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關於最低工資與失業率之間的因果關係,一直以來就是經濟學界常見的論點,一派認為提高最低工資可能會造成失業率提高,一派認為(如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vid Card的論點,提高最低工資反而會降低失業率。
誰是誰非?或者,這兩種情況根本上可能同時並存呢?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2022年基本工資自2022年1月1日起,每月基本工資由24,000元調整至25,250元,調升1,250元,調幅約為5.21%;每小時基本工資則比照每月基本工資的調幅,由160元調整至168元。基本工資提高了,然後會怎樣?某些業者當然不爽啊,因為基本工資提高,代表工資成本提高,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獲利當然會減損。
從勞力需求端而言就是工資成本提高,若從勞力供給端看來,會是怎麼一回事?領基本工資的底層勞工就會認為,基本工資提高5.21%,代表所得提高,美事一樁。但千萬別忘記了,看事情得從全面來看。在薪資結構中,最低工資調漲,不代表業者同步調漲員工的待遇,有可能是只有領基本工資的員工調薪了,但所謂的邊際勞工薪資卻可能依舊停滯。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再回頭看我之前寫的文章:
邊際勞工可能有兩個視角,從業者的視角看,就如同我在前一篇文章說的,勞動力生產的邊際報酬會漸漸等於邊際成本,若從勞動者的視角看,當邊際成本因為基本工資墊高時,生產力較沒效率的勞工,很快就會變成邊際勞工,或者因為沒有加薪而成為邊際勞工。
邊際勞工就是生產者剩餘(勞方)和消費者剩餘(資方)同時縮小的一群,加上未來勞健保負擔因為薪資級距調整的關係,讓邊際勞工非但沒有享受到調薪的福利,甚至還面臨薪資減少或者是失業的威脅。
舉說經濟學界對於基本工資與失業率之間的因果關係,慢慢的趨於各半,也就是說,愈來愈多學者相信,提高基本工資或許不會提高失業率。我想大家也不必太過驚訝,經濟學界中彼此相左的理論比比皆是,還可以共享諾貝爾經濟學獎。
我舉我最近看的一本書《教授,我有問題》為例,這本書是美國「經濟教育基金會」集結出版的一版書,當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學者,這本書是反「進步主義者」的著作。在這本書的其中一篇由基金會董事長勞倫斯‧里德(Lawerence W. Reed)寫的一篇「基本工資能幫助窮人」(The monimum wage helps th poor)以揶揄的口吻說
他同時提到,
身為經濟學家,我希望提高薪資就像揮一揮魔杖或通過法律一樣容易,問題是,世界從來不是這樣運作的。
如果將基本工資提高10.1美元有道理,為什麼不調得更高?為什麼不乾脆宣布每個人都必須享有50美元的時薪?
202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或許能夠讓我們以另外一種角度看世界,看因果關係。雖然我們的薪資離基本工資已經有距離了,但堂下我那群學生,一畢業就是面臨基本工資(也許可以高一點,但靠能力),我都希望他們能夠聽得懂能力與競爭力,才能讓他們在職場上能夠先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