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生活最快樂的,就是吃到一樣長相卻不同味道的甜點。道地的甜甜圈與蛋糕,吃起來就是與台灣不太一樣,也許真的就像其他人說的那是因為加了肉桂的關係吧。不管如何,好吃就是好吃,其實I don’t fucking care what you added。
第一個懷念的就是在Eatly的提拉米蘇(Tiramisu),是一個好朋友推薦的,真的好吃到下巴會掉下來。苦澀適中的巧克力粉、香草味十足的奶油、加上微濕的海綿蛋糕及少許的脆餅乾。三者比例完美的搭配,讓人捨不得拆散他們分別品嚐。表層巧克力粉的苦澀會被奶油的香甜中和,就像苦澀的人生中一定會有些甜蜜能陪你笑著渡過原本難以下嚥的苦差事、底下略帶濕潤的海綿蛋糕夾雜著咖啡及脆餅乾碎片、則像人生中的淚水及汗水、往往被默默的被放在看不到的角落,等待著與苦澀的巧克力粉和香甜奶油相遇後,讓蛋糕被巧克力粉及奶油包裏後,再一起被發現及消化。夾雜其中的奶油協調著巧克力及海綿蛋糕的差異,而糖、起司、奶油是當中最能完美協調差異的組合,讓人感覺到即便是遇到了苦差事,也能有甜美的事能夠陪妳/你一起走過、這段過程在日後回憶起來,就算有任何不開心、也勢必苦中帶甜、回味無窮。
與它的第一次的相遇是第一次來紐約玩。因為當地人的推薦,所以將它列入必吃清單之外。當時其實已經吃過幾家甜點,覺得好吃、但口味上就是有著說不出口的差異(之後也會介紹其他美食),畢竟食物都會依當地人口味調整一下。但是提拉米蘇跟我之間完全不存在著代溝。第一口就愛上他,而我不喜歡巧克力粉在嘴裡乾乾的感覺,所以通常都是在吃之前,先稍微讓巧克力粉與奶油混合一下,再一起吃下去,苦甜交錯的滑潤口感,會讓人捨不得讓它們經過舌頭,多希望它們就這麼長住在舌頭的味蕾上,一直感受到這份苦甜交錯的衝突。上一段有提到蛋糕體偏濕潤,濕潤的程度比花蓮的提拉米蘇還要再濕、入口的時候可以很明確的感受到蛋糕含水的感覺,那感覺大概就像稍微用點力壓海綿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有些水就會被壓出來。但這樣像小丑走在鋼索上的含水量,不會讓口感覺得噁心(本人超.級.害.怕太濕潤、軟爛口感的麵粉及米製品,覺得很像餿水,例如煮太久的紅白小湯圓),反而有種這就是它該有的樣子的感覺,真要說唯一缺點是有些部份海綿蛋糕(一直想打海綿體)卻偏乾、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濕潤還是乾燥才是它該有的樣貌(雖不影響風味,但個人比較偏好帶濕潤感的感覺,不然海綿蛋糕跟巧克力粉都乾乾的,奶油就會有點hold不住了)
它的外觀也很簡單,方型透明的盒子讓你一眼望穿裡面的狀況(見第二張照片),外層簡單標示來告訴妳/你名字及保存期限等,雖然上面也註明了一盒是三份,但我常常買回去的第一晚,就不小心吃到只剩下不到1/3,落落大方的造型、沒有過多的文案、文字甚至圖片來嘩眾取寵或告訴妳/你它有多好吃。而放的位置,就在入口處左手邊的開放式冷藏櫃中,可以拿了立馬轉身回到入口處結帳(入口處有自行結帳服務),同系列的產品加上提拉米蘇總共有四種,之前每次都只想挑提拉米蘇,後來想想,應該都試試的,所以有幾次狠下心來(真的需要多點決心跟毅力,才能阻止壞壞的右手去選提拉米蘇),但我覺得好吃的程度就沒有提拉米蘇這麼的令人讚賞了,以我的標準來說,大概就是合格的程度,吃不吃都無所謂,其中有一款因為太快會被吃完,被我排在最後一名,不是因為太好吃,而是因為量相對較少,所以覺得一樣的價錢,我寧可選其他的,還吃比較久(歐巴桑心態)。
之後如果有人要來紐約玩,問我必吃的,我一定會推薦這個,若不是有保存的問題要考慮,很想買個一箱回台灣給家人吃~哈哈哈,同樣的,如果被問到離開紐約有沒有覺得什麼事是覺得可惜的,我一定會說:可惜吃不到Eatly的提拉米蘇了!(醜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