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三句義與禪門料簡 (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六、「假名」

一般解釋金剛經的「是名」,大多是援用龍樹《中論》中「亦為是假名」的「假名」,來作為詮釋的基礎。謂: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因緣所生法,因為其中並沒有一個創造的本源,或稱自性 (svabhāva),因而是空的 (śūnya),所以,一切法只不過是假有,被安上一個假定的、假借的、權宜性的名稱而已。

但我們必須說,這樣的解釋,不但與金剛經的意旨不符,也對於《中論》的本意有所誤解。

此偈,鳩摩羅什譯為: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中論卷第四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其梵文原文是:

「yaḥ pratityasamutpādaḥ sūnyatāṃ tāṃ pracakṣmahe, sā prajñaptir upādāya pratipat saiva madhyamā.」

其中,saiva= sā + eva。

sā 是「此」的意思。

eva 乃「的確」、「正是」的意思。

prajñaptir 指的是「議定」、「協定」、「約定」、「安排」、「訂定」、「教導」,有「施設」的意思;鳩摩羅什譯為「名」。

upādāya 指的是「得到」、「獲得」、「攜帶」、「包括」、「借助」、「藉由」、「運用」,有「假借」、「權宜」的意思;鳩摩羅什譯為「假」,根據梵文原意,此「假」,應該是「假借」的意思,而不是「假而不實」的意思。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要解釋為「假借憑依所為的用語」似乎也有些勉強,而且容易造成誤解,以為是「假偽而無實體的名字」。

sā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意謂:「此空,不過是基於前述因緣所生所建立的權宜性說法罷了,並不是在因緣所生法之外,另有一個東西叫做空。所以是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鳩摩羅什譯為「亦為是假名」,其中,「亦為是」三字乃是贅語,只是為了湊五個字才加上去的。

翻譯成現代中文,其意義應該是:「因緣和合而生的事物,我們說它就是空,此空是假名,此空亦正是中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主詞「此」,指的應該是第二句的「空」(sūnyatāṃ),而不是第一句的「因緣所生法」(pratityasamutpādaḥ)。

青目對於該偈的解釋是:「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則不待眾緣而有;若不待眾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中論卷第四觀四諦品第二十四)

意謂:因緣和合所生的法,其中並無自性,無自性所以是空的,而這個「空」也不過是權宜施設的一種說法而已。緣生無自性就是空,空就是緣生無自性,不偏廢於因緣 (有) 或空 (無) 的任何一邊,所以是中道。

但鳩摩羅什所譯的「亦為是假名」,並沒有把主詞「此」翻譯出來,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個「亦」,乃是針對前面的「因緣所生法」而言。

如天台宗的智顗,就根據鳩摩羅什所譯,建立即空、即假、即中的三諦義:「中論云:因緣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因緣所生法即空者,此非斷無也;即假者,不二也;即中者,不異也。因緣所生法者,即遍一切處也。今言實相體,即權而實,離斷無謗也;即實而權,離建立謗也;權實即非權實,離異謗也;雙照權實,遍一切處,離盡謗也。斯乃總二經之雙美,申兩論之同致,顯二家之懸會,明今經之正體也。」(妙法蓮華經玄義卷第一上)

智顗把「即空、即假、即中」,對應於「因緣所生法」,使得因緣所生法具備即空、即假、即中的三面性格。

這可以表示為:

A:= 空 = 假 = 中

這是出於對龍樹《中論》的偈的誤讀,因為「假名」針對的是「空」,而不是最前面的因緣所生法A。

想是當時並沒有對於梵本詳加考究的工具知識所致;而基於這樣的理解,來詮釋金剛經,就偏離得更遠了。難道「緣起性空」的觀點,就是詮釋金剛經的正確理解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森愛耦諧的沙龍
12會員
174內容數
禪宗法式,由信心銘開始,始有具體之文字描述。其後石頭參同契、洞山五位、臨濟四料簡等,雖以道家語言外貌,或援引「取坎填離」之理論,然本文指出,其文字背後所欲闡示之內容,實是金剛經三句之變體,與「拈花微笑」之意旨無別。
森愛耦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10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Thumbnail
2022/03/10
竹篦子代表參究的一念,或者朝意識根源處看:若有妄念紛飛起伏,不需要遏止,只要繼續往前看就可以;將參究的一念,漸漸穿透妄念的海波 (喚做竹篦子,有語),到達妄念根源的海底 (不喚做竹篦子,無語),再將此類似海底的根源處看破,即是透關而到家。
Thumbnail
2022/03/07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Thumbnail
2022/03/07
石頭參同契: 「明中有暗」,離卦,離是明中暗;「勿以暗」,取了離卦中陰爻。 「暗中有明」,坎卦,坎是暗中明;「勿以明」,取了坎卦中陽爻。 臨濟四料簡: 境白、人黑。 境中有人,白中黑,奪了境中之「人」,「奪人不奪境」。 人中有境,黑中白,奪了人中之「境」,「奪境不奪人」。
Thumbnail
2022/03/03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Thumbnail
2022/03/03
五位,分別是: 正中偏、偏中正、 正中來、偏中至、 兼中到。 後世有將「偏」中至改為「兼」中至者,主要是臨濟宗的宗人,或許有其理由,但只能說,那是臨濟宗所詮釋的五位,而非洞山五位的本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這個世界,也是由我們因緣塵合的身體,體內組織器官的物理化學反應,去感知認識的,一切唯識所造。
Thumbnail
我說過,《金剛經》是一部暗藏多層次實相的的經文。 意思是說,你的無明愈少,心愈清淨,能從經文感悟到的實相層次就愈高。 如同你如果一直用「唯物」的觀點來找「因果業力」,你就只能看到「物質(物理)層次」的實相一樣,那些高於「物質層次」的存在,你就如盲人一樣,因為看不見,就無法相信他們的存在。 《金剛經》
Thumbnail
我說過,《金剛經》是一部暗藏多層次實相的的經文。 意思是說,你的無明愈少,心愈清淨,能從經文感悟到的實相層次就愈高。 如同你如果一直用「唯物」的觀點來找「因果業力」,你就只能看到「物質(物理)層次」的實相一樣,那些高於「物質層次」的存在,你就如盲人一樣,因為看不見,就無法相信他們的存在。 《金剛經》
Thumbnail
金剛經雖未言明什麼是「佛心」,但卻從很多角度來描述「佛心」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金剛經雖未言明什麼是「佛心」,但卻從很多角度來描述「佛心」的各個面向。
Thumbnail
復次,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 「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應、正遍知、無上正遍知證覺?有復法如來說?」
Thumbnail
復次,世尊命者善實邊如是言: 「彼何意念?善實!有如來、應、正遍知、無上正遍知證覺?有復法如來說?」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修行是、先從假入空、再從空出假! 前面兩個是一個思考模式,這個是講到修行的方便,就是講到事相的修學。修學的方便有四種,就是透過什麼樣的方便來增長我們菩提心的善根、大乘的善根呢?先看 第一個、行根本方便。 我們看第二個。 發起善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中提到後天的「明中暗」、「暗中明」,其中,「勿以暗」、「勿以明」乃是對於是對於後天的明中之「暗」、暗中之「明」,亦即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之否定,不像《周易參同契》,是將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二者互相交換,亦即陰陽「交媾」,讓心火、腎水自然流轉,在身內循環。
Thumbnail
《石頭參同契》中提到後天的「明中暗」、「暗中明」,其中,「勿以暗」、「勿以明」乃是對於是對於後天的明中之「暗」、暗中之「明」,亦即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之否定,不像《周易參同契》,是將離中陰爻、坎中陽爻二者互相交換,亦即陰陽「交媾」,讓心火、腎水自然流轉,在身內循環。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Thumbnail
所有的現象 (相),是因為用虛妄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所以才是虛妄的;若見到佛性 (不相),用真實的意識心來領解感受,那麼所有的現象都是真實的 (不妄);如來看到的,就是基於這個佛性照了的意識心,所見到的一切現象。
Thumbnail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
Thumbnail
prajñaptir upādāya 合起來,指「非獨立性施設」、「依賴他事、繫於他事而決的施設」(dependent designation);鳩摩羅什譯為「假名」,「假名」一詞,乃天外一筆似的翻譯,因為梵文裡面並沒有直接的「假」、「名」的含義,而毋寧是很高處地、由整個文意的理解所給予的翻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