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另一半的學歷重要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選擇結婚對象時,哪些條件是你優先考慮的?個性、長相、收入、職業、年齡、家庭狀況等,應該毫無疑問會排在前幾名。不過你或許沒想過,「學歷」這個看似過時的老古板條件,卻成為一篇最新研究的關注焦點。

由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社會學院所進行的本研究,一月底發表於〈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這本歷史悠久的期刊。

研究發想是:過去已有眾多研究證實、確認,一個人的「學歷」越高,整體「健康狀況」也會隨之越高。簡而言之就是「學歷越高身心越健康」。然而,「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是否會受配偶的教育程度所影響」之相關研究,至今卻仍然付之闕如。

研究對象來自美國「Wisconsin Longitudinal Study」這個極具歷史意義的研究,長期追蹤1957年於威斯康辛州畢業的10317名高中生超過半世紀。數十年來已有大量論文,藉由整理、分析此研究所收集之資料而發表。

本研究之發現簡單明瞭:

  1. 配偶」的學歷與個人的健康狀況呈正相關,而且其影響力與「自己」的教育程度一樣顯著。換句話說,即使你的學歷偏低,只要配偶的學歷夠高,則你的健康狀態和「自己學歷很高」的親友不相上下(當然如果你和配偶的學歷都偏低,則你的整體健康狀況比起他們就會較差)。
  2. 以上正相關對「女性」尤其明顯。也就是說,老公的學歷越高,老婆的整體健康狀態較佳,而且比起老婆的學歷對老公的健康狀態之影響更加明顯。

結論就是:學歷越高不只對「個人」的健康狀態有明確益處,對於「配偶」的健康狀態也有相同效益。


話說回來,這樣的結論其實並不難想像,為什麼有必要特別撰文介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769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賴仕涵的思考王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49會員
1.1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20多年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AI運用、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有個臉書專頁藉由「學費補貼」的爭議,討論了「學歷有沒有用」一事,我看了文章後,統整一下我對於學歷的看法。 如果你有以下條件,你可能可以不需要學歷: 家世背景雄厚,喊得出我爸爸是誰,別人還會肅然起敬。 有夠硬的專業技能,且從事行業比起學歷,更加重視實作經驗。 非同凡響、與眾不同的職場或人生經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有個臉書專頁藉由「學費補貼」的爭議,討論了「學歷有沒有用」一事,我看了文章後,統整一下我對於學歷的看法。 如果你有以下條件,你可能可以不需要學歷: 家世背景雄厚,喊得出我爸爸是誰,別人還會肅然起敬。 有夠硬的專業技能,且從事行業比起學歷,更加重視實作經驗。 非同凡響、與眾不同的職場或人生經
Thumbnail
  在我們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陷入學歷、經歷哪個重要的問題?這尤其是在初出社會的新鮮人,最為困擾的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但往往大部份的人都很難在出社會前,對這個學歷、經歷哪個重要的問題,缺乏了深入思考的過程。
Thumbnail
  在我們找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陷入學歷、經歷哪個重要的問題?這尤其是在初出社會的新鮮人,最為困擾的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但往往大部份的人都很難在出社會前,對這個學歷、經歷哪個重要的問題,缺乏了深入思考的過程。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學歷對求職的幫助』是先生家族裡近期的熱門話題。外甥即將從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畢業, 雖然開始了研究所的申請, 但同時表示也考慮先就業。因此家中的長輩們對於應不應該直接唸研究所展開了辯論。雖然我自己是大學後就直接唸了研究所, 但後來的職場經驗告訴我『碩士學歷不一定對求職有幫助』, 為什麼呢?
Thumbnail
很多人會認為,牌品好人品自然就好,學歷高薪水自然就高,但在我看過上萬人的薪資後發現並非如此。
Thumbnail
很多人會認為,牌品好人品自然就好,學歷高薪水自然就高,但在我看過上萬人的薪資後發現並非如此。
Thumbnail
學這些東西未來有什麼用 在升學制度下,這是一個工具 曾經有個學生說:我之後要唸XX大學XX系,現在學的三角函數,對這科系有什麼用。我說:也許對你要念的系沒有用,但你必須學好三角函數,才有機會考上這間大學的這個科系。 沒錯,就現實面來講,有些學科真的在考上大學的那個瞬間,可能就用不到了,但是現實就是,
Thumbnail
學這些東西未來有什麼用 在升學制度下,這是一個工具 曾經有個學生說:我之後要唸XX大學XX系,現在學的三角函數,對這科系有什麼用。我說:也許對你要念的系沒有用,但你必須學好三角函數,才有機會考上這間大學的這個科系。 沒錯,就現實面來講,有些學科真的在考上大學的那個瞬間,可能就用不到了,但是現實就是,
Thumbnail
一開始從事招募時,我有很重的學歷迷思,總認為把頂尖學校的新鮮人找進來,就能幫助各單位越做越好,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頂尖學校的新鮮人聰明、反應快,但常會出現自視甚高的人,總認為公司欠他們很多,常抱怨薪資不夠高、晉升太慢、看不到未來,我稱之為高學歷屁孩,尤其經常出現在MA儲備幹部中。 我想大概有30%機
Thumbnail
一開始從事招募時,我有很重的學歷迷思,總認為把頂尖學校的新鮮人找進來,就能幫助各單位越做越好,但事情沒這麼簡單。 頂尖學校的新鮮人聰明、反應快,但常會出現自視甚高的人,總認為公司欠他們很多,常抱怨薪資不夠高、晉升太慢、看不到未來,我稱之為高學歷屁孩,尤其經常出現在MA儲備幹部中。 我想大概有30%機
Thumbnail
凌晨起床幫小女換尿布,順便滑了一下手機,想說奇怪怎麼這麼多人在討論學歷,才發現有要參選新竹市長的立委高虹安「戰學歷」的言論,引起一片譁然。不過這個事件,倒是讓另一個被討論的長青議題再次浮上水面,那就是:學歷到底有沒有用?
Thumbnail
凌晨起床幫小女換尿布,順便滑了一下手機,想說奇怪怎麼這麼多人在討論學歷,才發現有要參選新竹市長的立委高虹安「戰學歷」的言論,引起一片譁然。不過這個事件,倒是讓另一個被討論的長青議題再次浮上水面,那就是:學歷到底有沒有用?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Thumbnail
知識流動,一日分享 為啥要唸研究所? 以下是我個人的需求,僅供大家參考: 學歷迷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長期以來台灣政界都需要有文憑,找工作要名校,也因此有了碩士比學士感覺有優勢,博士比碩士高一階,當過教授的似乎就是神人,深植人心的觀念,沒了學歷似乎就沒能力;雖然我不認同這種「學歷=能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