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台灣未來的分歧點(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畢竟,誰不想要速成?只是我們有點年紀的都知道,將少數運氣好的範例,幾個透過官商勾結舞弊的例子,當成普遍性的制度缺失,試圖為了堵住小洞,把整座水庫打掉,是很奇怪的。

所以,是誰要你專注在那個小洞,並強調不快點把水放光光,將水庫拆掉重建,明天就要大難臨頭的?
拆掉水庫重蓋來解決問題,難道算錯嗎?當然不是啊,這也是一種方法,但搞錯方向就是。
各位想想,所有的事情難道都是二分法嗎?是的,當面對下決定的那一刻,你只有選擇做或是不做,沒有做一半就解決一半這回事。
但問題總是在進入到要做出選擇前,你怎麼推動局勢發展的?
水庫有小洞,為了未來的安全,稍微降壓是可以的。要徹底性的解決,放水好好修補是一條路;選擇臨時修補,讓水庫多撐30年,反正到時候也要停運了,這也是一條路;邊修補邊蓋其他水利設施,讓水庫拆掉後不會影響用水,這又是一條路。
答案是無能又有幹勁的人,這種人常會堅持要直接打掉水庫。(編)(《憂國的拉斯普金》,第二集,152-153。伊藤潤二,東立。編輯自藏書)
誰說只能打掉重蓋?
任何事情,在我們進入抉擇點前,都有很多準備可以做,在這當中會有得益的、有損失的,不是得益者就必定是王八蛋,損失的都是可憐人。不管利益得失,執行後總會有效果,效果好壞影響的人也不同,總不能說不受影響的就跟他無關吧,那下次你要推什麼事情,他也可以說關我屁事,這樣還能稱作同個國家的同胞?

停止平行世界的幻想,一起承擔共同體的善惡曲直

在我們走到命運的分歧點前,總是有無數的可能,直到時機來臨時才會收束到幾條路上。每一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並希望走到他要的道路上,我們該思考的,難道就是在所剩不多的選擇中,抱怨「這條路我不喜歡,我決定跟你唱反調」?
政治到後面為何都是抉擇,你只能兩個中選一個比較不討厭的?這不是啥政治好黑暗,而是所有的抉擇都是如此,更殘酷的是做出選擇後,你還沒得反悔,沒辦法知道選了另一條路會不會更好。
因為就大局勢而言,以為50年前選了另一條路,現在會更好,其實大家想像的是,在自己不會受到負面影響下,單純的改變歷史,還只會正面地讓自己過得更好,這簡稱幻想
比如說買一隻機器貓給你祖公就萬事大吉,是嗎?
光是選另一條路後,你我會不會出生都不知道勒,還什麼自己的人生會改變,想太多。你只是把現在的不幸,現有的埋怨,怪到過去某個先人做錯決定而已,你的祖父真做出「那個正確」的決定,搞不好你的靈魂要投胎到中東去當自殺炸彈客。
台灣走到今天,不管好壞都要承受,你不能只挑好的,壞的都給別人承擔。政治人物希望你這樣想,是因為便於聚集支持者,尤其是那些怨懟人生的人。所謂的凡事都要成本,你以為沒有成本的東西,其實都是某人在幫你擔。
某人可能是你討厭的誰誰誰,但更多時候只是「未來的自己」在擔成本,所謂的竭澤而漁。

不容質疑的夢想願景,本質是死道友無死貧道的幹話

所以,政治上,多的是要你想像願景,談論夢想,希望有所改變,畢竟正向思考多棒啊,至於反對者就打成保守落伍反動派的智障就好,多方便。
可是,我們在社會走跳,能否理解整體運作並不是這樣?你上班解決工廠問題,是不是最討厭談論願景不講細節的那個經理?怎麼回家看電視就覺得這個政客好棒,全國只有這個人在做事?
問題總在細節,當我們哭訴優質民代怎麼落選,常常把負面情緒投射在對手,覺得敵人都陰險狡詐,我們光明正大的輸了。是嗎?
坦白說,這種想法很不可取,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在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推己及人,若可以為了整體利益,自己略有犧牲也不是不行。但這種交換,通常都需要基層的知識分子,筆者前幾篇提過的在地頭人,用自己的信用去說服心懷疑慮的一般人。
都市化後的學生都有這種傾向,他們除了自己同學外,幾乎都不認識,而同學又常常根據背景形成一圈圈的群體。所以,他們不認為對「願景」心懷疑慮的人存在,極容易用善惡區分敵我,又很輕易地相信,只要邏輯合理,應該每個人都會支持。
實際上,你會覺得邏輯合理,往往建立在自己得利的基礎上,不然請對反對「願景」的朋友,敘述一套你認為超合理,但會損害他利益的邏輯,看看他覺得合理嗎?要說是他開工廠亂排廢水廢氣,我們要法規限制,這多少還說得過去,往下講到他要丟工作的可能,你的邏輯若是自己去想辦法囉,人家不會翻桌嗎?
別鬧了啦,筆者就遇過這類人,換成要求他做出「將會丟掉現在工作的妥協」,也是每一個人馬上翻桌說「你很沒邏輯」。

自助餐式「一步不讓」,已從內部分裂社會的互信

若我們不能理解,單純講邏輯、理論,就是公說公有理的困境,我們就會陷入善惡對立觀,找不到正確的妥協點。
妥協,就是所謂的互相,互相來自於信任。
我們在職場上,會拜託別人也會受人請託,這次幫忙還會有下次,當然是相互協助的結果。你的同事每次請你幫忙後,一聲道謝都沒有,當面對你說「依公司規定找代理人而已」,你有需求找他被回「依規定我沒必要幫你」,你做何感想?
難道相互幫忙也得寫到公司規定,還是明文法律定之?
信任來自累積,你每一件事情,都強調沒得商量,這不是實質促成台灣內部分裂嗎?那麼,是誰一直努力告訴你,在政治上只有正義善惡,沒有妥協的餘地,妥協的都是財團打手、資方走狗?
多想想,你就會發現,台灣未來的分歧,不是國家統獨這些,在此之前就會先面臨到內部的信用危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這章有點雜的感覺,不過本身要講的概念,就是生態系而已。前面的章節,從細胞開始,一路講到生物的分類,這章要帶入環境,讓生態系的概念成形。不過在提生態系的類型前,會先談到構成生態系的相關關係,讓學生有一種整體感,物種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才能一體化,不會變成純然的死背。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我們要設想的是,第一次接觸生物的學生,真的可以受得了這些分類圖跟相關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筆者這些年已經漸漸轉向,先以不要毀滅學生興趣為前提教學。因為,生物這邊圖表跟分類弄到崩潰,國二後面的理化就甭玩了。
總之,筆者所見,講到跟保守派合作,他們想到的就是跟護家盟站在一起,擔心右轉後,跟既有的朋友、戰友圈就要分道揚鑣。是誰告訴你,台灣保守勢力都是護家盟的?正是他們自己,為了便利貼標籤跟劃分敵我,自己跑到極左邊,劃條線強調對面都是右邊。現在變成,發現狀況不對想要找盟友時,最近的保守派看來好遙遠…
抹平這些階級標誌的後果,就是走向消費主義的路,我們會變成要依靠其他外在的標籤去辨識,這造成年輕人會用消費定義你我階級。在政治上會讓政治人物透過鼓勵消費而非建設,讓人們感受到階級依然存在,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每一項的補貼或是消費券、振興券,其實都在協助你去定義自己、定義他人。
我們常常對習以為常的名詞,忽略了背後簡單的數學概念,其實只要在生活中每一處,都把這些小地方補足,學生會很快抓到這些抽象的數學意義。
這章有點雜的感覺,不過本身要講的概念,就是生態系而已。前面的章節,從細胞開始,一路講到生物的分類,這章要帶入環境,讓生態系的概念成形。不過在提生態系的類型前,會先談到構成生態系的相關關係,讓學生有一種整體感,物種之間的相關性,最後才能一體化,不會變成純然的死背。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我們要設想的是,第一次接觸生物的學生,真的可以受得了這些分類圖跟相關圖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筆者這些年已經漸漸轉向,先以不要毀滅學生興趣為前提教學。因為,生物這邊圖表跟分類弄到崩潰,國二後面的理化就甭玩了。
總之,筆者所見,講到跟保守派合作,他們想到的就是跟護家盟站在一起,擔心右轉後,跟既有的朋友、戰友圈就要分道揚鑣。是誰告訴你,台灣保守勢力都是護家盟的?正是他們自己,為了便利貼標籤跟劃分敵我,自己跑到極左邊,劃條線強調對面都是右邊。現在變成,發現狀況不對想要找盟友時,最近的保守派看來好遙遠…
抹平這些階級標誌的後果,就是走向消費主義的路,我們會變成要依靠其他外在的標籤去辨識,這造成年輕人會用消費定義你我階級。在政治上會讓政治人物透過鼓勵消費而非建設,讓人們感受到階級依然存在,各位可能不是很清楚,每一項的補貼或是消費券、振興券,其實都在協助你去定義自己、定義他人。
我們常常對習以為常的名詞,忽略了背後簡單的數學概念,其實只要在生活中每一處,都把這些小地方補足,學生會很快抓到這些抽象的數學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在國際政治及科技迅速變遷中的現況與挑戰,反思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在面對短期政治利益時,保持長期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科技與社會的不斷演變,臺灣該如何調整策略,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以實現真正的民主與活力。文章強調信任與共識的重要性,並提到未來的預測需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
Thumbnail
今(2024)年才剛過了一半,老牌電商平台如PChome、以及新興的電商服務平台如foodpanda,和千萬流量的新論壇Dcard,傳出的虧損、出售和關閉電商平台的消息已經一一被證實。 因此可以感受到台灣電商市場正經歷快速變遷和激烈競爭,本文就以上述三間公司的失敗經驗,同時了解未來的電商發展趨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2024年臺灣最熱門的投資話題,包括半導體產業、再生能源和綠色科技、金融科技、不動產和物業投資,以及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領域。無論你是尋求穩健回報還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這些領域都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2024年抓住黃金投資機會,實現財富增值。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台灣選舉結束後,大家的心情開始沉澱,該過回原本的生活,不會因為誰當選台灣總統而大幅改變,然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就是成敗論英雄,誰是戰犯就得追殺到死,人從來都不會檢討自己,就如算命一樣,永遠都認為自命不凡,又或是自己的命盤可以決定他人(家人)的生死,這是我還沒搞懂的道理。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臺灣在國際政治及科技迅速變遷中的現況與挑戰,反思政府與民眾的互動關係,以及如何在面對短期政治利益時,保持長期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科技與社會的不斷演變,臺灣該如何調整策略,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以實現真正的民主與活力。文章強調信任與共識的重要性,並提到未來的預測需建立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
Thumbnail
今(2024)年才剛過了一半,老牌電商平台如PChome、以及新興的電商服務平台如foodpanda,和千萬流量的新論壇Dcard,傳出的虧損、出售和關閉電商平台的消息已經一一被證實。 因此可以感受到台灣電商市場正經歷快速變遷和激烈競爭,本文就以上述三間公司的失敗經驗,同時了解未來的電商發展趨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2024年臺灣最熱門的投資話題,包括半導體產業、再生能源和綠色科技、金融科技、不動產和物業投資,以及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等領域。無論你是尋求穩健回報還是追求高風險高回報,這些領域都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在2024年抓住黃金投資機會,實現財富增值。
#選擇與放棄 #先求有再求好 #忠於本心 昨天和準老師及一帆聊選擇與放棄, 準老師要在那兒任教? 一帆想去那裡開始當社畜? 深深感受到價值觀的世代差異, 我們這代成長於資源相對匱乏的時代, 加上更匱乏上一代的影響, 總是先求有再求好, 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迂迴前進。 兩個兒子同儕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李光耀觀天下》 一般民眾和政治菁英的觀點有時是不同的。 愛也罷,恨也罷,70年的經驗加上已無須再證明什麼,展望前方,就未來的世界格局提供了質樸清晰的觀點。李光耀描述了一個在不可阻擋的崛起道路上,仍然癡迷於中央集權 的中國;一個儘管具有永不言敗的活力,卻必須分享其支配地位的美國;以及一個掙扎著...
我願意犧牲一項次要的需求,去換取一項對我重要的需求,認清了這一點,就容易選擇了。
Thumbnail
會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本人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有機會目睹中部某國立大學研究室裡的現況,發現諸多問題與隱憂,例如教師方面的問題是,接過多校外的、非學術的計畫案,導致不專注於研究,處理計畫案反而成為主要的工作,除了廉價的聘請大學或碩士畢業生擔任計畫的專任助理之外,在計畫案短期而密集的性質中,甚至
在《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前導第三章開頭就提到,「選擇」是很難的一件事。某種程度來說,選擇就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賭一把」。 大部分的人生悲劇,往往來自於當事人在完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就做了可能影響後半輩子、數十年的選擇。這讓我想到曾經學長說的「擇你所愛,愛你所擇,只是一句屁話。」
台灣選舉結束後,大家的心情開始沉澱,該過回原本的生活,不會因為誰當選台灣總統而大幅改變,然而人性最醜陋的一面,就是成敗論英雄,誰是戰犯就得追殺到死,人從來都不會檢討自己,就如算命一樣,永遠都認為自命不凡,又或是自己的命盤可以決定他人(家人)的生死,這是我還沒搞懂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