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前的預備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最近孩子們開學,一開始因為不習慣,還沒有認識朋友,上學前總是有一些掙扎,比如像當機一樣不停複誦「我不想上學」,或者在校門上演抱大腿三秒落淚的劇情。但或許是我事先有心理準備,知道他們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事實上我可能比他們更緊張),所以他們的情緒我還能接得住,不會被他們的耍賴和眼淚弄得自己也心情起伏。

  比較苦惱的是,他們回家以後的情緒。開學以前,三個小朋友雖然都在家,也會吵吵鬧鬧或搶玩具,但感覺還有一個邏輯,知道衝突的原因,提醒或溝通(有時也會剝奪一些權利)之後,他們會知道停下來,自己試著解決問題。

  但最近這段時間,弟弟情緒反覆,前一秒指名要媽媽,下一秒又吵著要爸爸,爸爸來了又不讓媽媽走。哥哥的口頭禪也變成「我不要」「你不准」,光是進廚房穿拖鞋,這種尋常要求,都可以換來一句「我不要~」尾音還語調上揚。又或者把路擋了不讓弟弟過,把門關了不讓妹妹進,一直頂嘴,態度滿不在乎,多講兩句就把耳朵摀起來,直接跟你硬碰硬。

  有幾次真的把我和先生激怒,大罵大吼,小孩也大哭大叫,大家都爆炸。我想起小時候我們家也是這樣,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每次吵起來爸爸第一件做的事不是勸架,而是關窗,他總說這條街上最會吵架的就是我們家。但關窗的作用大概是不大的,有時鄰居吵架關在房裡我也能聽見,那聲音雖然隱隱的,像隔了一層玻璃罩,但就是會從樓板還是牆壁之間細細地穿透進來,惹得人不得不去注意它。

  哥哥雖然一直脾氣比較硬,但激烈的衝突還是算第一次。大吵後,我會很後悔,有沒有給人聽見倒是其次,最懊惱的還是自己的失控。後來我和孩子道了歉,也在默默地想,不能再有下一次。但沒想到,沒多久第二次衝突就像敵機偷襲一樣,瞬間就把炸彈丟了一地。

「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所以我願意行的善,我沒有去行;我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了。」《羅馬書》7:18-19

  這時候就對這段《聖經》的話很有感觸。我們都知道要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只是現在就連控制自己都這麼困難。最不願意所愛的人受傷,偏偏傷害他們最多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其實有很多方法能讓自己好過一點,比如跟朋友討拍,畢竟每家都有讓爸媽暴走的小孩,講出來互相聽一聽也是一種解方,搞不好還會覺得原來自己家的是小巫見大巫。推卸責任也是容易的,想想如果不是小孩叛逆、出言不遜,看什麼都不順眼,誰樂意當獅吼媽?父母至於被逼到這樣嗎?

  但是我真的好想化解這個狀況,不是暫時的發洩而已,讓親子間的感情在衝突中一次次消磨殆盡絕對不是我想要的。想知道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除了外在的,學業、考試、交友,還有可能孩子自己也不知道的,內在的變化,生理的變化。

  想想哥哥其實在團體中算規矩的孩子,不丟三落四,學習也很認真,但或許愈是在團體中循規蹈矩的人愈有潛在的壓力需要釋放。進入小學後,孩子也開始尋求精神上的獨立,建立自己是非對錯的道德觀,父母覺得該做的事,若他覺得不必要,就會很直接的挑戰。

  身為父母總是希望,也有一種責任感,要承擔起教養孩子的使命,所以急著糾正行為,深怕沒有建立好習慣,孩子未來就會長歪。但捫心自問,有時這種心態也反映著不信任,好像夫妻之間的衝突,都在為了讓對方更靠近自己的那把尺而互相拉扯。放到孩子身上,更有一種迫切,以上對下的不尊重會放得更大。或許這也是一種人性上的驕傲吧,即便沒有絕對的對錯,但當自己的習慣和權威被挑戰,就很不舒服、很防衛。這種恐懼和驕傲如果沒有被意識到,就很容易在一些小事上過度反應,樣樣都要管,慢慢也就樣樣都管不了。

  相較於猜測孩子面臨的身心靈變化,理解自己或許是更簡單也更根本的作法。孩子的哪些言語和行為會激怒我?為什麼我會覺得生氣?我的怒氣、焦慮,是來自哪裡?若單想著不應該發脾氣,然後努力忍耐和克制,就好像為了考試硬背答案,非常痛苦,也沒辦法長久,考完即忘,然後在不經意的地方重複犯錯。但如果更深的探究自己情緒失控的原因,或許更能避免誤踩雷區。除了責任感、恐懼、驕傲、掌控慾,還有外在的時間壓力、忙碌、疲憊,都是情緒起伏的變因。(像是到了晚上睡前我就比較沒耐心,三個小孩亂在一起的時候,也比一對一更容易發脾氣。)

  起初面對孩子的叛逆,我有點嚇到,因為完全在意料之外,那些沒來由的情緒,找碴一樣的舉止,就好像全家人都得罪了他,必須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反抗,可是他不是才七歲嗎?也因為措手不及,我無法像剛開學的時候能用溫和的態度接住這些不穩定。

  現在小學在每節上課之前,除了打上課鐘,還會有預備鐘聲,讓孩子提早準備進教室。我想,哥哥現在的情緒風暴,也是在正式進入青春期前給我們敲下的預備鐘吧。最近經過一點時間的沉澱和反省,寫下這些並不是我已經掌握了竅門還是解方,只能算一種決心和實驗。不禮貌的言語、不尊重人的態度,堅持底線。至於唱反調、耍嘴皮,父母或許得練就一身不往心裡去的功夫,才不會每天都被風暴攪得面目全非。

  總之希望先調整好自己,控制好情緒不因著他們的失序而失控,也才能期望孩子用適當的方式釋放情緒,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2會員
59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6/21
通過收養資格審查後,我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準備等待孩子的到來。在這天之前,社工反覆確認過我們的收養期待。在收養法規還不明確的年代,收養父母通常是憑藉「眼緣」選擇孩子,到育幼院看一看感覺一下來決定,有時候這種直覺很準,像是一種和孩子之間的感應,往後也真的開啟美好的緣分。但在法規改了之後......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3/03/19
這個世代對於收出養的態度,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它不再是個難以啟齒的秘密,不再專屬於傷痛和缺憾。就像一般的家庭,他們的喜怒哀樂也需要出口和共鳴。近年有很多圍繞在收養主題的電影,從生父母、養父母、孩子、到收養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著墨。
Thumbnail
2022/11/13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2022/11/13
全時間照顧孩子這些年,我沒有因為自己已經是個「老鳥媽媽」,就感到得心應手。相反的,好像連照顧自己都變得艱難。「到底要怎麼教小孩?」這句話常會跳出來久久不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時期,分別是2-3歲、7-9歲,以及青少年叛逆12-18歲之間,叛逆時期會出現許多父母看似無法溝通的行為,其實都可視為孩子們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並且試圖奪回主權的表現,因此也容易在這時候發生親子衝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時期,分別是2-3歲、7-9歲,以及青少年叛逆12-18歲之間,叛逆時期會出現許多父母看似無法溝通的行為,其實都可視為孩子們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並且試圖奪回主權的表現,因此也容易在這時候發生親子衝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當我們「快抓狂了」,那就是行為路徑已經在我們無法控制的狀況下直奔身體動作,我們只能煞車!停!注意!覺察!逆回去想! 該如何對話?充滿安全感的對話?達到共同目的的對話?成為關鍵對話?#開口就說對話 是本值得反覆練習的好書
Thumbnail
這主題說出了許多人 想要不折腰的選擇 你有走與留下的選擇,是當乖小孩還是大人眼裡的壞小孩 進入辦公室,看見老師又在被家長一面倒的論述時,我想老師也不想遇見這種情,何況看太多一樣的例子了——叛逆期小孩與家長吵架。 就像韓國女星會被說複製人,因為臉整的都長得差不多,很難分辨;現在學校裡面的學生成長過程感
Thumbnail
這主題說出了許多人 想要不折腰的選擇 你有走與留下的選擇,是當乖小孩還是大人眼裡的壞小孩 進入辦公室,看見老師又在被家長一面倒的論述時,我想老師也不想遇見這種情,何況看太多一樣的例子了——叛逆期小孩與家長吵架。 就像韓國女星會被說複製人,因為臉整的都長得差不多,很難分辨;現在學校裡面的學生成長過程感
Thumbnail
「我家的兒子現在正在叛逆期,講話都很衝耶!快被他氣死了!」 「姊姊像吃炸藥一樣,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在生氣什麼!」 中秋幾個家庭相聚烤肉,媽媽們天南地北聊著,不約而同提起青春期孩子的狀況。 我懂,我明白。因為我家那兩隻前陣子也是這樣。 小五的女兒,張牙舞爪的像隻保衛地盤的老虎,稍不如她的意,就憤怒
Thumbnail
「我家的兒子現在正在叛逆期,講話都很衝耶!快被他氣死了!」 「姊姊像吃炸藥一樣,動不動就生氣,也不知道在生氣什麼!」 中秋幾個家庭相聚烤肉,媽媽們天南地北聊著,不約而同提起青春期孩子的狀況。 我懂,我明白。因為我家那兩隻前陣子也是這樣。 小五的女兒,張牙舞爪的像隻保衛地盤的老虎,稍不如她的意,就憤怒
Thumbnail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Thumbnail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他人生第一層關係,是人際關係、社交發展的原型 相信我,將別人的孩子也當成自己的孩子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丹尼爾席格(腦神經專家)的書。 內容提到: 易怒、不耐煩是「過去包袱」的行為表象,正視它才能不受操控。 當我們心煩意亂時,總是試圖去控制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但事實上,引發我們情緒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受自身的內在經驗所綑綁。 1、掉頭就走 2、不聽不理我 3、東西翻倒在地上 4、哭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