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佛法內觀與第三波行為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在買書、整理書時,剛好翻到第三波行為治療的資料,研究了一下,在第三波行為治療中,覺察(Mindfulness)為重要主題之一,與以前參加法鼓山禪訓、葛印卡內觀有許多相似之處。
覺察(Mindfulness),又常翻譯成正念、內觀、靜觀、了了分明等。

佛法修行的內觀與第三波行為治療的覺察之差異

  • 佛法修行只能出於自願,而心理治療則有非自願被就診的案主。
  • 心理治療以自我為基礎,而佛法以無我為基礎,這導致心理治療須持續處理自我引發的問題,而佛法以斷除常、一、自主的我為目標。一個治療引發的果;一個對治產生的因。
  • 只要有自我感就會持續產生煩惱,但從現實面說,比較直接的一句話:慢性病是醫院的被動收入。
  • 從案主或一般人角度來說,他們不想要痛苦的感受,但又想要享受快樂的感受,可是只有當自我感與認同感強烈時感受才會強烈,而練習覺察時是在剝離認同感,對快樂的感受也同樣會少了認同的加成效果,所以心理治療傾向保持自我感與少數認同感而簡化覺察深度。
  • 從社會角度來說,如果每個人都修行,清心寡慾、內心富足,那怎麼讓人購買不需要的東西?經濟無法運作,所以社會須普遍灌輸修行、宗教是怪異的價值觀。
  • 從心理治療角度來說,也極力消除宗教感,例如修正早期使用正念、內觀、冥想等帶有宗教、嬉皮、新時代感的詞彙,並刪減簡化如靜坐等流程。但簡化版本又導致無法根治,形成慢性病的因。
  • 從佛法角度來說,可分為止修與觀修,止修是一心專注,觀修是各別觀察,止修是共內外道。
以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因為社會價值觀的因素,導致相信科學多於宗教,殊不知以科學之名也是種盲信,就像拿出第三波行為治療理論與《大念處經》,對一般人而言還是心理治療理論較容易接受吧!甚至有些人認為有問題的人才需心理治療而排斥。
但反過來想,以心理治療理論接觸覺察,也可成為他人打開佛法大門的契機,能修行是少數且幸運的,因為修行與社會在現實層面是背道而馳的,一個內心富足的人很難瘋狂消費,相對於社會目前發消費券刺激消費,便不會起作用。而以個人而言,用物質的慾望與內心的匱乏來推動與被推動社會前進又真的快樂嗎?

總而言之,希望更多人了解覺察的利益,這也是思維基石中認同的層面,願大家都能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富足。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近幾年來很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正念」Mindfulness,包括正念心理學、正念冥想、正念瑜珈等,但「正念」到底是什麼呢? 正念的原型概念源自於佛教的禪修,提醒人們要專注並真正地活在當下。 近幾十年來,這樣的概念漸漸地在中西方各界例如於心理、醫療、教育和科學等都被廣泛地接受及沿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正念療法是一種重視自我教育,注重當下的心理療法,「治」是指介入方法,「療」是指結果的療效。其核心概念是通過觀察和接受當前的思想、感覺和經驗,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覺察。 這種療法源自於禪修,但已經被現代心理學廣泛運用。在正念療法中,重要的是要以開放、非評判性的態度來接納一切內在和外在的感受,無
近幾年來很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正念」Mindfulness,包括正念心理學、正念冥想、正念瑜珈等,但「正念」到底是什麼呢? 正念的原型概念源自於佛教的禪修,提醒人們要專注並真正地活在當下。 近幾十年來,這樣的概念漸漸地在中西方各界例如於心理、醫療、教育和科學等都被廣泛地接受及沿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及心理師和來訪者在心理療癒過程中的作用和困境,同時也提到了呼吸練習在心理安撫的重要性。文章強調每個人所需的諮商時間都不同,並鼓勵人們從現在開始對心靈療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心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正念(mindfulness)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心理治療方式,源自於佛教的概念。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是指正向的念頭,但其實正念跟正向心理學沒什麼關聯,正念指的是覺察當下自己的想法及身心狀態。 一、要怎麼來執行正念呢 目前正念已經被醫學界證實,是最有效治療物質濫用的療法了,只要能夠將自己的腦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