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覺得自己是個受害者/被害者嗎?你是否陷入了受害者心理的處境中?

2022/01/1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要先辨識出受害者的心理及隨之而來的力量,才能進一步克服它。
原文作者:Jamie Cannon, MS, LPC
編譯:鄭富文 臨床心理師

重點摘述

  • 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可能相信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 抱持著「我是受害者」的想法,不僅會打擊自信心,還會破壞人際關係。
  • 一些將受害者想法內化的人也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

(編譯:本文所說的「受害者心理」指的是處於受害者立場的心態與想法)
將自己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會破壞人際關係,那為什麼這種情況會這麼普遍?對很多人來說,處在受害者的位置是很有力量的,且非常誘人,即使他們不認為自己的行為符合受害者的角色。如果你正苦於與一個總是扮演受害者的人相處,或是如果你在人際相處上懷疑是自己的問題,那麼了解這種受害者心理背後的力量,對於處理與結束這種關係至關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提及的受害者心理與隨之而來的力量是排除那些真正受到虐待或被不當對待的情況。
那些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認為,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是因為別人的錯。他們認為自己是無辜的,覺得自己沒有做錯任何事,不應遭受懲罰,如果遭受懲罰是不公平的。此外,他們還認為,由於他們經歷過悲慘事件,所以在未來很有可能只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要如何克服受害者心理?

要克服受害者想法上的偏誤,第一步就在於要去了解典型的想法會是:當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時,很容易會陷入困境中,並反覆思考到底誰是罪魁禍首。尤其當某人的行為傷害了你的時候,感知到自己是否如此很重要。同樣重要的是,試著從那些狀況中走出來,從中學習,並藉此建立更健康的人際互動,或者在未來設定重要的界限。那些傷害你的情況不應該在未來繼續傷害你。
決定你是否能夠從被他人傷害中走出來的一個主要因素是你願意放下過去,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迎向光明的未來。無論你是選擇留在這些關係中還是發展不同的關係,你都能決定你的過去是否要繼續影響未來的每一個舉動,現在或未來的關係都可能會因為你重複同樣的舊有模式而被摧毀。
陷入受害者泥淖的人會緊抓著過去不放,而錯過了寶貴的改變機會。若他們堅信所做的一切都沒辦法影響未來的結果時,顯示他們的信念系統開始變得僵化。顯然,這種心態會導致相當大的痛苦,反過來又會強化負向思考的惡性循環。
對於克服受害者心理的重要一步,就是學會在第一次出現想法偏誤時辨識出來,並重新調整以及採取介入措施。一種讓你能夠產生強大力量的方式就是去了解其實你可以控制對某些事件的反應,並利用這些情況對你的未來產生正面影響。
要去承認我們是有能力引導和塑造自己對不利事件的反應有時是很可怕的 — 因為如果我們其實有能力以較健康的方式來因應這些情況,但卻沒學會或是做不到的話,將會打擊我們的自信心。許多人在面對自己處理受傷的失敗經驗後,其受害者心理將逐漸根深蒂固。不健康的思維模式即是從一種具有控制感的態度轉變為一種無法控制自己的感覺、想法或行為的信念。
「我們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這句話也適用於受害者心理。然而許多陷入受害者心理的人沒有意識到他們的想法已經變得無法撼動,這是由處於受害者角色所帶來的力量促成的。實際上,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有時是與個人行為有關的。然而,受害者心理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他們認為自己不需為任何負面的情況負責,這在許多情況下是不切實際的。

個人責任的重要性

上述這些受害者心理背後的力量在於,這些人認為可以將對自己或他人所做出任何行為的動機歸因於外部,而非出於他們自己的選擇。這是在推諉塞責,並破壞人際關係。「我傷害你,是因為有人傷害我」的心態只會讓每個人都蹚入渾水中。它還可能導致持續的破壞性行為,使這些人更堅決地以受害者的方式生活。
對於將受害者心理內化的人來說,最嚴重的影響之一是對他人缺乏同理心。這可能導致他們做出傷害行為,並否認對這些行為的責任 — 因為他們讓自己過於專注於受害,他們已經停止學習如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缺乏同理心是讓許多關係走向失敗的潛在因素,但反過來說,這也常是重建這些關係的答案。
具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也獲得了一種權力感,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當他們堅信生活中糟糕的環境與自己的行為無關時,他們就會相信錯的是生活周遭的人。這不僅會在人際交往中讓人生厭,而且還會讓他們與他人進一步疏遠,從而加劇彼此不健康關係的惡性循環。
在某種程度上,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受害者。要克服隨之而來的痛苦、怨恨和悲傷的關鍵就是將觀點從受害方轉變為具有控制感的一方。當我們能夠利用生活中所遭遇的負向事件來重建我們的想法、情緒和行為時,就能夠在苦難之後重振旗鼓。
原文傳送門:
心理學一點
心理學一點
你好!我是臨床心理師~ 在一次瀏覽Psychology Today的網頁時,發現裡面有許多寶藏,沒有讓大家看到實在很可惜。 延續著這個想法,於是產生了這個部落格,想要將心理學的好文章翻譯成中文,傳遞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每一篇譯文都有經過原作的同意唷!) 一次一點點~讓心理學走進生活中~分享給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