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這件事 I 無能長官 之 他只想為所欲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無能長官的辦事方式,蠻令人生氣的。
之前只是聽到他們想要聘請身障生當「人頭」,沒做滿時數也沒關係。但因為處理這業務的同仁不想要「寵壞」學生,於是繼續跟長官A持續協商。
雖然學生未在特定時間達到工讀時數,可以在後續的月份,把該補的時數補上。但這也意味著接下來補時數的時間是沒有勞保的。假如學生在工作的途中出事,是完全沒保障的。
這時,長官A使出「罔顧學生性命」的招數,他提到:反正學生工讀也不會做什麼高度危險的事情,只要不要讓他們爬高,就不會出事了!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且身為一名長官,能說出這樣的話,大概也沒有太多溝通的空間了。在他的世界裡,大概沒有「意外」,沒有「法律」,更沒有「員工和學生權益」。這種不見棺材不掉淚,或是見了棺材就把責任推給員工的長官,一心只想鑽法律漏洞的長官,真的蠻不配號稱自己是「人類」的。
也不是沒長官A解釋過法律、學生權益,也不是沒有替他想過解決方法。但最後都無疾而終,他一心只想做他想做的,所以我們並不想要配合他。結果他再度使出大絕招—霸王硬上弓。長官A直接要求其他處室的員工抓了其他的身障生「人頭」,然後趕在二月結束前,趕快幫他們先投勞保,並在投保書的申請書上的「經費來源」項目寫著我們資源班的經費。也就是說,在未經我們的同意和簽字下,就先讓其他處室的人,用我們的經費,聘用他們想要聘用的人。
這根本就是越權了!

缺錢就可以為所欲為?

後來人事室有解釋,是因為學校經費不足,否則沒有長官會想要動用我們這筆錢。
我不是不能理解學校缺錢,而想要「彈性運用」經費。尤其像我現在所處的是私立後段班的學校,更是受到少子化的衝擊,缺學生連帶缺錢,是必然的趨勢。
只是,就算缺錢,也不表示身為長官可以漠視法律、罔顧學生性命,或是不必為自己的裁決負責吧?就算缺錢,也還是可以好好溝通,一起思考解決方法,而不是用一種「要什麼別人就得配合你」,完全不顧及越權與否,或是否尊重員工的態度來處理事情吧?而且這是一位號稱「博士畢業」的傢伙該有的問題解決能力?
雖然身為下屬,配合長官的指示似乎是必要的,但按法規做事,以及保護自身與學生權益,而選擇不依循,也不能說我們完全是錯的吧?
我覺得這場鬧劇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今天收到消息,長官A想要修改組內的一些規定,以利於他們後續可以「鑽漏洞」。
過不久就要召開一次的特教會議了,很希望這件事情可以搬到檯面上公開討論,也期待長官A秀下限的畫面。
完稿於2022.03.0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8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先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延續上一篇學校組長的話題,來談談長官A的行事風格。
我們學校資源班的組長,應該是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否則也不會在我入職不到一年之際,就換了三位組長。今天發文,就是想要抒發我對這位新上司的想法。雖然才共事不到兩週,卻讓我覺得這個人蠻特別的,也讓我對於後續的共事感到擔憂。
疫情期間,政府有發文規定公共場所必須配合採取防疫措施。 雖然配合政府防疫很重要,但如果只是為了配合而只有形式上的配合,我覺得是挺浪費時間的。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增加行政負擔。
幾天前,我跟某位來自美國的學生聊到新年的話題,也聊到了家庭成員。 對於他這一位出生自西方國家,娶了台灣妻子的男子來說,每逢新年要面對妻子家庭的親朋好友,就會面臨到「稱呼」的困難。
初二,家裡就發生一場「災難」。 昨晚我在朋友家過夜。直到今天中午,我約了朋友來我家,準備下廚,大展身手。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我就聽到「隆隆隆」的聲音。當下覺得不妙,因為乍看之下室友應該都不在家。因此,家裡出現怪聲,讓我很不安。 再仔細地看,原來是噴水頭破裂。不誇張,水真的是猶如洩洪般迸發。
根據我某位資深同仁告訴我說,若去年的工作考績是甲等,原則上該名員工是可以加薪的,而且這是有規章辦法作為依據的。而我們組內的全體同仁都拿到甲等,理應全員加薪。 學校一級單位卻說:「要加薪就應該全員加薪啊?怎麼只能幾個人加?這對他們不公平。」
延續上一篇學校組長的話題,來談談長官A的行事風格。
我們學校資源班的組長,應該是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否則也不會在我入職不到一年之際,就換了三位組長。今天發文,就是想要抒發我對這位新上司的想法。雖然才共事不到兩週,卻讓我覺得這個人蠻特別的,也讓我對於後續的共事感到擔憂。
疫情期間,政府有發文規定公共場所必須配合採取防疫措施。 雖然配合政府防疫很重要,但如果只是為了配合而只有形式上的配合,我覺得是挺浪費時間的。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增加行政負擔。
幾天前,我跟某位來自美國的學生聊到新年的話題,也聊到了家庭成員。 對於他這一位出生自西方國家,娶了台灣妻子的男子來說,每逢新年要面對妻子家庭的親朋好友,就會面臨到「稱呼」的困難。
初二,家裡就發生一場「災難」。 昨晚我在朋友家過夜。直到今天中午,我約了朋友來我家,準備下廚,大展身手。 到了家門口的時候,我就聽到「隆隆隆」的聲音。當下覺得不妙,因為乍看之下室友應該都不在家。因此,家裡出現怪聲,讓我很不安。 再仔細地看,原來是噴水頭破裂。不誇張,水真的是猶如洩洪般迸發。
根據我某位資深同仁告訴我說,若去年的工作考績是甲等,原則上該名員工是可以加薪的,而且這是有規章辦法作為依據的。而我們組內的全體同仁都拿到甲等,理應全員加薪。 學校一級單位卻說:「要加薪就應該全員加薪啊?怎麼只能幾個人加?這對他們不公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在職場中,長官打壓下屬並非罕見現象。長官打壓下屬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害怕下屬的潛力和能力威脅到自己的權威,也會想要利用下屬的成果來擴展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這樣的環境裡,強者才能生存,應該勇敢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在教育界,常有老師詢問校長是否有「行政裁量權」。事實上,校長要行使行政裁量權必須「依法」,在沒有「法」的支持下所使用的裁量權,是老師放縱之下的產物。
Thumbnail
前陣子,教育部通過不適任校長處理相關辦法。可惜的是,在辦法中完全沒有提到領導不力,無法勝任校長工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因此,筆者特別蒐集國外相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並結合我國教學現場狀況,以期教育部未來能補足這個區塊。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
Thumbnail
近日,有不少校長提出在學校內有「責」無「權」,事實上,校長在學校內是權責相符,有「責」無「權」只是假議題。
最近台灣好幾個學校增設的護理系揭牌了,準備招生。 這種思維真是爛透的慣老闆。 舉一個例子教育界的例子: 國中小教育的行政大逃亡已經好幾年了。2016年教育部宣布要行政減量,結果當然是並沒有,還是很多老師不想當行政。 正常的思維,先調查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取得充足的數據和資訊,確定此現象存在......
Thumbnail
在職場中,長官打壓下屬並非罕見現象。長官打壓下屬的真正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們害怕下屬的潛力和能力威脅到自己的權威,也會想要利用下屬的成果來擴展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這樣的環境裡,強者才能生存,應該勇敢證明自己的價值。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在教育界,常有老師詢問校長是否有「行政裁量權」。事實上,校長要行使行政裁量權必須「依法」,在沒有「法」的支持下所使用的裁量權,是老師放縱之下的產物。
Thumbnail
前陣子,教育部通過不適任校長處理相關辦法。可惜的是,在辦法中完全沒有提到領導不力,無法勝任校長工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因此,筆者特別蒐集國外相關的不適任校長樣態,並結合我國教學現場狀況,以期教育部未來能補足這個區塊。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主管在透過他人完成任務時所遇到的困難,著重於對新專案的導入進行討論。通過一場加油站領導課程的故事,文章分享了主管與部屬的視角差異、便利性與個人價值等方面的觀察,並提供了新流程導入前的思路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