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決斷》作者萬維鋼強調這本書是關於「如何科學思考」的書,不過在討論到「如何科學思考」前,作者認為,因為趨吉避凶,人大多數都不思考,且只要依循經驗法則,不思考其實也不會怎樣,然而要是遭遇到全然陌生的局面,或是想要跳脫既有的一畝三分地,那就得思考。

一、隱藏的思考誤區
作者列舉以下幾個思考誤區:
- 「願望思維」:相信「想要的就是對的」
- 「故事思維」把現實套進戲劇式簡化劇本
- 「奇蹟思維」:「指望」某個奇蹟出現,逆轉局勢
會有這些思維偏誤,主要是因為這些快思維足以應付生活中的大部分場合,因而在演化過程中保存下來。作者強調,思考的目的,不在於拋棄情緒跟思維偏誤,而是不被它控制。例如,不是不能相信奇蹟,而是不要指望奇蹟。
二、恪守邏輯,避免被誤導
事實,是現在就用客觀方法證實的陳述。
觀點,是主觀的判斷,包含價值判斷與個人喜好跟感受。
兩者的關係是,事實決定觀點。所以我們的思考必然是觀點隨著事實發生改變,而非讓事實隨著觀點改變。
既然如此,大家為何會有不同觀點?因為立場不同。立場可以來自利益、身份認同,因此不容易改變。
作為事實接收者,要避免被誤導,作者分享可以做到一個硬功夫、一個慢功夫與一個好習慣。
- 硬工夫在於要恪守邏輯,看對方提供的事實是否足以推導出他想要的觀點,如果缺少關鍵事實,則要思考對方為何不說。
- 慢工夫是平常對世界上各種事要有比較可靠的了解,避免被單一觀點誤導。
- 好習慣是在增廣見聞時,不要只聽「一方面」,還要聽聽「另一方面」,了解不同觀點。
作者也提到,一樣是引用別人的書,新手越傾向引用別人的觀點,高手則傾向引用別人說的事實。
三、懷抱科學思考
作者在書中提到,他愛用「當前科學理解」這個詞,之所以信服「當前科學理解」,是因為科學共同體有四個厲害之處:
- 相對客觀
- 擁有很強的糾錯能力
- 科學家有創造性
- 科學這門專業永遠聯繫實際
(讀到這段時,我聯想到《逆思維》書中提到抱持著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三種模式,會形成思維盲點,是逆思維的最大阻礙,因此要採取科學家的思維更新觀點)
而在日常生活中,科學思維能帶給我們的幫助,就是要對局面有全面、綜合的了解,對於未知的狀況,由於現在資訊非常發達,所以可以先上網找線索或是攻略。要是還是沒能知道怎麼解決問題,可以提出假設,並加以驗證。
後見
總體來說,《高手決斷》不是一本易讀的書,因為過程中有很多地方可能需要停下來,思考作者想表達的意思,但無形間也讓自己的思維有所成長。
而關於閱讀,作者主張讀「新書」,因為經典最厲害的時代,是它們還是新書的時代。而今天的世界比經典時代要複雜得多,例如古人對機率、賽局的研究,沒有現代透徹,因此我們也不能指望靠一本《孫子兵法》橫掃一切權謀。
《高手決斷》提醒我們,真正的高手不是擁有答案的人,而是能不斷調整思維、更新觀點的人。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唯有保持科學思考,才能在局勢變幻中作出更清醒、更有力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