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快商務是什麼?為何從產業到供應鏈都超在意?一文看懂快商務生存賽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主要段落分成:
1. 為什麼選這篇文章分享?
2. 作者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3. 內容重點
4. 心得

為什麼分享這篇文章?

  • 疫情後的新生活型態,市場推動產業新趨勢產生
  • 台灣的產業環境、市場文化與地理優勢,很適合國際與本土新創產業進駐發展

作者想表達甚麼?

  • 全球掀起的「快商務」(Quick Commerce)趨勢
  • 快商務順暢運行,必須優化環節開始
  • 台灣是快商務最佳實驗場域

重點內容

「快商務」(Quick Commerce)趨勢
  • 科技和商業的持續創新,人們對於「想購物到商品入手」的時間,耐性日漸減少。
曾經
  • 電商:在網路上購物要自行輸入結帳資訊、等上幾天商品才會到家
  • 實體店:消費可以直接付款帶回家
如今
  • 這段時差不斷在縮小
  • 長期以來,巷口就有的便利商店或超市,是便利快捷的象徵
現在
  • 只要打開手機,點選某個App,你的食衣住行無數需求,幾乎1小時內就能出現眼前
  • 近年在全球掀起的「快商務」(Quick Commerce)趨勢
  • 外送」+「快速」成為愈來愈多業者的標配(must have),不再是選項(nice to have)
  1. 起先是電商不斷優化物流建設,將貨物下單到抵達的時間從幾天,陸續縮短到24小時內,甚至幾小時不等;
  2. 外送平台興起,不但遞送速度更快,品項也超越了餐飲的範疇;
  3. 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形成一股決定性力量
因應快商務需求,店商配送流程大改變
  • 2018年資誠(PwC)《體驗即一切》(Experience is Everything)報告
全球消費者普遍認為,速度(speed)和便利(convenience)是良好顧客體驗的前兩大要件;
  • 「資誠全球消費者洞察調查」(PwC's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 Survey)
有4成受訪者表示願意支付額外的金額,取得同日送達服務。
  • 未來的商務,速度將成為決勝關鍵。
零售加速轉型快商務,餐飲外送是「鯰魚」
  • 外送平台發展至今
  1. 對於零售業帶來最大的衝擊,便是各業者著眼的市場已不僅止於餐飲配送
  2. 轉向積極與不同業態的零售業者合作,促使各種商品盡可能都做到1小時到貨。
  3. 外送業者帶動消費者對於「快」的需求,已牽動著各行各業的產製、通路和物流布局策略。
衝擊:餐飲
  • 10分鐘內出餐、雲端廚房興起
  • 快商務的餐飲業起點,從Pizza Hut(必勝客)跟DOMINO'S (達美樂)開始
  • 外送平台接連進軍台灣市場之後,1小時內到貨成為基本要求,並且擴大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餐飲業者
  • 為因應外送需求,促使餐飲業開始思考在包材、商品組合和成本結構上做出調整,雲端廚房應運而生
  • 對餐飲業來說,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出餐時間變得更短
  1. 以前內用一般餐點,出餐時間15~20分鐘都OK
  2. 現在在尖峰時刻(為了配合外送訂單需求)必須控制在10分鐘以內
衝擊:零售
  • 超商已經不夠快,需要更多接觸消費者管道
  1. 花個10分鐘就能走到的便利商店,相較外送到府已經不夠方便。
  2. 就是愈快愈好,客人絕對不嫌快,企業也希望要愈快把服務推出來。
  • 外送平台從餐飲業切入市場之後
  1. 短短幾年時間裡,開始把觸角伸向更多零售業者
  2. 像是便利商店、超市,甚至是百貨公司、傳統菜市場的商品,現在都能在外送平台買到
  • 以7-ELEVEN來說
  1. 不僅同時與foodpanda、Uber Eats都有合作
  2. 更在2021年收購本土外送業者foodomo(專聯科技)
  3. 為的就是與全集團內的餐飲、百貨、超商等通路,都能夠有更密切的整合
  • 對於實體通路業者來說
  1. 隨著線上購物的滲透率愈來愈高,也不得不開始經營這塊市場。
  2. 尤其是台灣疫情爆發的刺激下,民眾減少外出、實體店舖人流大幅降低
  3. 外送平台成為接觸消費者的重要管道
衝擊:電商
  • 1日到貨變標配、強化衛星倉
  • 當外送平台從送餐之餘,開始配送實體店的各種商品
  • 外送平台出現之後,速度已不再是電商平台的最大優勢
  • 電商業者加重自家在物流的布局,快,還要更快
  1. 現階段,在更靠近消費者的區域布建衛星倉,成為業界有志一同的方向
  2. momo購物網2018年就啟動綿密網絡布建計畫,至今全台已有25座衛星倉,將以100座為目標邁進
  3. 目前,momo購物網可以做到部分商品在雙北5小時到貨,PChome也提供部分商品台北市6小時到貨
  • PChome早在2007年就推出24小時到貨服務,也使得「1日到貨」成為業界標配
  1. 受到疫情影響,過去多以大倉集中出貨,在2021年加速「地方倉」布局
  2. 宣布投資香港物流科技新創Pickupp,強化超短鏈物流,加快最後一哩路的送達效率
  • 相較於外送平台自營生鮮市場的上千品項數,商品廣度會是未來在比速度時電商平台的優勢
  • 電商業者為了爭分奪秒,必須不斷優化需求預測和商品配置
  1. 要做到所謂的「快商務」,光是做到最後一哩路的「快物流」恐怕還不夠
  2. 必須從企業可以創造價值的每一個環節
包括生產製造、倉儲、行銷、系統、金流等面向就開始調整
組織也應該配備相應所需的人才、技術、採購、基礎建設等資源
快商務順暢運行,必須優化各個環節
  • 製造: 男裝服飾電商品牌Life 8起家的米斯特
  1. 經營流行服飾品類:決勝點在於快速察覺消費者需求,並將搜集到的資訊快速回饋給供應鏈
  2. 提前採購原物料、組織內部設計團隊等技巧,已經可以做到最快在20天內,開發出熱賣爆品
  • 倉儲: 跨境電商運動服飾通路ACS跨運動
  1. 為了做到全球48小時快速到貨,自建了一套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與倉儲管理邏輯
  2. 將出貨效率提升100倍以上。而且,跨境需要的進出口文件,也都透過系統搞定
  • 行銷: 從消費流程(customer journey)來看
  1. 如何精準預測顧客需求、提供良好的顧客體驗
  2. 同時降低購物的痛點和阻礙,是促成消費者快速下單的關鍵
  3. 懂得運用數據了解消費者樣貌,將有助於讓傳遞的訊息、投放的廣告更精準
  • 系統
  1. 通路、品牌要做到快商務,「購物介面」以及背後的系統架設,與以往的電商有些許差異
  2. 從POS(收銀系統)、WMS(倉儲管理系統)、ERP到線上系統,都必須要有更好的連結
  3. 不同層級的使用者需要的資訊不一樣,店員、倉儲、老闆、店長都要有不同的介面
  4. 曾經協助許多實體零售業者轉型電商的91APP表示
API化是軟體產業鏈的開端
為了因應快商務潮流,多元的API(應用程式介面)串接功能正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
國外大型科技公司也都有完整的API端口,讓任何廠商有門路能串接,逐步壯大生態系
  • 金流
  1. 當消費者已經決定購買時,如果卡在最後的支付環節,不知道會令多少店家扼腕不已
  2. 從信用卡到電子支付,爭取支付方式更為多元
  3. 近來興起的零卡分期、後支付(Buy Now, Pay Later,BNPL),或將成為促成交易的新管道
快商務最佳實驗場域,為何是台灣?
  • 每個地方的零售產業,反映了當地的生活型態
  • 聚焦本地市場來看,台灣,儼然是快商務發展的最佳場域
  1. 台灣有半數人口居住在六都
  2. 外送平台只要將服務在六都布建成熟,就能服務台灣大多數人口
  • 由於工時長,來自商務需求的訂單,成為台灣外送服務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1. 2021年,台灣人的工作時間排名全球第4,在亞洲排名第2,僅次於新加坡
  2. 美食外送就是主打辦公室午餐,上班族想跳脫一成不變的餐飲
  • 家庭人數少,自己開伙可能比外食更花錢
  1. 2人以下的戶籍登記數量逐漸成長,2020年占比已高達55%
  2. 外送平台無論在餐飲,或近期開始提供的少量、以個人獨居需求的生鮮雜貨商品組合,立刻打中台灣消費者的痛點
  • 台灣人高度依賴外送平台
  1. 台灣文化容易接受新事物,很多新事業發展,都是在台灣嘗試,再分享給其他市場。
  2. Uber Eats推出旗下的自有超市「優市」,台灣就是第一個嘗試的區域市場。
  3. Uber旗下整合乘車、外送費0元的訂閱方案Uber Pass,台灣也是全球實施最成功的區域
  4. 加入訂閱方案的會員中,每月訂購次數是全球最高。

個人心得

  • 生活型態大幅改變
  1. 越來越沒耐心
  2. 從速食→快時尚→快商務,生活各方面越來越講求「快速」(or效率)
  • 是市場需求推動產業趨勢發生?抑或是產業才導致市場需求改變?
  • 台灣適合當作許多新創產業實驗寶地
  1. 地小人稠,都市密集且距離不遠(一日生活圈+快速擴散)
  2. 如何建立商業模式並順利運轉,最後複製到各縣市
  3. 台灣模式成功,複製到鄰近國家
  4. 台灣模式成功,更容易獲得國際資金青睞(ex.GOGORO)
222會員
427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