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你說出你心裡深藏的受傷經驗,對方說你都只看見壞的事,記的壞的事,怎麼不去想想他人也有對你好的時候?
gosh!我是那個鼓起勇氣說出的人,反倒要被指責我見眼前的人有怒,所以看世界不美麗,以為我到台東來變的更堅強圓滑明事理,想不到我還是用筆藏鋒,以怒見人。
我是的的確確受了傷,努力的活了下來,得到的是比指責更大的傷害。
被打了巴掌的人是我,被在車上威脅一起去死的人是我,我還要笑著說是我的問題嗎?是我瘋了還是這個世界瘋了?
說出這是情緒勒索,對方說是我心境不夠開闊,我的腦瞬間當機。
不是陪著不快樂的人去高級旅遊,得到了物質上的享受,金錢上的贊助,就能把這些一切為而二吧?我並不真的需要那一些,我有巨大煩腦讓自己夜不成寐,怎麼會成了被幫助後不知感恩的對象?我不開口求助,他人發現了就要用憐憫施捨的方式逼我接受,然後說你該如何如何嗎?
我很窮,但我還有尊嚴跟自由。
avatar-img
5會員
2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橘子七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開始著手「新東糖廠」的訪調工作,準備資料的過程對於當代還存在的私人糖廠起了一些好奇,之前透過網路能查到較有名的就是新竹「寶山糖廠」跟台東「新東糖廠」,其餘的多是凋零在歷史中,只聞其名不見其影。
打工的最後一日,我習慣了勞動。下工後回到朋友家,一起共進晚餐,陪他的孩子們玩一會兒,抽菸,讀書 day after day, 五日就這樣過去了。 回到都蘭,我已經忘卻了之前的舊家,那我曾居住過八年的地方,都是曾經了,人生有必須要放下的事,才能有新的記憶體儲存想留下的回憶。
DAY2. 車流量大了,人多人,初二的陽光是曬到可炙人的,我太久沒有在東河過夜入睡,看了1Q84的訪問後記,陽台抽著菸看村莊裡的煙火近距離放射,四面是環繞式的音場,某一種渡假的mode。
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人生。 我離開了都蘭,這裡多了紅綠燈,多了雞排店,多了很多店,那已經不再是我的遊樂園,十年來,糖廠與都蘭都在劇烈變化中,我也是嗎? 身為一個打工人,我深知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酌收清潔費,挪動三角錐,風吹四散,雨絲亂落,對於遊客,他們知道所到之處有怎樣的文化存在嗎?
跟家人去了一趟她的生日旅行,雖然我們個性迥異,但家族強大的基因刻在臉上,這是血緣與DNA的神奇,兩個不同的人結合後產下的結晶們,人沒有選擇的出生在同一個家庭裡,注定了身體的特徵或是後天環境下所產生的習性。 長女如母,她排行第二,我排行第三,最後是金孫閃亮的誕生。
人的記憶是月光下必需走入最深處的密林,要揭開需要直視的勇氣或是不顧一切的相信。 回憶這檔事立體無比,但真實與否不存在於任何人的視角裡,發生的當下只有發生的當下為真實。
因為開始著手「新東糖廠」的訪調工作,準備資料的過程對於當代還存在的私人糖廠起了一些好奇,之前透過網路能查到較有名的就是新竹「寶山糖廠」跟台東「新東糖廠」,其餘的多是凋零在歷史中,只聞其名不見其影。
打工的最後一日,我習慣了勞動。下工後回到朋友家,一起共進晚餐,陪他的孩子們玩一會兒,抽菸,讀書 day after day, 五日就這樣過去了。 回到都蘭,我已經忘卻了之前的舊家,那我曾居住過八年的地方,都是曾經了,人生有必須要放下的事,才能有新的記憶體儲存想留下的回憶。
DAY2. 車流量大了,人多人,初二的陽光是曬到可炙人的,我太久沒有在東河過夜入睡,看了1Q84的訪問後記,陽台抽著菸看村莊裡的煙火近距離放射,四面是環繞式的音場,某一種渡假的mode。
為了生活,為了更好的人生。 我離開了都蘭,這裡多了紅綠燈,多了雞排店,多了很多店,那已經不再是我的遊樂園,十年來,糖廠與都蘭都在劇烈變化中,我也是嗎? 身為一個打工人,我深知伸手不打笑臉人的道理,酌收清潔費,挪動三角錐,風吹四散,雨絲亂落,對於遊客,他們知道所到之處有怎樣的文化存在嗎?
跟家人去了一趟她的生日旅行,雖然我們個性迥異,但家族強大的基因刻在臉上,這是血緣與DNA的神奇,兩個不同的人結合後產下的結晶們,人沒有選擇的出生在同一個家庭裡,注定了身體的特徵或是後天環境下所產生的習性。 長女如母,她排行第二,我排行第三,最後是金孫閃亮的誕生。
人的記憶是月光下必需走入最深處的密林,要揭開需要直視的勇氣或是不顧一切的相信。 回憶這檔事立體無比,但真實與否不存在於任何人的視角裡,發生的當下只有發生的當下為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人分享了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把自己講的像悲劇英雄的人,往往是一種自戀。」 我盯著這句話看了很久,彷彿它在對我說話。那一刻,我像被輕輕刺了一下——不是疼痛,而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清醒。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 那些壓在我生命裡的傷害——原生家庭的陰影、無法解釋的失
我不喜歡以受傷或是求安慰的角度寫下這些事情。我覺得我是受害者,我的心聲應該大聲吼向傷害我的人才對,我才是那個被害者,為什麼反而是我要抒發心情獲得釋放。我應該粗暴的以牙還牙才對。但是實在太難了,因為我擺脫不掉的是家人。許多時刻我恨不得他馬上消失,但又想到我需要他賺的錢,因為那是我人生的捷徑。既然他不能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關係的停滯,有時候來自於難以換位思考,就像方毅任用錯的方式關心女兒,江曉孟也不願意理解父親。
看著網文上的一段話 「他們不認識我,也不想聽真想,只想借著這個機會理直氣壯地揮灑自己的惡意。」 竟不由自主的嘴角往上揚~ 自己一向在人際方面運氣不太好,前陣子才剛從一個網路世界退出,多麼符合心境的一段話,只是從來只知道怪自己的我,卻沒想過偶然間看到的這段話如此貼切的描述著我此刻的感受。 是啊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在第二季中關於「理解」的課題更是延續至此,尤其是在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身上更是凸顯,不論是關於方毅任的亞斯伯格特質,使他先天上難以理解別人的情緒、也難以被別人理解,導致與女兒關係再次陷入僵局。本篇將再次延續「理解」的母題,聊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的「理解課題」。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不經意將自己放在受害人的位置,覺得全世界都在欺負我。 誰對我說的話輕蔑地笑,誰和誰在我走進茶水間時散開,某某不斷反對我的意見,又將我的缺點無限放大,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連帶討厭起自己來。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我?連上天也欺負我,心裏的渴求一直求而不得,每天陷入無止盡的抑鬱之中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人分享了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 「把自己講的像悲劇英雄的人,往往是一種自戀。」 我盯著這句話看了很久,彷彿它在對我說話。那一刻,我像被輕輕刺了一下——不是疼痛,而是一種突如其來的清醒。 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人。 那些壓在我生命裡的傷害——原生家庭的陰影、無法解釋的失
我不喜歡以受傷或是求安慰的角度寫下這些事情。我覺得我是受害者,我的心聲應該大聲吼向傷害我的人才對,我才是那個被害者,為什麼反而是我要抒發心情獲得釋放。我應該粗暴的以牙還牙才對。但是實在太難了,因為我擺脫不掉的是家人。許多時刻我恨不得他馬上消失,但又想到我需要他賺的錢,因為那是我人生的捷徑。既然他不能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關係的停滯,有時候來自於難以換位思考,就像方毅任用錯的方式關心女兒,江曉孟也不願意理解父親。
看著網文上的一段話 「他們不認識我,也不想聽真想,只想借著這個機會理直氣壯地揮灑自己的惡意。」 竟不由自主的嘴角往上揚~ 自己一向在人際方面運氣不太好,前陣子才剛從一個網路世界退出,多麼符合心境的一段話,只是從來只知道怪自己的我,卻沒想過偶然間看到的這段話如此貼切的描述著我此刻的感受。 是啊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在第二季中關於「理解」的課題更是延續至此,尤其是在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身上更是凸顯,不論是關於方毅任的亞斯伯格特質,使他先天上難以理解別人的情緒、也難以被別人理解,導致與女兒關係再次陷入僵局。本篇將再次延續「理解」的母題,聊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的「理解課題」。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第一季以「遺願命案」為主要故事,表現死者透過自殺將死亡視為一種展演,控訴生前的荒謬感。角色透過不被理解、不理解世界產生自殺行為,引發對生命意義的探討。透過卡繆在《薛西佛斯的神話》中對自殺的論述,來探討第一季中死者們關於「理解」的主題,以及他們展示的兩種回應荒謬的方式:自殺和希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年輕的時候,我總是不經意將自己放在受害人的位置,覺得全世界都在欺負我。 誰對我說的話輕蔑地笑,誰和誰在我走進茶水間時散開,某某不斷反對我的意見,又將我的缺點無限放大,讓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連帶討厭起自己來。 為什麼大家都討厭我?連上天也欺負我,心裏的渴求一直求而不得,每天陷入無止盡的抑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