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筆記: 無奈是平靜的悲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在自我探索的我,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想知道自己是誰,自己怎麼了。
為什麼既想幫助他人,又想要詛咒讓我受傷的人,在還沒看清楚黑暗之前,我是個矛盾的人,我更是一個自我厭惡的人。
克服自卑這件事情,我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心理有好大好大的洞,我不知道怎麼辦,有一段時間我好憤怒,我不斷攻擊著好多議題,然後我才明白或許我其實是對自己憤怒,憤怒著自己沒有成為理想的樣子。
我不夠帥、我不夠高、我不夠陽剛,都是我不夠,所以我不值得擁有愛吧。
在憤怒的背後是深深的悲傷,但那時候並不明白。
直到我學會了悲傷,就像情緒急轉彎中的憂憂被自己接納後,自我才明白悲傷的意義,直到我發自內心的哭泣,我才明白自己的悲傷後面藏著很柔軟但珍貴的自己。
我一直期待著能夠有人能夠代替我去愛那個我覺得不值得被愛的自己。
期待著有人能夠理解我那最深層的寂寞的悲傷,直到我明白這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不再勇敢或是不再用力的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愛情,不再奢求別人能夠理解自己內心的苦楚。
會不會終其一生都沒辦法被理解呢?
嘆了一口氣,我想寫一些關於黑暗面的內容,那些不積極、不陽光、不樂觀讓人難受的感受。
人們總是難以接受黑暗,而失控於黑暗,不是黑暗是錯誤的,黑暗下的我們或許才是很真實很真實的我們。
而深層的感受是需要不再抗拒自己內心的黑暗,並靜靜的躺在黑暗中才能觸及的。
因為黑暗與未知,所以我們恐懼接觸自己,甚至會攻擊那個本我,會覺得自己醜陋、嫉妒、貪心,但如果我們學會不給予任何評價。
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最純粹的樣子。
戴著耳機聽著康士坦的變化球「對不起,我做不到答應你的事情」,聽到這句歌詞,我很久違的哭了出來,我不太確定是為自己而哭,還是為今天聽到的故事哭。
那樣的哭泣讓我想起《比悲傷還悲傷》電影中的情節,想繼續陪伴但已經沒辦法再繼續愛下去的心情。
我們花了好多時間抗拒,但愛讓我們學會接受真實,讓我們超越了本我的離苦得樂的驅動,我們用盡全力去讓自己學會接受真實,不再抗拒。
好像是為那個永遠都不太可能被滿足的期待而哭泣,那個被完全接納感受的期望。
或許這樣的了解就是我對自己最大的救贖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始終無法成為完美,因為我們生來破碎,被社會又分成陰與陽,被道德、規範無數的規則,讓我們在夾縫中,把自己的靈魂切割成各種破碎的樣子,然後擺出來,告訴大家,我是完美的,圖個認同,卻發自靈魂的感到空虛。 而越是向外追求認同,越是無法尋求真正的平靜與安穩,則更加容易讓自己失控,任由拳頭的暴力與情感控制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有一次傳授觀點的老師是禪師出身,個性相對暴躁,他有個習慣,只要脾氣瀕臨爆發邊緣,就會不停搓手上的念珠。 隨著熊仁謙回答老師的問題,他發現老師手上的念珠搓的越快越用力,他幾乎感受到老師的神經就要斷線,隨時都會爆炸,他越講越緊張,深怕老師不認同,是不是就會被狠狠的臭罵一頓。 但他沒有打斷
成功怎麼做到?首先定義你的成功,然後去執行他。   很多時候,大家說的成功,是缺乏反思的,因為每個人重視的價值都不同,每個人的自我實現的項目都不同,那為什麼會覺得拿別人的成功來套到自己身上就會成立呢?   我稱之為成功病,盲目的追求他人嘴裡說的成功,仰賴著他人外在的認同。
這樣的危機感,是直接深烙在我的身體的,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過,但那是個覺悟,我更清楚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我要的是學習、更強的自已,我不要為了畢業,去跟渺茫的希望堅持,也不要為了畢業繼續跟我討厭的老闆持續客氣說話。 這個危機感,其實也代表我對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我所理想的道路。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我們始終無法成為完美,因為我們生來破碎,被社會又分成陰與陽,被道德、規範無數的規則,讓我們在夾縫中,把自己的靈魂切割成各種破碎的樣子,然後擺出來,告訴大家,我是完美的,圖個認同,卻發自靈魂的感到空虛。 而越是向外追求認同,越是無法尋求真正的平靜與安穩,則更加容易讓自己失控,任由拳頭的暴力與情感控制
以前的我都是個好好人,什麼都好:人前和氣,人後爆氣。 看起來像是雙面人,其實是不懂的在當下表達,也或是在事後才釐清自己的心情。現在則是當下可以同理對方,但事後再同理自己。才有這種前後不一致的現象。 生氣討厭是個很正常的情緒反應,就算我再怎麼調適,不合就是不合,討厭就是討厭。
有一次傳授觀點的老師是禪師出身,個性相對暴躁,他有個習慣,只要脾氣瀕臨爆發邊緣,就會不停搓手上的念珠。 隨著熊仁謙回答老師的問題,他發現老師手上的念珠搓的越快越用力,他幾乎感受到老師的神經就要斷線,隨時都會爆炸,他越講越緊張,深怕老師不認同,是不是就會被狠狠的臭罵一頓。 但他沒有打斷
成功怎麼做到?首先定義你的成功,然後去執行他。   很多時候,大家說的成功,是缺乏反思的,因為每個人重視的價值都不同,每個人的自我實現的項目都不同,那為什麼會覺得拿別人的成功來套到自己身上就會成立呢?   我稱之為成功病,盲目的追求他人嘴裡說的成功,仰賴著他人外在的認同。
這樣的危機感,是直接深烙在我的身體的,這樣的體驗非常不好過,但那是個覺悟,我更清楚我要什麼、我不要什麼。 我要的是學習、更強的自已,我不要為了畢業,去跟渺茫的希望堅持,也不要為了畢業繼續跟我討厭的老闆持續客氣說話。 這個危機感,其實也代表我對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我所理想的道路。
接住對方的心情,再試著完整釋放出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情緒黑洞 在關係中被背叛時 被背叛的一方,會出現都是我的問題的感受 不斷的想,還能再多做些什麼,對方才能回頭 真正去做了之後,對方的沒反應或覺得你做太多時 又是再一次確信,自己是有問題的⋯ 不斷懷疑自己、批判自己、想破頭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掉進情緒的黑洞 爬都爬不出來 我們都不要再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原來我是一個焦慮 內耗的人,獨一獨二 僅此而已。 內耗的人就是不斷地需要吸取別人的能量,來滿足跟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以為我這麼多年一直覺得我自己是內向的人 ,其實我是不斷的需要外界 跟身邊的人不斷給我提供能量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不管他身邊有誰 他就是不愛我」 曾經的我想著他會對其他的女人有
Thumbnail
此文章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儘管他感到缺乏勇氣和堅強,但仍努力嘗試愛自己。深刻地探討了自我接納的意義和力量。
知道現在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因為你生完涵涵後因壓大產生的產後憂鬱導致你到如今還是選擇逃避,更不肯真實的面對內心,偽裝著自己,看你這樣真的心疼又心痛,卻無能為力,因為這種情況只有你能幫的了你自己,你一直說你在做自己,但你確定嗎?如果真是再做自己,今天你不會去煩一些事,從以前你就是容易想法矛盾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走上身心靈這條路上,是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你透過問題「去看見你可以超越的東西」。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情緒黑洞 在關係中被背叛時 被背叛的一方,會出現都是我的問題的感受 不斷的想,還能再多做些什麼,對方才能回頭 真正去做了之後,對方的沒反應或覺得你做太多時 又是再一次確信,自己是有問題的⋯ 不斷懷疑自己、批判自己、想破頭自己到底哪裡做錯了 掉進情緒的黑洞 爬都爬不出來 我們都不要再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唯有體驗過極度的黑暗,才能迎來最美的曙光 在講述「靈魂暗夜」這本書之前,我想先自我揭露,寫下我行過生命幽谷的這段經歷。 我國中時期就被診斷有憂鬱症了,我一直快樂不起來,感覺對人生無望,對自己有很強烈的深惡痛絕,我憎恨著自己。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靈魂暗夜。 後來出社會後,父母相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原來我是一個焦慮 內耗的人,獨一獨二 僅此而已。 內耗的人就是不斷地需要吸取別人的能量,來滿足跟緩解自己的焦慮感,以為我這麼多年一直覺得我自己是內向的人 ,其實我是不斷的需要外界 跟身邊的人不斷給我提供能量來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 「不管他身邊有誰 他就是不愛我」 曾經的我想著他會對其他的女人有
Thumbnail
此文章表達了作者的內心,儘管他感到缺乏勇氣和堅強,但仍努力嘗試愛自己。深刻地探討了自我接納的意義和力量。
知道現在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聽不進去,因為你生完涵涵後因壓大產生的產後憂鬱導致你到如今還是選擇逃避,更不肯真實的面對內心,偽裝著自己,看你這樣真的心疼又心痛,卻無能為力,因為這種情況只有你能幫的了你自己,你一直說你在做自己,但你確定嗎?如果真是再做自己,今天你不會去煩一些事,從以前你就是容易想法矛盾的人
Thumbnail
很多人會問,走上身心靈這條路上,是不是因為自己有問題,其實不是問題,而是你透過問題「去看見你可以超越的東西」。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