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一些不確定與擔心,K小姐推開了治療所的玻璃門,眼前的她,幾乎是瘸著左腿在走路,一顛一顛的,看起來相當敏感與棘手……換我擔心了……
那天,我臨時接到了這位新患者,以下稱她為「K小姐」吧!
電話中,她所描述的症狀是「膝蓋痛」!於是,在她來之前,我開始了對膝蓋問題的一切想像……
帶著一些不確定與擔心,K小姐推開了治療所的玻璃門。眼前的她,幾乎是瘸著左腿在走路,一顛一顛的,看起來相當敏感與棘手,換我擔心了。
觀察與檢查
問診的過程中,得知K小姐並沒有經歷特殊的創傷事件(此時大概可以慢慢放下膝蓋內部結構受損的擔憂),唯獨前兩天和朋友逛街,走了比平時多的路,並且在當晚睡前,因為腳痠而做了一些下肢的伸展,當下並無異狀。
怪的是,隔天起床後,K小姐發覺自己的左膝竟然無法彎曲超過45度!並且異常疼痛。她第一時間求助了診所協助,骨科醫師判斷她的膝蓋「發炎」了,請她減少活動、好好休息,並開立了消炎止痛藥。但,情況並沒有因藥物而得到緩解……
問到這裡,我注意到,就連坐著時候的K小姐,左小腿都是踢在半空中的,就像被什麼給吊住了一樣!
進入診間,我們執行了例行性的理學檢查(註:物理治療師會透過視診、觸診、主動與被動動作檢查、以及特殊檢查來評估狀況),初步排除結構損傷的風險與神經性的壓迫。
嘗試出手
「先動開來再說吧!」我想。於是,我摸了摸她的髕骨(patella bone)周圍(註:將你的腳微伸直,推一推膝蓋上方,發現有個骨頭會滑動,就是它),以及膝膕窩(popliteal fossa)(註:膝蓋後方的凹窩),試圖找到可以下手的地方。
真的有條索(taut band)和激痛點(trigger point)!(註:常發生在肌筋膜受限處,一旦生成激痛點,肌筋膜的滑動更加受阻,形成惡性循環)初步處理過後,K小姐的左膝重拾了部分的自由。
「好神奇……我的腳可以動了!剛剛根本彎不了!」躺在治療床上的她不斷發出驚呼。
有進步了,但……還不夠!我的思緒回到了K小姐剛才坐著時,腳被「吊」在半空中的畫面……想到了「它」。
原來是你在作怪
髂腰肌(iliopsoas),由腰肌(psoas)與髂肌(iliacus)所組成。起始於胸椎第12節(T12)至腰椎第5節(L5)與腸骨嵴(superior anterior iliac crest),終止於股骨小結節(lesser trochanter)。
1.腰大肌(psoas major) 2.腰小肌(psoas minor) 3.髂肌(iliacus) 4.股骨小結節(lesser trochanter) (來源)
它除了能使髖關節屈曲(hip flexion)(註:我們坐或站時,要將腳抬離地面,就會使用到髖關節屈曲)之外,更確保我們能在腰椎穩定的情況下邁開步伐移動;當下肢不動時,髂腰肌的收縮則可以使骨盆前傾(pelvis anterior tilt)和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目的是控制站立時骨盆及腰椎的相對位置。
是維護人體靜態姿勢、以及動作過程中,腰椎、骨盆與下肢之間「協調度」與「穩定性」的重要角色!
然而,長時間的坐式生活、反覆屈髖的運動、或是突如其來的拉傷,都有可能導致這組肌肉短縮、緊繃、甚至產生保護性收縮,阻礙了正常的肌肉長度與張力,也干擾了它原有的功能。
患者可能感受到鼠蹊部位疼痛、腰部或臀部疼痛、跛行等,若繼續勉強行走,也可能增加大腿前側與膝蓋間的張力、影響下肢正常屈伸。相當有可能是導致K小姐左膝疼痛、並且左腿像是被禁錮般懸吊著的原因!
果不其然,我的手一探進K小姐的髂腰肌,她的臉皺了起來,「好痠……」。
我的治療選用肌筋膜的手法配合患者主動動作(active release technique),很快地將肌肉張力平衡回來。治療全部結束後,K小姐已經可以正常踩地站立、行走時幾乎無痛,步態也接近正常。
「好神奇,像魔法一樣……」 一邊感受著自己「可以控制的腳」,K小姐慢慢回過神。既開心又驚訝地,結束了這一次的治療體驗。
故事到這裡,你察覺到了嗎?「膝蓋痛」是常聽到的抱怨,但,每個人的膝蓋痛,原因可能很不同!身體釋出了「疼痛」這樣的警示訊號,告訴我們「有狀況」。但,究竟是什麼情形呢?組織真的受傷了嗎?發炎了嗎?只要我們休息、不動就會好嗎?如果……還是不行呢?
人體擁有精密且複雜的張力系統,牽一髮而動全身,常常不是「痛哪裡、按哪裡」就能得到效果。當你發現身體的恢復不如預期時,記得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脫離「卡關」的過程,盡速恢復正常的身體機能喔!
一個案例、一些學習。如果,你也好奇別人的故事、自己的身體,也想了解當我們不小心「故障」時,物理治療這個專業能幫上什麼忙?讓我們一點一點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