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香鬢影,Wer bin ich ?

2022/02/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與 Grace's Arch & Music 共筆
Susanne Bisovsky Salon
穿上奧地利傳統裙裝,身材立刻被魔幻修身,腳上踩著黑色包頭高跟鞋,優雅又輕巧的走入維也納富麗的科保皇宮(Palais Coburg, Wien),今晚在此有一場一級葡萄酒的品酒會。正沈醉於微醺酒酣,後面的女孩輕拍了肩,露出可愛的笑容親切的問道:「身上的裙子是 Susanne Bisovsky 設計的嗎?我家也有一件她設計的衣服呢!」

接下來的交談,原來女孩來自奧地利的布根蘭邦(Burgenland),是奧地利百大酒莊的第二代接班人。事後想想,要不是這件裙子,同樣對這位奧地利新銳設計師有同樣的熱愛,也同樣醉心於奧地利傳統服飾,完全不同背景的二個人,在一般的情況下是很難搭上邊,更遑論暢談聊天,進而成為朋友。但這就是衣裝的另一種魔力,『認同感』!透過對服飾的認同與喜好,找到相似價值觀(審美觀)的族群,這也是一種「認同感」的追尋。
既然這件裙子能夠搭起友誼的橋樑,就不得不來聊一下Dirndl,這種奧地利女生的傳統服飾:
~能"魔幻修身"的工作服
Dirndl是奧地利與德國巴伐利亞地區的傳統服飾,上身緊窄下半身寬鬆的設計,能將身材修飾至極的美好,不管高矮胖瘦,穿上Dirndl,每一個女人都能擁有小腰豐臀!Dirndl初始是鄉村婦女工作日常的服飾,Dirn在德文意指「女僕」之意,所以這種棉質的工件服原本是一般人家的穿著。
© Lena Hoschek
~奧地利王子的提倡
十九世紀初,奧地利國王弗朗茨二世之弟約翰大公(Erzherzog Johann von Österreich)全心投入農村改造計畫,他不但透過各種改革讓農業能夠蓬勃發展,大大改善產量,更提倡農村文化,他的貢獻讓皇室與平民生活貼近,而自己平時也都穿著簡單方便的平民服飾(Kleidung des einfachen Volkes)。一個備受景仰的奧地利王子都如此身體力行的提倡傳統服飾,一時間Tracht的時尚地位也就因此倍升。
(外傳: 不僅如此,這位王子還違反了皇室常規,愛上一個小他很多的平民女孩,一開始皇帝哥哥很是反對這段愛情,他苦等了六年,才等到皇帝哥哥的首肯,允許這段婚姻。)
穿著傳統服裝的 Erzherzog Johann von Österreich – 資料來源: Wien Geschichte Wiki
~薩爾茨堡圖畫輯
然後,18 世紀末的薩爾茨堡(Salzburg),對,就是那個以夏季音樂節聞名的薩爾茨堡,出現一本有著400 幅作品的水粉畫集,記錄了市民、農民和貴族的生活。其中,100部作品是關於農村生活。這個詳細的紀錄為爾後奧地利傳統服飾提供了基礎原型。
傳統服飾輯
場景回到那場品酒會,Susanne Bisovsky 設計師的服裝牽起一段情誼,因為對服裝的相同認同,於是人與人的距離近了。這不禁讓我聯想到關於服裝的其他認同感,Dirndl會讓人想到奧地利與德南,但我該穿上什麼樣的衣裝,周邊的人才會立刻知道我來自台灣呢?原住民的服飾?但我明明不是,穿上起來總不自然。祺袍?回想起來,記憶中的阿媽也沒有穿過祺袍。好吧,認真想一想阿公阿媽和照片裡的阿祖是穿什麼樣的衣服?嗯!外公每天都是穿著西裝和擦得發亮的皮鞋上班,阿媽呢,出門必先穿上緊身衣,再配上裙裝,再戴上一頂優雅的帽子。被壓在阿媽書桌玻璃下的阿祖照片,雖然照片早已泛黃,但照片中的阿祖,看起來很是高壯,穿著一套似咖啡色的西裝,還配有同色系的帽子,真是紳士。果然,從衣著可以看得出認同,身在日治時代他們,朋友同學大多都是日本人,他們的衣裝自然也同西化的日本人相同。
那我們呢?抬頭問了身邊的兩位青少年,想到臺灣,你們會想到什麼樣的代表服飾?沒想到兩位想都不想,一秒問答:「Nike」!哈,因為每次去逛世界知名運動品牌,不管在哪個國家購物,翻了製造地的標籤,很大部分都是「臺灣」!(果然,新一代的答案,永遠出乎意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歐洲咖啡館走讀
歐洲咖啡館走讀
行走天涯,也或暫時落腳阿爾卑斯山邊的小國, 也或,時不時回家小憩。 看盡世界大千,吃遍大江南北,我在一次次不同的旅程中找到回家的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