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課裡寫作以外的課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和孩子一起書寫,最為難的不是「寫」做為工具或者技巧地被執現,而是找到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的文字,成為祈使,甘願的臣服於生命對自己的召喚。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藉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什麼比多更多
一點點心意但是被接受的
什麼比少更少
壓碎的東西再一次被壓碎
什麼比更多再多
一群人進去之後又進去了一些人
什麼比更少再少
悲傷中的眼淚
什麼比最多還多
問題中出現的問題
什麼比最少還少
比較的心
(寫自 謝祐瑄《我們是在談論多還是少》)

寫這道問題以前,在別的孩子身上得過精彩的答案,但每一次收到新的回覆,都像是精彩用不同顏色跑出另一幅畫,沒有一個是完全相同的,卻共用同了驚喜這個名字。
關於書寫帶來的驚喜,不僅僅是文字的,還有落實於生活裡,但不見得會看見,或者和書寫連結上關係的實踐,比方說,沒有愧疚的拒絕。
我們上課幾乎都在戶外,需要空間與對談氛圍時,就會安排在室內。那天的課發生在一間紅茶豆漿店,大家點了各自的吃食後,便要開始書寫對談。男孩對著沒有被做為點餐劃單的紅紙菜單,眷戀在其中幾個品項很久,問他還要再點什麼嗎?他搖搖頭,但說出了心裡的猶豫,他想吃玉米蛋餅,但是錢不夠了,又不想犧牲綠茶和豆花任何一樣來換成玉米蛋餅。綠茶是他上次就點過的,當日坐下來毫不猶豫就在品項上確認自己的要,想來是有好感經驗,想延續一個月前在這裡有愉快書寫的回憶,而豆花則是上次他就說下一次來一定要吃的,兩者自然都不能為彼折衝。但沒料到在上次好吃的與上次想下次一定要吃的之間,會跑出一個今天想吃而不想延到下次再吃的課題。
課題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安排自己的想要,在有限度的條件裡,去挪移成自己同意且感覺舒服的樣子。這和寫作一樣,我們在思想海洋裡,打撈出今天有感的觸發,然後決定方向開始書寫。而在書寫過程中,還是會碰到剛才也有興趣探索的題材,或許和在書寫的東西有些相近,但若沒有定錨就又會全部散回大海。因而有時我們以為自己離題了或者文不對題,不是有沒有寫作能力的關係,而是安排的能力。我有很多點子,我都想把它們寫出來,我也有能力把它們全寫出來,但我有能力取捨,並將適切的點子用在適合它的位置,這不是技巧上可以訓練的,而是生活細節的養成。
想了一遍上述的同時,孩子仍在面前猶豫不決,而這蠢動了我的心。我其實也想吃玉米蛋餅,但已經點了豆花,衡量了自己的食量與身體真實之所需,我還是在慾望上無法絕決的拒絕玉米蛋餅,而孩子在面前有著相同的表態,但我們要直接拿出錢來妥協掉我們或許不真正需要玉米蛋餅的慾望嗎?
我鐵了心的要拒絕自己,但不代表我是可以代表孩子拒絕的。因而我對他說:「我目前就只先點豆花,但保留再點玉米蛋餅的選項,如果我把豆花吃完了還想再吃玉米蛋餅的話,再點來我們一起吃。」孩子沒有反對,我們各自領了餐食後開始書寫。
當天對談的愉快,反應在胃口上,但我最後沒有點玉米蛋餅,而是加點了別的品項。孩子在完食豆花和綠茶後,說自己再也吃不下任何東西了。而我則是因為要找出對談的提問策略,燒腦到肚子餓。既然孩子沒有要共食,我就做了當下我身體需要而心裡需要也同意的決定。
加點的餐食來了,孩子好奇我點了什麼,湊上前看,看了一次又再看了一次,我想他剛才表明再也吃不下東西,應該不是想吃的意思;再者,他如果想吃,他會向我提出的。我們就順勢進行之前的對談,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的餐盤裡也是將盡的軌跡,這時孩子說他也想吃。
我當下就聽見了,孩子的提出與自己心裡的回應。但是我在想自己要做出什麼回答呢?以往我想拒絕又掛於各種理所當然與必須的壓抑,我對一直把自己的需要放在最後面的愧疚感湧來,然後我才明白,過去那些我覺得拒絕別人會產生的愧疚,不是對別人的,而是一再被我給遞延而放到最後面的自己。
我回答孩子的同時,拿起叉子在手,堅定的看著他說:「謝謝你告訴我你的需要,但這一份是我點來給自己吃的,我要一個人吃完。」本來還想再吿訴他後面的話,但孩子看著我會心一笑,說了一句很大聲的好喔,就咬著他喝完的綠茶吸管,看我把東西吃完。
「好喔!」
謝謝那聲精準而開朗,對自己說好,我不再有愧疚感了。謝謝孩子與書寫帶來的一切,都是無比美好的治癒與發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108內容數
想要有一個空間,放生活裡放不下的。 不是放不進去,而是放不下來。一直懸在心上,坐也不適站也不適,只好寫出來,像是把孩子生出來,看他歪圓皺扁,再決定要取什麼名字。 取名腎蕨,是紀念一次不被記得的生日,沒有被任何人想起,卻也不悲傷的,在得知花語是善良後,開心了一個下午,就當成人生禮物了。 以此命名我的書寫,當成第二份禮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愛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 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有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需要聊一聊。 孩子參與了衛武營同步巴黎市立劇院舉辦的藝術諮詢日,與化身為諮詢師的藝術家對談,經由藝術家的提問、傾聽,了解受詢者的心事煩惱,再藉由自身的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 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我們都沒有開鏡頭。 我不知道孩子的,但我自己是因為沒有理想的表情,去面對即將結束的寫作課。如果說再見有表情,會琢磨的是再見的定義還是再見的情緒?螢幕兩端都拒絕向對方再開啟慰留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和孩子一起書寫,最為難的不是「寫」做為工具或者技巧地被執現,而是找到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的文字,成為祈使,甘願的臣服於生命對自己的召喚。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藉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但遠不是變的,寫作也不是。 不是能變得或者變成的東西,不是把它從什麼就變成了寫作。那是突然就發生的,只是我們的學習裡沒有讓寫作自然發生的養成,用什麼方法寫、寫的可能有哪些、可以在什麼地方寫,我們有沒有可能創造一個讓人有想要寫的時候,都有得以寫的可能與勇氣的環境?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 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有的時候,你並不知道自己需要聊一聊。 孩子參與了衛武營同步巴黎市立劇院舉辦的藝術諮詢日,與化身為諮詢師的藝術家對談,經由藝術家的提問、傾聽,了解受詢者的心事煩惱,再藉由自身的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 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我們都沒有開鏡頭。 我不知道孩子的,但我自己是因為沒有理想的表情,去面對即將結束的寫作課。如果說再見有表情,會琢磨的是再見的定義還是再見的情緒?螢幕兩端都拒絕向對方再開啟慰留
自由,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答案。 和孩子一起書寫,最為難的不是「寫」做為工具或者技巧地被執現,而是找到讓孩子覺得自己被理解的文字,成為祈使,甘願的臣服於生命對自己的召喚。 「我要在我也同意的敘述裡」藉由書寫去擴張心裡的那份自由,在書寫裡自由,然後帶回到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每天孩子都會在午餐之後詢問老師下午點心吃甚麼?因為要先收拾其它的餐具到書包,每當老師說是茶葉蛋,總會出現一陣歡呼,因為蛋是孩子們常見的食物,也是幾乎人人都喜愛的,我們也會藉由吃茶葉蛋來更加認識雞蛋,了解其中的營養,聊聊平時的經驗,也展開了不少話題…… 幼兒:我媽媽都會去7-11買茶葉蛋餒!
Thumbnail
「吃什麼?」是我每天的煩惱。 朋友S說:「妳太好命了。」 我跟我爸媽說這個對話,他們瘋狂大笑,頻頻點頭。 我只是覺得吃什麼對我說真的很重要,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我要吃什麼,就像我昨天晚上突然很想吃看看麥噹噹的麥香魚和蜂蜜紅茶,所以我睡前就做好決定,今天早上就是要去買來吃。
Thumbnail
我和我的小孩開心到有點過分的程度。昨晚先生說他要去聚餐,問我和小孩要不要一起參加。我們異口同聲說:「不要。」然後孩子說他要跟媽媽去約會囉。 我帶他去一家新開的咖啡店,餐點美味可口,我想拍照傳給先生跟他分享,被小孩斷然拒絕。他在我耳邊輕聲說:「這裡以後是我們倆個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主角透過與另一個小孩的相處,慢慢解開了心結。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月光想強調的是,買一個便當的錢通常會比兩顆水煮蛋要貴,是因為量少的緣故。這只是多一個思考方向,以高營養的標準來重新選擇食物,就會有不同的發現。不會再以: 這個男生吃不飽! 吃了這個馬上就會餓! 不知道要吃什麼只好吃這個! 沒時間了,就選擇這個來吃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你不需要的信念,對你沒有幫助的信念,到底是怎麼產生的,而你又為什麼要緊抓不放呢?
Thumbnail
每天孩子都會在午餐之後詢問老師下午點心吃甚麼?因為要先收拾其它的餐具到書包,每當老師說是茶葉蛋,總會出現一陣歡呼,因為蛋是孩子們常見的食物,也是幾乎人人都喜愛的,我們也會藉由吃茶葉蛋來更加認識雞蛋,了解其中的營養,聊聊平時的經驗,也展開了不少話題…… 幼兒:我媽媽都會去7-11買茶葉蛋餒!
Thumbnail
「吃什麼?」是我每天的煩惱。 朋友S說:「妳太好命了。」 我跟我爸媽說這個對話,他們瘋狂大笑,頻頻點頭。 我只是覺得吃什麼對我說真的很重要,我願意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我要吃什麼,就像我昨天晚上突然很想吃看看麥噹噹的麥香魚和蜂蜜紅茶,所以我睡前就做好決定,今天早上就是要去買來吃。
Thumbnail
我和我的小孩開心到有點過分的程度。昨晚先生說他要去聚餐,問我和小孩要不要一起參加。我們異口同聲說:「不要。」然後孩子說他要跟媽媽去約會囉。 我帶他去一家新開的咖啡店,餐點美味可口,我想拍照傳給先生跟他分享,被小孩斷然拒絕。他在我耳邊輕聲說:「這裡以後是我們倆個的秘密基地。」
Thumbnail
主角透過與另一個小孩的相處,慢慢解開了心結。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而月光想強調的是,買一個便當的錢通常會比兩顆水煮蛋要貴,是因為量少的緣故。這只是多一個思考方向,以高營養的標準來重新選擇食物,就會有不同的發現。不會再以: 這個男生吃不飽! 吃了這個馬上就會餓! 不知道要吃什麼只好吃這個! 沒時間了,就選擇這個來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