貴的教育時刻。 以幽默化
Thumbnail
在親子的日常交流中,如何避免對話成為一場單向的詢問會?當我們詢問孩子:「今天過得怎樣?」時,經常只換來一句「還好」。 但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想分享,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未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本篇文章將探討如何透過簡單而具體的問題,開啟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化繁為簡,打開孩子心扉
Thumbnail
孩子的世界,充滿了情緒與事實的糾纏,父母如何成為他們情感與現實間的明燈? 從認識情緒到表達事實,探索如何透過耐心引導,幫助孩子清楚分辨內心的情緒與外在的事實的不同,培養出他們的情緒智力。 閱讀全文,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堅實後盾。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清晰表達:情感與事實的分離 在父母眼中,孩子
Thumbnail
在親子溝通的旅程上,我們常誤以為連珠炮般的提問能解開孩子心中的謎團,卻忽略了「傾聽」才是搭建心靈橋樑的鑰匙。 本文揭示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真理:透過真誠的傾聽與肯定回應,我們不僅能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更能賦予他們表達自我的力量。 邀請您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每一次的對話傾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無間。閱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試圖與孩子深入交流,卻發現對話總是一成不變、缺乏連結?關鍵之一可能在於「問題的提法不夠明確」。 一個好的問題,能打開孩子心扉的大門,引領對話進入新的層次。從「今天學校怎麼樣?」到「你今天遇到了什麼讓你覺得有趣的事?」的轉變,可能就是你們溝通方式的革命。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