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化實戰全書》讀書心得|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遊戲化是什麼?又該怎麼將遊戲化的元素應用在產品、行銷活動或是人生發展呢?紀錄自己在閱讀完《遊戲化實戰全書》這本書後的心得筆記。

raw-image

其實我自己是個不怎麼玩遊戲的人,所以對於遊戲化這個詞的第一印象是停留在:排行榜、點數、積分等非常初步的遊戲機制。

這樣的我,為什麽會想讀這本書呢?

負責專案中第一次經手面對 C 端使用者的 APP,在年度回顧時,發現自己過去進行 2B 的邏輯與流程,並不能夠很好的應用在 C 端產品:B 端使用者他們因為工作使然「必須」使用系統工具,所以多數設計是確保工作流程上的易用性及效率;而 C 端的使用者,他們有更多其他的選擇,也有權利選擇不用,所以除了「易用性」以外,想進一步了解 C 端使用者的動機與背後心理,了解如何讓產品從「易用」到「愛用」,也因此接觸到這本書《遊戲化實戰手冊》。

遊戲化是什麼?

在書的開頭,作者就會告訴你遊戲化並不單純只是排行榜、點數積分。

作者裡面認為比起遊戲化,更好的名詞其實是「人本設計」。相較於功能取向的優化,人本設計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將遊戲中常見的樂趣與參與元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像是產品、工作場所、行銷活動,甚至是人生。

遊戲元素只是達成目的的手法,是驅動玩家行為的核心動力,而不是目的本身,不能一開始就使用遊戲元素和遊戲機制來規範玩家。

「我想讓用戶感覺如何?」「覺得受激勵嗎?」、「覺得自豪嗎?」、「應該要感到害怕緊張嗎?」、「我們想讓他們有什麼樣的經驗?」

思考完這些元素後,遊戲設計師才會開始設計需要哪些遊戲元素與機制,來讓玩家達成帶來這些感受的目標。

遊戲化的八角框架架構

作者將核心動力分成八個不同的面向,分別為

1. 重大使命與號召力

相信自己正在做一件超越小我的事情,或者「被選定」做此行動。例:維基百科上免費修正知識的人。

2. 發展與成就

取得進步、得到技能、達到精通、克服挑戰。克服挑戰這點是很重要的,不經挑戰贏得的徽章毫無意義。例:填寫表單上的進度列、社群軟體上的Follower 數字。

3. 賦予創造力與回饋

投入創造過程中一再找到新的事物,並且嘗試不同組合,透過創造看到成果與回饋,並且繼續調整。例:樂高積木、動物森友會可以自行設計出不同組合的島嶼設計。

4. 所有權與佔有慾

覺得自己擁有或控制某種事物的積極態度;或是花了大量時間投入打造資料檔案、產品,也會產生「稟賦效應」;玩家一旦相信某種價值,就會一直相信下去「一致性」;由白紙黑字寫下的「承諾」對使用者會具有約束力。

透過在系統的圖表中顯示「這週去了健身房10次」、「一共通勤了 68 分鐘」,雖然數據不一定對使用者有用,但人們認為這樣的資訊反映出他的生活方式,讓使用者更了解自己的行為,也會更願意常常使用。例:Spotify 每年年底的音樂數據統計,總是可以迅速洗版整個社群話題

5. 社會影響力

整合激勵人們的因素:師徒關係、社會接納、社會回饋、伴侶、競爭與羨慕。想要與之抗爭、親近、甚至是一起共享某個的項目。例:組隊的讀書會任務、排行榜等等。

6. 稀缺性與迫切

想要獲得的原因是因為他稀有、獨特、無法立即取得。例:臉書一開始只讓哈佛學生使用、最近爆紅的 ClubHouse 也是因為限定邀請制所以讓人更想加入一窺軟體圈的大佬的對談。

7. 不確定與好奇心

當某件事情不符合習慣的認知循環時,大腦會加速運轉,類似賭博上癮的反應。例:抽獎箱、用拉霸往下滑的概念來設計「看到更多新貼文」。

8. 損失與避免

想要避免負面事物發生的動機,像是避免失去工作、抗拒改變習慣的工作流程,或是因為投入過多時間、金錢,但放棄又感到可惜的沈沒成本。例:電商的限時促銷活動、信用卡累積里程數。

這些核心動力可以用兩種維度來分開檢視:

左腦(外部傾向)與右腦(內部傾向)

左腦(邏輯、分析)核心動力是為了想要獲得某樣事物而採取行動;右腦(創造、表達)核心動力則是透過創造力、與社會互動、感受不確定性本身就會帶來滿足感。

通常會建議設計一套激勵右腦內部動機的體驗,讓他的本質及讓人樂在其中,讓使用者願意享受且不斷地投入其中。如果用更高的外在獎勵來採取某行動,會因為「過度辯證效應」讓內在動機也隨之降低。

黑帽與白帽

引用 SEO 的黑帽與白帽的說法,將核心動力分成正面與負面的動機,黑帽並不代表不好,反之有些情境下,因為黑帽的動機,反而能夠鼓舞人去做道德上的正面結果。

如果沒有黑帽,可能沒不會獲得突如其來的成功;沒有白帽的體驗也不長久,使用者很快就會疲乏。

結語

這本書有趣的是其實這些核心動機,並不僅限於遊戲,在書中的各章節都有一些問題延伸可以思考各個動機在生活中的應用,有些手法已經常見於各大行銷活動、產品 UI 介面,並且還可以延伸應用在公司內部流程、甚至是人生與職涯規劃。

遊戲設計師的重點是要讓玩家留在重複性的循環中,為了「沒有目的」的目標努力。

這句話聽起來就像是在形容人生:從小時候唸書,成長到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就業,持續在某個循環中學習、成長、破關,然後到下個階段又展開新的關卡的學習…反覆著這樣的過程。

在《享受工作》這本書中提到:「相較於可領薪水的工作,對於自己所選的運動或娛樂追求,為什麼人們願意花更多錢或更努力?」他做出五點結論:

  • 明確的目標
  • 得分紀錄與計分表
  • 更常得到回饋
  • 更多個人選擇執行方法的自由
  • 有教練持續教導

而這幾點也呼應到遊戲化框架中的幾點核心動力。的確沒有人「必須」玩某個遊戲,但人們需要「生活」。也許學會這些遊戲化的方式,可以讓人們更願意主動的投入其中,持續地參與在這場遊戲中。畢竟人生是一場無限賽局,即使中間有些比賽是有限的,但長期來看並不是要誰輸誰贏,而是要看誰有辦法在裡面玩個更久。


用一本書的價格交換一位作者的人生觀點吧!

靈感來自於 瓦基的公益計畫,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來增加內容的長尾影響力。
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使用此 博客來連結 MOMO連結Readmo 讀墨連結 購買。透過此行銷回購連結購書,你不會有損失,而我會預計將會把這 2% 的回饋統一捐助非營利公益教育團體!希望透過內容分享的方式,累積社會善意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uki 的書適圈
115會員
50內容數
我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Yuki 的書適圈的其他內容
2023/10/17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2023/10/17
大多數跟時間相關的書,都在教你如果管理時間、善用時間,才能積極面對生活,有效率的處理工作與日常的事務。 但《四千個禮拜》卻是一本讓你可以從不同面向,重新思考與理解時間的書。 首先,可以思考的事情是:市面上這麼多省下時間、提高效率的書,會長期熱銷或是持續有創作者針對同樣的主題提供想法,正是因為這符
Thumbnail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2023/09/07
在 中,提及我們需要將決策後的結果,各自歸因技巧與運氣層面,並針對我們可以繼續精進的技巧著墨。 而運氣的部分,真的只能看天了嗎?機緣力這本書,反而提出了創造好運的技巧,透過認知心理學的理論與案例,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運氣。 機緣力是什麼 機緣力(Serendipity)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一
Thumbnail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2023/08/24
結果與決策之間 你最近一次自認為做出的好決定是什麼? 通常這個決定,也是對你有正面結果,你才會答出這個答案,對吧? 《高勝算決策》書裏確提到,我們會有這個觀念,是因為過度認為結果與決策息息相關。但其實決策是否奏效,還有太多資訊落差與運氣造成的不確定性,其實是某種機率問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遊戲化設計(Gamification)」在教育領域是時常被提起的名詞,尤其在108課綱推行後,許多教育機構設計模擬情境遊戲來進行課程,以達到素養教育的目的,讓「遊戲化教學」受到許多兒教講師、從業人員的注目。同樣身為教育工作者,我也不禁思考是否可以將遊戲化設計廣泛應用於終身學習課程領域中...
Thumbnail
「遊戲化設計(Gamification)」在教育領域是時常被提起的名詞,尤其在108課綱推行後,許多教育機構設計模擬情境遊戲來進行課程,以達到素養教育的目的,讓「遊戲化教學」受到許多兒教講師、從業人員的注目。同樣身為教育工作者,我也不禁思考是否可以將遊戲化設計廣泛應用於終身學習課程領域中...
Thumbnail
為什麼人要玩遊戲?不是因為有人必須玩遊戲,而是因為遊戲有某些特質吸引了人,讓人不自覺的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只為了在遊戲中有更多的進展。 那如果,讓生活中的事情和遊戲一樣吸引人,讓人把投入在遊戲中的資源投入生活,讓自己不是在遊戲中,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升級呢?
Thumbnail
為什麼人要玩遊戲?不是因為有人必須玩遊戲,而是因為遊戲有某些特質吸引了人,讓人不自覺的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只為了在遊戲中有更多的進展。 那如果,讓生活中的事情和遊戲一樣吸引人,讓人把投入在遊戲中的資源投入生活,讓自己不是在遊戲中,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升級呢?
Thumbnail
本書前段佈局主要在介紹"什麼是遊戲化"及對日常生活將造成的"影響力",藉由穿插案例的方式描繪遊戲化的概念;後半部則是我認為本書精華之處,提供"實踐遊戲化"的歩驟及手段。
Thumbnail
本書前段佈局主要在介紹"什麼是遊戲化"及對日常生活將造成的"影響力",藉由穿插案例的方式描繪遊戲化的概念;後半部則是我認為本書精華之處,提供"實踐遊戲化"的歩驟及手段。
Thumbnail
遊戲化非指將所有東西都變成一場玩樂,而是種思維角度,關注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從動機出發做調整,進而提高效能,所以遊戲化設計其實就是「人本化設計」
Thumbnail
遊戲化非指將所有東西都變成一場玩樂,而是種思維角度,關注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從動機出發做調整,進而提高效能,所以遊戲化設計其實就是「人本化設計」
Thumbnail
目前,遊戲化在商業領域中用的比較多。事實上,遊戲化不但可以運用在產品上,也適用在我們其他的生活領域中,如工作、行為改变和學習教育。以上無論是哪一個得到了提升,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實質的巨大幫助。
Thumbnail
目前,遊戲化在商業領域中用的比較多。事實上,遊戲化不但可以運用在產品上,也適用在我們其他的生活領域中,如工作、行為改变和學習教育。以上無論是哪一個得到了提升,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實質的巨大幫助。
Thumbnail
全美頂尖遊戲設計師教你設定主題、打造體驗、善用興趣曲線,深度了解遊戲運作機制,獲得最完整的遊戲體驗、開發遊戲性絕佳的作品。從紙牌、棋子、桌遊、電玩,到近年來火紅的實境遊戲,遊戲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全美頂尖遊戲設計師教你設定主題、打造體驗、善用興趣曲線,深度了解遊戲運作機制,獲得最完整的遊戲體驗、開發遊戲性絕佳的作品。從紙牌、棋子、桌遊、電玩,到近年來火紅的實境遊戲,遊戲一直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Thumbnail
遊戲化是什麼? 作者裡面認為比起遊戲化,更好的名詞其實是「人本設計」。相較於功能取向的優化,人本設計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將遊戲中常見的樂趣與參與元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像是產品、工作場所、行銷活動,甚至是人生。
Thumbnail
遊戲化是什麼? 作者裡面認為比起遊戲化,更好的名詞其實是「人本設計」。相較於功能取向的優化,人本設計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將遊戲中常見的樂趣與參與元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像是產品、工作場所、行銷活動,甚至是人生。
Thumbnail
遊戲化?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將遊戲的娛樂性、興奮感,融入非遊戲的無聊事。」 而八角框架是從遊戲當中萃取出來重要的核心元素,透過這些元些,讓無聊事變得有趣。 遊戲化八角框架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框架,它幫助我們思考,也幫助我們聚焦,讓產品變得更加有趣。 透過〝讀書會〞的場景,直接來思考如何進行遊戲化。
Thumbnail
遊戲化?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將遊戲的娛樂性、興奮感,融入非遊戲的無聊事。」 而八角框架是從遊戲當中萃取出來重要的核心元素,透過這些元些,讓無聊事變得有趣。 遊戲化八角框架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框架,它幫助我們思考,也幫助我們聚焦,讓產品變得更加有趣。 透過〝讀書會〞的場景,直接來思考如何進行遊戲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