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之前,要先學會如何平穩的走;在走之前,要先學會如何省力的爬!許多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背後卻有著許多努力支持著,沒有人說努力就一定能達成,但不努力就一定無法達成;然而在竭盡全力向前衝的同時,我們時常因為許多外在因素,選擇放棄和忘記我們的根本;沒有最好的選擇,當我們做出選擇的當下,就是一種比較,選到的那方對自己更加重要,沒被選到的那方就是相比下較不重要的。相信和認真努力相比,較多人認為休息不太重要,寧願花較多時間在努力奮鬥上,卻不願意花時間好好休息,但大家似乎忽視了休息帶給我們的益處,也想藉此和各位聊聊,休息真的不僅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已!
在談休息前,想請各位想想休息對自己的定義為何?是睡覺?還是放空、什麼事都不做呢?
相信各位從小一定多少有聽過長輩們,和我們述說休息的重要性,像是休息是為了走長遠的路、好好睡覺才會長大等等,但其實休息並不只是只有睡覺這麽簡單而已!睡覺的時間也是一門學問,人體時鐘的規律、安排,各器官的休息時間都和我們休息的品質息息相關,所以當你覺得休息就是睡覺時,不妨找找相關睡眠的資料,找到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間,睡對時間比睡多久更重要。
圖/AleksandarCvetanovic@unsplash
身體層面VS心靈層面
休息的方式有許多種,有些人覺得看影片就是在休息放鬆,有些人覺得看書就是一種休息,有些人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在休息,因為在做的當下並不會感受到累,在此我們可以將休息分成身體上的休息很心靈上的休息,上一段提及的睡眠,就可以歸納在身體休息層面,這一段以及後面談到的,就會是偏向心靈層面的休息,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短跑型選手VS長跑型選手
請大家回想自己在做事時,是喜歡一鼓作氣全部劈哩啪啦做完,還是會分配順序,一件一件照時程表做完呢?
一鼓作氣將事情做完,我會將其比擬成短跑型選手,在那一段時間,用盡全力、奮力向前衝刺,為的就是能在這段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好成效;對比之下,按照行程表的安排,一步一步完成任務,我會將它定位在長跑型選手,在跑馬拉松時,一定會有自己的配速,每一段的速度都需在控制下,才不會後繼無力!
兩種方式有好有壞,但我個人比較傾向長跑型選手,在認真做事情的同時,也能安排個片刻和一段時間讓自己休息,還記得之前提過的抽離2.5心法嗎?透過適當的配速、規劃,在全力邁進的同時,也能讓自己的思緒能適時放鬆,這也是我相當推薦的方式,我們可以認真做事,但也需要認真休息放鬆,心靈上的休息更為重要,太過激進往往造成思緒上的混亂。
好好休息會有罪惡感?
前陣子剛好看到天下雜誌換日線文章,談到法式的休息放鬆、放假哲學,裡面講述述了一個觀點,讓我感觸很深,想和大家分享!
大家在休息放鬆時,是否曾有一絲罪惡感呢?特別是在事情很多的時候,好像一絲的放鬆都會讓自己身心不舒服,還會譴責自己不該有休息放鬆的權力和想法,相較於西方,身處於東方社會的我們,比較會有類似的想法和經驗!
教育的方式影響我們的認知!
其實這可以追溯到我們的教育方式,在東方教育思想裡,身為學生要盡到學生的本分,而學生的本分就是好好的讀書、考上好的學校等等,在學習過程中,好還要更好,還記得我國小三年級就已經學到國中英文,我們的教育就是超前部署最好的詮釋,學校教會了我們讀書、盡學生本分,卻沒有教我們怎麼好好休息!
由此可見,我們之所以會有一絲的罪惡感,源自於我們從小的既定印象,但生活並不是只有一直向前衝而已,找到工作和休息間的平衡,正是我們需要建立的一個習慣,好好休息能讓我們更專注於工作,完善的休息可以讓我們精力更加充沛,不論在工作上的表現,以及生活品質都能有所提升,所以好好休息就好好休息放鬆就好,不需有罪惡感,別忘了休息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來源,更是我們的權力喔!
好好休息是我們的權力之一~
今天和各位淺談了休息的方式和益處,其實也是我遇到的問題,我的父母常常會提醒我要好好休息,但過去的我會想一口氣完成所有事,犧牲了許多應該休息的時間,也造成自己身體很大的負擔和影響;很幸運的是,這兩年疫情侵襲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有更多時間休息、安排自己的行程,透過這兩年的調整,我的身體狀況也有改善,也更能將壓力釋放出去,達到一個較合適的平衡。當然休息比你我想像的廣,也有許多書籍在教我們如何好好休息,對於休息的主觀認定,源自於我們的家庭、教育背景,東、西方的工作模式和生活型態也帶給我們很深的影響,尤其在這資訊交流方便快速的時代,鼓勵大家能走出去看看,重要的是能在工作和休息間找到平衡點,影響的不僅是工作上的表現,生活品質也得以正向提升,身體上的變化也會相當有感,誠摯邀請大家能重新檢視自己對於休息上的認定和安排,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放鬆、休息,找尋最適自己的休息方式,記住休息是我們的權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