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雜記

更新於 2021/10/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完《原來喇嘛這樣過日子?》顛覆了許多我對藏傳佛教僧人的想像,例如僧人愛喝可樂,寺院風氣比起漢傳、南傳似乎活潑、自由許多,但生活也需自己張羅,甚至拿到格西資格辦「格西東郭」還須想辦法籌錢,而因為是佛教國家,所以出家比較像是進學院考學位,還俗的比例似乎也比漢傳、南傳多。
有時覺得努力都無法望其項背時,翻翻這些日常紀錄很受鼓勵,就像以前看《一味》時,會發現也是有提不起心力或怠惰的時候。而有趣的是當我搜尋作者時,發現她目前似乎以賽斯、新時代等為主,讓我想起剛出社會時走進佛化人生就像進大觀園一樣,奇蹟課程、賽斯、奧修、克里希那穆提、葛吉夫、肯恩·威爾柏、傑克·康菲爾德、唐望、光的課程等等,跟隨胡茵夢、王季慶、廖世德、謙達那、魯宓等譯者的選書蒐集,但上班加上常花時間上工作坊,所以往往買的多看的少。
轉向崑崙仙宗拜師修道後,賣掉一批,進駐南懷瑾、蕭天石、愛新覺羅毓鋆、宋明理學等,而在《性命圭旨》中「八識歸元說」認識唯識思想,而從印順導師著作認識藏傳佛教,和從吳汝鈞《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認識中觀,進而對中觀理路十分喜愛而找到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等基礎課程,展開現階段對藏傳佛法的學習。
回頭一看也經過了不少體系,被歸類新時代的也只剩葛吉夫的第四道還留下,而對現階段佛法學習想法是,當在藏傳佛法頭昏腦脹時,就排個時間進南傳佛法修習吧,以前參加葛印卡內觀時,對修止很有幫助,藏傳與南傳、禪宗剛好可互相補足。

回想過往時,冒出個想法,各體系似乎可用象限表示:
  • 一軸為「面對死亡的態度」分:逃避死亡、面對死亡、擁抱死亡、希求死亡
  • 一軸為「我們認知的世界」分:絕對真實、相對真實、相對虛擬、絕對虛擬
基本上所有體系都是處理生前的問題,例如心理治療應認為認知的世界是相對真實,有不同面向,而對死亡除了存在心理治療,其他大多避談死亡議題。而佛法如果思維三苦應該偏向希求死亡,但因為輪迴的緣故無法徹底死亡(無餘涅槃),而當有辦法斷輪迴時,為了利益一切有情所以住世,認知世界應屬相對虛擬。粗略地說,死亡對治煩惱很有效,但藥效越強需有但書限制才不會過量致死。
這有點像抱持每天都準備離職的態度來工作,反正準備離職了,對工作上種種不順心也變得無所謂,但是為了錢暫時不能離職,也就是心態與實際,就像被動物攻擊時,心態可以是慈悲的,但實際要運用智慧閃避減少傷害。

瑣事紀錄

  • 最近在想,止修可由第三波行為治療的覺察作切入,菩提心能否用同理心、鏡像神經元作切入呢?買了幾本相關書籍未讀。
  • 最近開始讀《我是个怪圈》,想做為GEB前行,以為會很硬但目前讀得很順暢。
  • 最近開始推如性法師《毗婆舍那》上課進度。
  • 《人間遊戲》看完第一部分後,決定先到圖書館借絕版的《蛤蟆先生的希望》、《我好,你也好》閱讀中。
  • 《輕鬆駕馭意志力》已讀完未整理(書架上拖到泛黃的書之一),最近發現出新版

略談閱讀法

  • 閱讀可分為溫故知新,知新需要的心力大於溫故,所以先進行未讀,後整理已讀。
  • 同時進行五至七本書,其實讀書就像跟別人聊天(實際上也的確是作者透過文字來傳達訊息),好處是隨時可以暫停,有時對方滔滔不絕而自己卻昏昏欲睡時,換個人、換個主題(換本書)聊天會精神許多。
  • 由結論來發展的書看結論就好,作者只會挑符合結論的證據(研究報告、統計數據)來說服論述,就像先射箭後畫靶形成一本書,雖然很容易找到由相反結論發展的書,但讀者有偏好只挑符合自己觀點的習性,所以同時閱讀正反兩方的論點有助於思考與釐清自己的觀點。
  • 同時閱讀的優點是,思考能天馬行空互相激盪。而缺點是,容易張冠李戴,所以如果想清楚論述,重新連貫的整理已讀、梳理內容是需要的,就算書中不完全認同的部分也是。
  • 走路,尋找幾條幽靜、安全、熟悉的私房路徑,因為常常有機會走到出神,當閱讀到一段落,就出門走走或騎騎單車,看似與閱讀無關但反而是我覺得最重要的,給出空間讓思想發酵。
  • 個人的週期,像我個人在一年中偏向炎夏與寒冬時閱讀,也喜歡雨天閱讀,至於其他舒適的季節則喜歡爬爬郊山、騎騎單車等戶外運動而少閱讀。

生活隨筆

今年雖然中秋已過,但似乎還未感受到秋意,忘記經過哪個捷運站聞到黑板樹的臭臭花味,回到淡水捷運站前一看還未開花,黑板樹的臭臭花味一直都是我分辨入冬的分界。最近除了常去走走騎騎的公司田溪步道、磺溪彩虹步道,還有假日人多時去的舊雙溪河步道,又發現公司附近的奇岩公園,想一一介紹又怕失去原本的幽靜於是作罷。
疫情趨緩,公司改回正常三班輪值,不像之前上半個月、休半個月,而發現寫作比閱讀耗時許多,但寫作也能留下一些痕跡,就像我喜歡將手機拍照的日期浮水印打開,翻照片時才容易有時間感。人活得越久往往感覺時間越快,在銀行資訊業輪班,都會戲稱自己是高級保全,只是名稱好聽而已,雖然有許多自由時間,但大部分同事也都是玩手遊或追劇,隨著物價上漲、薪水凍漲,從外地來的也只剩我和另一位同事,有時想想,科技資訊業不斷推陳出新,對吃這份工作的人還頗現實的,新的技術、薪資、身體狀況都不如剛畢業的便宜大碗,所學也不像包小籠包的一技之長可以餬口,看著許多前輩被退休後可能只能打零工,彷彿是這份工作既定的未來。
但反過來說,難道人生就得不斷的花最佳的心力與體力在工作技能上嗎?而人生的意義、生死的大事晚年再來思考?只需無意識的工作、無意識的購物、無意識的結婚、無意識的生小孩,完全符合社會價值觀的自動化模式,從生到死的流水線作業?
有時覺得長壽反而是詛咒,如果平均壽命是四十歲,現在的你還會如此生活嗎?又或者你有把握活到現在平均壽命嗎?統計機率跟個人機率是兩回事,就像疫苗併發症統計機率低,但對個人機率永遠都是五五開,你認為的壽命越長,對未來就越焦慮,然而一個人的黃金時期就那麼幾年,卻因為對未來的焦慮而限縮在工作的螺絲釘崗位上,幻想未來想做什麼、要做什麼,等到醒悟時才發現已再無心力與體力。
總而言之,錢是社會訂好的規則,就算出家眾也不例外(南傳藉由淨人將錢轉為物資,有時反而覺得比直接用錢更糟?),就像前面提到的離職心態,應該也要維持將時間、心力、體力留給自己的心態,但實際面還是得分配給工作賺錢。最後,原來我也可以這麼囉嗦。
avatar-img
100會員
436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Thumbnail
關於西藏生死書是一本關於藏傳佛教哲學的著作,書中談論生命的意義及如何面對死亡,以藏傳佛教哲學出發介紹了西藏生死觀、業力交織的生命、死亡的幻象等主題,並提供了對臨終者的陪伴建議。
Thumbnail
▓這篇一開始講到佛教、宗教,我忍不住要先講一下   我看到的宗教寫的、說的好像是在貶抑愛情、情慾,告訴人們那些不重要,要轉而向比較高級的、高階的、有意義的,屬於靈性或靈魂的追求。   如果失戀人碰到她可以接受的師父,或精神上的帶領人的話,就在他的帶領下,不再追求愛情,轉而做別的修鍊了。這我非
Thumbnail
為了找尋生命的真相,此生願意付出多少呢? 那年,剛從傳統的佛教團體離開,是因為發現將近十年的打坐冥想跟幾本佛學的書,無法使我從一次情傷的苦海裡解脫,那樣的盲點使我開始對外尋找,一條不同的修練道路。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退休前,除了工作,多餘的時間就只有學佛。我是個沒有慧根的人,看不懂文言文,從抄經讀經開始,就花了近二年,漸漸開竅後,才開始學「解門」直至中年,之後皆多在「行門」下工夫。有個自己的道場,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但也只能心中想想,沒有實際實現的能力;但經由網路,或許能開啟另一種可能性。  目前感興趣的事
Thumbnail
這幾年正確來說,是這一年,開始反省反思內心之事情,與自己的對話增加後,有在想一件事情,出家?會是最終的路程嗎。 世間法就是佛法,那放下一切出家是不是正確的?還是說其實現在就是在修行的狀態? 讀了弘一法師的經歷,從紅塵到出家的過程,對自己來說,驚訝?還是感覺,都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 雖然平常
「命能改嗎?」「心不改,命如何改?」 前言 到員山圖書館借書,不知怎的似乎與架上的一本佛教法師的書—大海的印記:賢度法師傳—有感應,借回後看著看著就看完了。 除了對台灣四大佛教教派—法鼓山、慈濟、佛光山、中台禪寺—有些耳聞之外(也僅僅是耳聞,並未深究其內容。)其他的都沒有注意過。所以會借此書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