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在又從另外的一個角度,看看孔子心中的和諧社會。
光看這樣的文題,像是描寫景色、記敘郊遊的,怎麼可能是出自《論語》呢?
這段《論語》富蘊禪機,即使當時在場的學生,都沒能了解孔子為何獨賞曾點的真意。(原文見【先進25】)
話說當年孔子已經回到魯國,閑時與幾個學生到沂水浸浸水、曬曬太陽。
孔子說:「平時你們常說:『沒有人知道我!』要是有人知道你們、任用你們,那你們又如何治理呢?」
孔子話音未落,子路就急於搶先發言。他說:「假使有千乘之國任用我的話,給我三年時間,便可…」。
夫子哂之。(哂,國音shěn,粵音診,貌帶冷笑)
孔子問冉求打算怎樣做。冉求回答說:「假使有個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讓我治理,只要三年,可使…」。
接著孔子又問公西華。公西華回答說:「我沒啥大本事,只能在宗廟祭祀、諸侯會盟時,做個司儀吧了。」
最後,孔子就問曾點。曾點當時正在彈瑟,聽到孔子叫他,於是就慢慢地收音,然後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位的抱負不同,只希望在暮春的時候,穿上春天的衣服,邀同五六個年輕人,攜帶六七個小孩,一起來沂水玩玩水,再到舞雩臺上兜兜風,然後邊唱歌邊回家。」
孔子喟然讚歎說:「我贊同曾點的說法啊!」
孔子要學生各自說出抱負,為什麼孔子獨許曾點呢?曾點所說的,是個怎樣的願望呢?子路的抱負,頗有鴻圖大計,也有相當的承擔,那孔子為什麼對子路冷笑呢?
上述的疑團,確有不解。大家都知道,孔門教人積極奮進,以承擔天下為己任,子路、冉求、公西華他們三人,都有為政的抱負,都有一種要整頓紊亂的世局,以走向禮樂和諧的志願。這本來就是孔門為政的常教。
但,要整頓紊亂、要撥亂反正,是否就只憑自己的一廂情願,是否單憑敢為天下先就可以呢?須知這種一廂情願、這種敢為天下先,雖有擲頭顱、灑熱血,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激情,但究竟是積極進取?抑或是執著冒進?會否被政客所利用,以致被當砲灰?
也許有人會質問:身處亂世,邪僻橫行,水深火熱,倒行逆施,難道不應該挺身而出嗎?能有這樣的質疑的,基本上都有一定是非價值的批判;但這種批判,是否發自仁者悲天憫人的心懷呢?抑或抱有時勢造英雄的驕矜呀?
所以,當曾點其後私自問孔子何以哂子路,孔子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不讓」,如果是當仁的話,那是崇高的擔當;要是一時氣憤,自以為是,那就有驕矜自許、意興飛揚之態,這就立刻與仁者之懷相隔了。
至於冉求、公西華,眼見孔子哂子路,自然就知道要謙讓,不敢以千乘之國而為治;但又未能表現出「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種戒慎恐懼的心懷。
至於曾點沒有以「有為」的心態說怎樣治理天下,但就描述出一個「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社會美景。這個和諧的美景,完全無須撥亂反正,無須匡扶救世,本身就是一個禮樂文明、平正安寧的社會。當然,這只是對「理想國」的象徵描述,而非現實世間的具體陳述;但這個象徵描述,已經直透孔子多年的心願了。
孔子雖然歎許曾點,實質是當機藉曾點所示的境界,來平衡子路、冉求、公西華對為政的自信自許。與此同時,孔子也回過頭來,在曾點面前對三子一一加以肯定,免得曾點沉醉於虛靈之美,而與充實之美漸走漸遠啊!
(寫於2020年10月29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文提到孟子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註) 怎麼樣才是「民為貴」? 民為貴,是指人民最值得尊重的本質,就是人民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民的尊嚴是值得尊重的,人民的人格是自主的。說白一點,人民的每一張選票,彼此都是平等的,人民的選擇都值得尊重的,人民的選舉權都是自主的。那才是民為貴。
前文提到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過去幾十年以來,關於「民本與民主」這個議題,都討論過不少。大抵分為兩派:①民本的精神,就是民主的精神。②民本思想只是民主精神的種子。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14》
過去提起「君君、臣臣」這句話,不少人就批判儒家屬於君權主義,對君權是絕對遵從的;也就是說,儒家是主張君尊臣卑,君上臣下,純屬上下從屬的關係。 到明清時期,更出現「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愚忠思想。這已演變到君權至高的專制。但,這並非孔子的意思! 咱們再重新解讀孔子的原話: 《論語》有這樣一句話:
湯武革命的反思 上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上文提到孟子的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註) 怎麼樣才是「民為貴」? 民為貴,是指人民最值得尊重的本質,就是人民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民的尊嚴是值得尊重的,人民的人格是自主的。說白一點,人民的每一張選票,彼此都是平等的,人民的選擇都值得尊重的,人民的選舉權都是自主的。那才是民為貴。
前文提到堯、舜之所以是賢君,最關鍵的就是有民本的觀念。民本,就是以民為本位,以民心為心。 過去幾十年以來,關於「民本與民主」這個議題,都討論過不少。大抵分為兩派:①民本的精神,就是民主的精神。②民本思想只是民主精神的種子。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14》
過去提起「君君、臣臣」這句話,不少人就批判儒家屬於君權主義,對君權是絕對遵從的;也就是說,儒家是主張君尊臣卑,君上臣下,純屬上下從屬的關係。 到明清時期,更出現「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種愚忠思想。這已演變到君權至高的專制。但,這並非孔子的意思! 咱們再重新解讀孔子的原話: 《論語》有這樣一句話:
湯武革命的反思 上文提到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放逐夏桀,武王討伐殷紂,是有這種事嗎?臣下弒君犯上,可以嗎? 為什麼孟子會認同湯武革命? 由此觀之,儒家講仁義道德,同時又會認同軍事革命的,關鍵在這革命是否得民心,是否真是天意。否則,這與侵略有何分別? (寫於2022年2月1日)
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現在檢視問題②:賢人之治,有保證嗎? 前文提到堯舜的賢人之治,這是非常看重執政者的道德操守與對社稷的承擔的。問題又來了,這「賢人之治」僅屬道德責任、政治責任,而非法律責任。換言之,還是寄望於人治,這有保證嗎? 然而,問題還得解決呀!若君不君,則怎麼辦呀?
由此觀之,要邁向大同社會,其實並非鏡花水月,並非空中樓閣;而只要: 賢人之治 + 民主政治體制→大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大多數時候,孔子非常積極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也有灰心喪氣和消極等待的時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第五)。  桴(fú),小木筏。材,通裁,削減  孔子說:『我的仁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