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在生活的藝術中,人同時是藝術家又是他手中的藝術品

更新於 2022/02/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生活的藝術中,人同時是藝術家又是他手中的藝術品,是雕塑家也是大理石,是病人也是醫生。】/佛洛姆《心理分析與倫理學》
什麼是是非對錯?
多數時候你是被迫?還是自由選擇?
為什麼選做這個,而不做那個?
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
怎麼區別一個好人?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等於任性
【物】無法給你【人】能給你的東西
你應該要為自己好好琢磨
攝於2018年上海
【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
「紀年就像書上的頁碼,每一頁的數字並不會決定那一頁的內容。」
(擷自P228)
看這本書心臟要夠強大
腦袋要清晰
不然就會被哲學的槌子摳摳摳的狂敲
數字讓人想到年齡
常聽人說:我到30歲了!怎麼辦,老了!嫁不掉了,我要嫁掉自己之類的
常聽人說:60歲,我老了,再活沒幾年了(台灣平均年齡是82-85歲)
30歲往前看,怎麼還有50多年要過...
60歲探頭看哀嘆,怎麼還有20多年要過。
數字不會決定,那一頁的內容
人,生而愛、恨,終於一死。(P230)
攝於2018年上海
「我是人,沒有任何人性的事與我無關。」
還記得到處可見的一個標語【沒有人是孤島】嗎?
曾經在看完說文解字後,我思考了【人】這個字
它無法只有一撇啊!
因為我們是個人、是社會、是生物。
尊重人,各種人
講不同語言的、有不同信仰的、從不同地方而來的
「他跟你一樣出生、愛、鬥爭,知道終有一死,
也跟你一樣需要交談和理解,需要支援和認可。」/P234
如果沒有得到,至少也要記住你曾想得到。
【倫理】不是表面的尊敬及上下倫常
而是在所有的時間空間,友好的對待
你希望被對待的方式是什麼?
反之亦然
在這舉的不是按讚、追蹤之類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善意】
書中舉了辛普森家庭裡的一集為例
荷馬參觀瘋人院,看到全身長毛的怪人
看起來凶狠
而醫生們告訴他,他們從沒有聽這怪人講過一句話
結果,荷馬打了招呼:「你好!」
怪人回覆他:「你好」
大家愣住的當下,怪人說:「終於有人對我問好了。」
看完這個故事,回到自身經驗
曾有次走在毒販及毒蟲聚集的溫哥華街道
當時我低頭狂罵為何朋友約在這裡打球!
當緊張之餘,身邊的遊民不斷遊走身旁
忽然在圖書館的入口處
一位白人遊民對我微笑
用中文說了你好
反射了微笑說你好
瞬間被打醒了,原來善意與惡意的思考都是一線之隔
走入圖書館奔向館內球場時
看著一樓的遊民吃著自助餐、餅乾、下著西洋棋、看著報紙
在二樓空蕩的球場裡
朋友微笑的看著到來的我說:
「約這,因為都沒人來搶場地啊!」
攝於2014年溫哥華
什麼是【好】?
什麼是【壞】?
什麼是【亂】?
什麼又是【美好的世界】?
有可能【完美無缺】嗎?
書中舉食安的例子來說:
「如果你擔憂食物變質或是有安全疑慮(農藥等)
你會盡可能選擇去吃健康的食物(明知無法阻止市場黑心食品之存在)
還是會一口氣吞下毒素?
沒有哪個政治團體會壞到其中任何的成員都不存半點好心的地步
無論條件多麼不利
個人行為的最終責任
還是落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
其他的都有不在犯罪現場的證明
同理
幻想每個人都能因環境不允許做壞事而自動變好
也就是所謂的烏托邦
做這種大夢的政治團體
無異是鴕鳥
不管這世界上有多少【壞】
對想要【好】的人來說
【好】總是不會少的
而壞,也總是在想做壞事的人手邊
這也算是種【自由】(選擇)
倫理不能等政治來處理」 / 擷自P203
自由又是什麼?
隨心所欲,各行其是
從自己出發、從內在判斷出發
不問他人,問你自己
根據自由的原則,思考自由的價值
好好活著
做你想做的事不等於任性
但這不一定是腦子冒出的第一個念頭【衝動】
問你自己,是真正想要的嗎?
好好生活
好好問你自己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我們無法自由選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面對這些發生的事,做出自由的回應。】/擷自P20
看不懂內容的可能會覺得鬼打牆
但是非對錯及倫理一直都是身而為人在社會會遇到的
舉例來說:
在醫療業最容易遇到倫理問題
自身的經驗是在加護病房裡照顧接著呼吸器、浮腫且失去意識的患者
已簽署安寧緩和條例拒絕插管、電擊、壓胸、給急救藥物的伯伯
他的家人仍然堅持要洗腎
要插上粗大的洗腎管路-雙腔導管 double lumen catheter
進入他弱小衰敗的身軀
洗腎是為了仍然想挽留昏迷的家人讓他再多待一點
即使伯伯清醒前只說著我想回家(不想跟你玩插管、呼吸器、洗腎)
但這是過度醫療,且天天發生
因為家人的不捨還有這刀不是劃在自己身上、痛在自己皮上
倫理上,是在做傷害病人自主權的事
去達成及成就家人不捨心態
就自由而言,
你又會選擇怎麼做呢?
記得當下的我極力地去勸說家屬告知伯伯的清醒時意願
以及安寧對伯伯的意義,然而不捨難過的他們聽不進去建言
而硬是要執行治療
回過頭到患者旁,我看著他浮腫不適的身軀
一旁電腦YOUTUBE頻道忽然跳出【要拚才會贏】的歌曲
我苦笑及為伯伯感到不值得...
攝於2014加拿大露易絲湖滑學場
這是一本淺白而有點難懂的哲學課筆記
聰明如他在面臨困境時遇見了怪咖哲學大師-奧斯卡(Oscar Brenifier)
奧斯卡在世界各地舉辦哲學工作坊,鼓勵用「對話」和「反問」,讓每個人都能以不同角度理解人事物,跳脫既有信念的框架成為自由的人,並出版多本兒童哲學繪本。有興趣可以翻翻這本書以及奧斯卡的書。
【書會自己找上你】 喜歡書,喜歡閱讀,喜歡文字與畫,喜歡故事與歷史 家住圖書館旁,疫情期間最讓我抓狂的莫過於圖書館沒開 平均每個月會讀3-5本書,每個人生的階段遇到的書、遇到的人不盡相同 在此分享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是你的弱點把你變成這樣,你怎麼可以稱自己為自由之身呢? 如果一個人有著奴隸的靈魂,即使天生不是奴隸,難道就不會變成奴隸了嗎? 如果一個人的靈魂是自由的,縱使不幸,難道他在自己的國土裡就不會被尊重 就得不到榮耀了嗎?」 擷取自書中P167 達巴希爾,巴比倫富有的商人 妻子躲回娘家 甚至搶劫商隊
10多年前剛出社會狠狠摔跤的當時 藉由一本本的閱讀爬了起來,跌了又爬起 這些陪伴自己的書籍及思想 功不可歿 它們陪著你內省、陪著你反芻、再推著你前進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如果是你的弱點把你變成這樣,你怎麼可以稱自己為自由之身呢? 如果一個人有著奴隸的靈魂,即使天生不是奴隸,難道就不會變成奴隸了嗎? 如果一個人的靈魂是自由的,縱使不幸,難道他在自己的國土裡就不會被尊重 就得不到榮耀了嗎?」 擷取自書中P167 達巴希爾,巴比倫富有的商人 妻子躲回娘家 甚至搶劫商隊
10多年前剛出社會狠狠摔跤的當時 藉由一本本的閱讀爬了起來,跌了又爬起 這些陪伴自己的書籍及思想 功不可歿 它們陪著你內省、陪著你反芻、再推著你前進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生命教育的探索不僅僅是找到確切答案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和理解的旅程。每個人的經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人生中的許多難題,與其聽別人的答案,不如在實踐與體驗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每一段思考的過程,都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雖然有些歷史,惟社長多年來管理哲學所反映的現實面,卻也血淋淋的普遍出現在各個年代多數企業中,不諱言其諸多思維蘊含業界普遍受用的寶貴管理哲理,是本值得收藏的好書,小編重點摘錄特別有感的幾點,分享予各位朋友。 「不要用陸軍打水戰(用原有團隊去開創不同領域的新創事業)」
Thumbnail
有時當事人的感覺會較準,對吧?我覺得入針處腫脹也痛,詢問濕潤,布膠也不黏的感覺是正常嗎? 夜間的護理師,他嚴肅回覆我是正常,也用手壓了壓,並說血會回流,等等就會好,要我別擔心,趕快睡覺。 於是我小心翼翼地睡下,即使那個痛感一直持續著,但也就只好先忍著了。但潮濕感明顯,手越來越紅腫,血也緩緩滲出,
Thumbnail
我給自己的人生修練文是:「心啊!請賜我以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寧靜,去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異;請賜我以醒悟,去體會有些事我必須先接納它,然後才能改變它。」
Thumbnail
“我现在走的路,是对的吗?” “我的选择到底是不是错的?” 年龄越大,我们越害怕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及努力是无效。 其中一个原因是 – 我们被““在几岁必须完成什么”的观念所捆绑。
Thumbnail
這次住院排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等到健保房。要從雙人房移過去時,婆婆很生氣罵我,為何不讓老公住好一點的病房?當下我在病房外不禁哽咽流淚,護士還跑來關心我,問我怎麼了?我跟她解釋我的為難。  終究還是因為錢。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
Thumbnail
【為什麼個人成長對你而言這麼重要?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必修課!】 近一、兩個月文章主題開始聚焦在「個人成長」上面💪💪 ✨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 今天來跟你分享「什麼是個人成長」與「為什麼個人成長這麼重要」😊😊 快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8/7(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我才是對的,為什麼這麼顯而易見的道理你們都不懂?」——你曾經這麼想過嗎?   若要回顧我過去近三十年來的歲月裡學到最重要的經驗是什麼,那絕對是從去思考對錯這件事情裡得到的經驗。   過去的我曾經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存在著能符合、解釋所有現象的共同真理,所以當我更年輕時,看著網路上報章雜誌或是討論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書評,分享閱讀此書帶給我的 5 個實用智慧。本書是瑞典的著名暢銷書,作者比約恩,在 26 歲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選擇拋下一切到泰國森林展開 17年 的出家生活。《我可能錯了》是他還俗後寫下的作品,也是他帶給世界最後的禮物。
Thumbnail
生命教育的探索不僅僅是找到確切答案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成長和理解的旅程。每個人的經驗和理解都是獨特的,人生中的許多難題,與其聽別人的答案,不如在實踐與體驗中找到自己的答案!每一段思考的過程,都是生命的禮物。
Thumbnail
這本書雖然有些歷史,惟社長多年來管理哲學所反映的現實面,卻也血淋淋的普遍出現在各個年代多數企業中,不諱言其諸多思維蘊含業界普遍受用的寶貴管理哲理,是本值得收藏的好書,小編重點摘錄特別有感的幾點,分享予各位朋友。 「不要用陸軍打水戰(用原有團隊去開創不同領域的新創事業)」
Thumbnail
有時當事人的感覺會較準,對吧?我覺得入針處腫脹也痛,詢問濕潤,布膠也不黏的感覺是正常嗎? 夜間的護理師,他嚴肅回覆我是正常,也用手壓了壓,並說血會回流,等等就會好,要我別擔心,趕快睡覺。 於是我小心翼翼地睡下,即使那個痛感一直持續著,但也就只好先忍著了。但潮濕感明顯,手越來越紅腫,血也緩緩滲出,
Thumbnail
我給自己的人生修練文是:「心啊!請賜我以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寧靜,去接納我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我以智慧,去認識這兩者的差異;請賜我以醒悟,去體會有些事我必須先接納它,然後才能改變它。」
Thumbnail
“我现在走的路,是对的吗?” “我的选择到底是不是错的?” 年龄越大,我们越害怕自己所付出的时间及努力是无效。 其中一个原因是 – 我们被““在几岁必须完成什么”的观念所捆绑。
Thumbnail
這次住院排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等到健保房。要從雙人房移過去時,婆婆很生氣罵我,為何不讓老公住好一點的病房?當下我在病房外不禁哽咽流淚,護士還跑來關心我,問我怎麼了?我跟她解釋我的為難。  終究還是因為錢。 
Thumbnail
回想看看,專家與政府大興土木打造各種防災建設,然而災害持續發生。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專業防災知識與技術是全然無用的,也並不代表那些斥資千億的防災設施是無效的,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我們對於災害的認識,已然無法跟上災害發生的頻率了。當旱與澇的改變只在一日之間,意味著災害的發生已然成為一種日常。
Thumbnail
【為什麼個人成長對你而言這麼重要?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必修課!】 近一、兩個月文章主題開始聚焦在「個人成長」上面💪💪 ✨做自己的太陽,你就能當別人的光✨ 今天來跟你分享「什麼是個人成長」與「為什麼個人成長這麼重要」😊😊 快點入連結進行閱讀👇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8/7(五)早上7:30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