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會有書友驚嘆:你看書也太快!彷彿我有了擅長某種速讀術。但其實不是,而是面對不同的書,我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閱讀方法,都不會是「速讀」。森博嗣認為囫圇吞棗或者速讀,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閱讀——因為「閱讀文章對自己來說,是一種『擴展』的行為。」(頁二九),他閱讀的速度很慢,一字一字讀,所以「只要讀過一次,就幾乎不會忘。例如,我能說明目前為止讀過所有小說的大意。」他也不會讀第二次,新書或文庫本,他說,都是讀完就會直接丟掉。
他記不得專有名詞,也不記得角色的名字,他從小說裡所擷取的,「是那本書所寫的主旨、新穎之處與特徵,而非那些細微又具體的資料。若是故事類,則幾乎會記得故事情節。我會記得哪些場景很棒等,就和電影一樣,記住那畫面。」他也會分不清楚某些體驗是書裡、電影看到的,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不論是書還是電影,都被我當成自己的體驗給記住了。」(頁三十)
亦即,從書裡擴展成自身所擁有的「體驗」。我只是在想,應該不是所有的場景都可以成為自己的「體驗」,畢竟,有些故事的情境滿極端的——如《魔鬼詩篇》的一開場即是墜機經驗。
由於我研究所是主修俄國文學,要記住角色、場景、故事情節,都是訓練之一。然而,要把所有讀過的小說裡的角色全記住,以腦袋來說這幾乎是難以辦到的事,因此,若有需要提取出來使用,重讀或者翻找筆記就好。那麼,要記住的是什麼呢?——這可能因人而異,有些人會對角色的一些經歷產生共鳴,有些則是會記住場景、情境、遭遇,或者他閱讀這本書之時、之後的某些情感或反思。
閱讀並不是考試或比賽,然而,長期的閱讀卻沒能從中獲得回饋(任何在閱讀之中被喚起的情感、情緒,或者理解、領悟都算是回饋的一種),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讀遍群書卻毫無收穫,若真如此,應該早就放棄閱讀這個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