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ㄌㄧˇ)逆(ㄐㄧㄝ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擁抱刺蝟的孩子〉————陳志恆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時期,分別是2-3歲、7-9歲,以及青少年叛逆12-18歲之間,叛逆時期會出現許多父母看似無法溝通的行為,其實都可視為孩子們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並且試圖奪回主權的表現,因此也容易在這時候發生親子衝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著實讓父母無所適從。其實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建議與說教,而是是多一點的理解,以及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孩子們能夠處理自己內在的情緒與想法。

職業關係,一直以來都在接觸15-18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也聽了不少孩子訴說與爸爸媽媽無法溝通的狀況,同時也接過不少爸爸媽媽的電話說孩子很愛唱反調,已經不知道怎麼教孩子等等....尤其在高中階段的年紀,已經是即將成年的年紀更是想要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事情,於是父母的期望加上孩子的種種壓力在家中常常就像住在壓力鍋裡一般,隨時準備爆發,面對這樣的的狀態,父母也可以練習避免以下三種NG對話方式,以降低引發爆炸的衝突因子!


NG行為一:質問式語氣

“你為什麼還沒做完功課?“,”你這次段考為什麼考這麼差?“.....

是想這樣的語氣聽起來其實對大人也說也是不舒服的,就像被老闆指責:“你為什麼業績沒有達標?“、“你為什麼又出包?“一樣難堪與難受,那又何必把這樣的情緒帶給自己的孩子呢?

有時我們習慣用命令的語氣要求孩子們,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孩子們更希望大人們可以把他們也當大人看待,換個語氣表達關心,也才能得到與孩子有下一步溝通的機會。


NG行為二:總是愛比較


“隔壁家的姊姊今年考上XX女中,你要多跟人家學學啊!”...這樣的對話看起來很常見,但聽在高中生的心裡就像被貶低了一般,在校園中確實也常在和青少年對話時聽到不少孩子訴苦道:“為什麼爸爸媽媽總要拿我跟別人比較?我也有在讀書但他們就是看不到!“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且獨特的,絕對不可能發生越貶低越有衝勁的戲劇性表現,相反的是越貶低孩子,他的自我效能感也就越差,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標準而決定放棄的狀況更是常見。


NG行為三:忍不住的碎念、講道理


“你有沒有在讀書?要認真一點啊,大學要考好啊....”,忍不住的碎念應是身為父母最難避免的行為,因為我們總希望多講一點讓孩子可以聽進去、總希望多給一點人生建議,讓孩子在人生路上少些碰撞,但這時期的孩子也正處於爭奪自主權的階段,過多的建議反而成了反效果,看在父母的眼裡就像是唱反調。

孩子進入國高中後,忙於課業忙於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其實親子時光已是相當稀少寶貴了,若這寶貴的時光也被衝突佔據了,那豈不是很可惜呢?不如試著聽聽孩子怎麼說,傾聽他們想法也別急著給建議,若孩子願意說,父母反而可以比較放心啊!


對不論是父母或是師長來說,往往在面對情緒高張的孩子時,都很難保持冷靜與理性,尤其對父母來說,都希望能為孩子多做一點,但卻也因為這樣的想法,而更容易把孩子越推越遠,面對這群即將成年的孩子,父母的首要功課應是學習放手,讓這隻即將成熟的刺蝟自己去衝一衝、闖一闖,或許會碰壁、或許會受傷,但這也都是成長的養分,與其因為衝突而把孩子推遠了,不如化解衝突、多點傾聽讓孩子知道家裡是永遠的避風港,我想這也才是父母真正的初衷吧!

歡迎收聽~

歡迎收聽~


謝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喜歡閱讀,歡迎追蹤一起分享成長。

FB粉絲專頁:莫墨老師的療心說畫

Podcast頻道——聽聽老師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莫莫老師的療心說畫
58會員
131內容數
閱讀——透過閱讀看到不同人的思維與觀點,藉由閱讀認識世界推敲人生。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4
 人們常談論著自由,但自由到底是什麼?在李尚龍《沒有退路,才有出路》一書中,對自由有著如下的解釋: 自由就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而選擇權,大多相應著實力與能力,以及是否有為自己多鋪設了幾條路以供選擇。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11
連假和朋友聚餐時,朋友突然問了一個問題:你平常覺得最幸福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只有很大聲的:蛤? 一時之間還真的回答不出來。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2023/10/04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吳曉樂 這本書的第一版是2014年,並於2018年公視翻拍成科幻懸疑電視劇,猶記得當時這部戲劇的討論度非常的高,大家針對教育、青少年、父母等等都有諸多的想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兒子國中一年級,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常想去關心他,卻被他以「妳又想來管教我」的心態,給我難看的臉色和不屑的語氣怨懟。此時容易讓我瞬間起了嗔恨心,常常希望沒有生過這個小孩!為此困擾,請示精舍佛菩薩,開示結果為「相欠債」,但唸完逈向成功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於是聽一位師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兒子國中一年級,進入了青春叛逆期,常想去關心他,卻被他以「妳又想來管教我」的心態,給我難看的臉色和不屑的語氣怨懟。此時容易讓我瞬間起了嗔恨心,常常希望沒有生過這個小孩!為此困擾,請示精舍佛菩薩,開示結果為「相欠債」,但唸完逈向成功之後,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於是聽一位師
Thumbnail
孩子「叛逆期」真的就該叛逆? 兒子上國中開始,開始會和家人起爭執,不只會大小聲,甚至翹課、不寫作業,做家長的管也管不動。遇到這種事,我們都會想「孩子只是進入叛逆期,長大以後就好了」以此來安慰自己。 有一次學校運動會,在休息區等兒子比賽時跟隔壁家長林媽媽聊天才知道,其實「叛逆期」根本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孩子「叛逆期」真的就該叛逆? 兒子上國中開始,開始會和家人起爭執,不只會大小聲,甚至翹課、不寫作業,做家長的管也管不動。遇到這種事,我們都會想「孩子只是進入叛逆期,長大以後就好了」以此來安慰自己。 有一次學校運動會,在休息區等兒子比賽時跟隔壁家長林媽媽聊天才知道,其實「叛逆期」根本是我們自己
Thumbnail
你好奇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嗎?你有時會不會很糾結為何孩子不再如以前,我們也感覺到孩子跟我們的漸行漸遠,似乎患了「與父母疏離症」? 青春的呼喊,來聆聽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吧。
Thumbnail
你好奇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嗎?你有時會不會很糾結為何孩子不再如以前,我們也感覺到孩子跟我們的漸行漸遠,似乎患了「與父母疏離症」? 青春的呼喊,來聆聽青春期孩子的心聲吧。
Thumbnail
「我覺得我很難接納我的孩子,她喝酒、用禁藥、跑趴、亂交男友、刺青樣樣來,這些都是我不認同也不會去做的事」 你也有一個叛逆的孩子嗎?你是否也因此感到困擾呢?很多來談者常常痛苦的和我說他們的孩子是如何叛逆、如何讓他們傷透了心,希望我能給他們一些方法來讓孩子可以聽他們的建議,對此,我認為我們該探索...
Thumbnail
「我覺得我很難接納我的孩子,她喝酒、用禁藥、跑趴、亂交男友、刺青樣樣來,這些都是我不認同也不會去做的事」 你也有一個叛逆的孩子嗎?你是否也因此感到困擾呢?很多來談者常常痛苦的和我說他們的孩子是如何叛逆、如何讓他們傷透了心,希望我能給他們一些方法來讓孩子可以聽他們的建議,對此,我認為我們該探索...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時期,分別是2-3歲、7-9歲,以及青少年叛逆12-18歲之間,叛逆時期會出現許多父母看似無法溝通的行為,其實都可視為孩子們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並且試圖奪回主權的表現,因此也容易在這時候發生親子衝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Thumbnail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叛逆時期,分別是2-3歲、7-9歲,以及青少年叛逆12-18歲之間,叛逆時期會出現許多父母看似無法溝通的行為,其實都可視為孩子們開始重視個人的主控權並且試圖奪回主權的表現,因此也容易在這時候發生親子衝突,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不聽話了!
Thumbnail
青春期孩子不聽話?請先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Thumbnail
青春期孩子不聽話?請先讓孩子感覺到被愛
Thumbnail
許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下子變得酷酷的不理人或成為動不動嗆聲的刺蝟男孩叛逆女孩?或許我們沒有注意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中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去搭訕:「剛才跟誰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只換來二個字:「
Thumbnail
許多家長很挫折也很困惑,明明孩子很貼心很可愛很黏父母,怎麼一下子變得酷酷的不理人或成為動不動嗆聲的刺蝟男孩叛逆女孩?或許我們沒有注意到,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看孩子跟朋友在電話中談得興高采烈,好不容易等到他們掛掉電話,家長小心翼翼去搭訕:「剛才跟誰聊天啊?有什麼有趣的事嗎?」結果只換來二個字:「
Thumbnail
最近孩子們開學,一開始因為不習慣,上學前總是有一些掙扎。但或許我事先有心理準備,知道他們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所以還能接得住這些情緒,不會被耍賴和眼淚弄得自己也心情起伏。比較讓我措手不及的是,孩子們放學回家後的情緒,「我不要」「你不准」變成了口頭禪,沒來由的找碴,好像青春期的叛逆提前上演
Thumbnail
最近孩子們開學,一開始因為不習慣,上學前總是有一些掙扎。但或許我事先有心理準備,知道他們需要一些時間適應,所以還能接得住這些情緒,不會被耍賴和眼淚弄得自己也心情起伏。比較讓我措手不及的是,孩子們放學回家後的情緒,「我不要」「你不准」變成了口頭禪,沒來由的找碴,好像青春期的叛逆提前上演
Thumbnail
別以為我寫這麼多自己就拿捏得天衣無縫。讀到那揪心的一句「父母永遠都會比子女所需遲一點放手,有些地方甚至一直都不能放手。」時,我轉頭吩咐啃着《Harry Potter》的女兒:「女呀,若果你在生活上察覺老母有甚麼硬是叼着尾不放手,你得好好和我說清楚啊!」女兒點點頭,不知她有沒有聽懂,又埋頭進書本裏去。
Thumbnail
別以為我寫這麼多自己就拿捏得天衣無縫。讀到那揪心的一句「父母永遠都會比子女所需遲一點放手,有些地方甚至一直都不能放手。」時,我轉頭吩咐啃着《Harry Potter》的女兒:「女呀,若果你在生活上察覺老母有甚麼硬是叼着尾不放手,你得好好和我說清楚啊!」女兒點點頭,不知她有沒有聽懂,又埋頭進書本裏去。
Thumbnail
Hi this is Allee,今天想繼續筆記《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書中,關於孩子的偏差行為。 我在老大未滿一歲時便接觸了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也曾經參加了羅寶鴻老師的講座,自此成為羅寶鴻老師的粉絲。 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管教一事卻沒有一點也不難。 尤其當孩子做了我們非
Thumbnail
Hi this is Allee,今天想繼續筆記《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書中,關於孩子的偏差行為。 我在老大未滿一歲時便接觸了羅寶鴻老師的第一本書《教孩子學規矩一點也不難》,也曾經參加了羅寶鴻老師的講座,自此成為羅寶鴻老師的粉絲。 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管教一事卻沒有一點也不難。 尤其當孩子做了我們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