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修辭學:「大菊為重」的雙關性

2022/02/2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昨天(2022/02/21)民眾黨台北市議員擬參選人黃瀞瑩在臉書上批評監察院對於台北市政府錯估北農疫情,引來同黨發言人、擬參選人楊寶楨在臉書上留下「大菊為重」的雙關評語,底下的留言自然「炎上」——反對方說怎可人身攻擊,支持方說公眾人物本該受公評。
公眾人物的外表該不該是受到公評的領域不是我的專長(但我支持不論是誰,都不可對他人的外表提供公開批評),我想來談談在同則新聞下的辯解:
楊寶楨上午受訪時則強調,她覺得歧視此事,是焦糖跟菊系參選人、很多網軍側翼硬要亂帶的風向,硬要曲解成重量,那不就是他們自己在歧視陳菊院長本人嗎?

雙關是什麼

在現行的國語/國文教育中,從小學開始便接觸「修辭學」的領域。不論是荼毒還是喜愛,都無干對於這個修辭手法的認識。關於雙關的解釋,教育部國語辭典如此解釋
修辭學上指語詞含有表裡二義,似言此而實言彼,以一語關涉兩件事。
在分類上,雙關有諧音、諧義兩種,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諧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髮廊「麗髮院」、建案「村上春墅」、「金城舞」,甚至是吉祥話中的「五蝠臨門」、「春字倒貼」等皆是。至於諧義雙關,我目前看到眼球中央電視台用得最是恰如其分。當然,效果好不好是一回事,但對於雙關的概念,只要是有讀過中小學的台灣人都不陌生,因此我想可以假設說話者對於接受者的想像,是可以看得懂她的意有所指。

強摘的瓜不甜,強辯的語詞不要臉

「大菊為重」相當顯而易見地是個「諧音兼諧義」雙關——成語大局為重、2018年吳敦義諷刺陳菊的外表。而如此明顯的嘲諷,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歧視,反倒是指出自己歧視的他人在歧視(歧視迴圈?)(關於什麼是歧視,我認為朱家安的說解深入淺出,值得一看)。
問題就在這邊:楊生於1989年、政大畢業;黃生於1992年、輔大畢業。能夠進入政大、輔大兩所學府,在台灣應當算是前5-10%的學生了,因此我們的語文教育就算沒有「荼毒」得徹底,那麼這兩位高學歷女士,對於雙關的認識與運用也該被選擇題操練到爛熟於胸了,如此,便可知黃瀞瑩所主張的「網軍帶風向、曲解」等説解,其實只是一種強辯。

結語

人心的道德意識需要自我修養以及教育的引導。臺灣的語文教育或許一直為人詬病,但每每看到這種政治修辭,都不禁覺得,或許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太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因此大家才會在與「正統」對抗的時候,感到一絲叛逆的快感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