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大學做選擇的幾個思考 (上)|舊文復刻 Ep.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復刻簡述與作者聲明

讀者目前閱讀到的是完整翻新的內容。
舊文復刻》除了輕微的用詞、用句修改,還會額外附加原文沒有提及的想法在各文章的底部作為對照,豐富程度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唷。
第一站,升大學做選擇的一點思考量
...

問題點

近來我接到不少同學的疑惑,和這些問題相似:
  • 我爸媽說讀什麼比較好,可是我覺得那不是我想要的
  • 學長你認為選系比較好?還是選校比較好?
  • 我一定要讀好大學生活才會過得比較好嗎?
這些問題 N 年前我也想過一輪,但讀了幾年的大學才發覺,若說沒有標準答案,這樣的回答不只很俗,甚至沒辦法表達出有主見的樣子。
但太有主見也會讓人覺得很有攻擊性,所以與其執著於表面上的問題,或許可以想想:學生本質上是在問什麼?
這大概是問題的根源:學生並不了解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了解自己。大多學生在高中時所接觸的資訊量雖然大,卻限縮在同個場域的可能性非常高。
有些同學在決策的時候會以為是「自己」做的決定,實際上腦中的想法和架構仍可能是來自周遭環境的驅使,即便與大環境的方向截然不同,也無法證明自己擁有獨立的思考。
這個社會很奇怪,凡你做的決定總是有人要你給個交代。
...

本集文字聚焦

這麼多人都學程式要幹嘛呢?

識破疑問的背景

不教學生叛逆,而是想帶你開始想想看這些生活中的意見,有什麼古怪的地方,嘗試著去問:為什麼是這樣,那這樣可不可以
我爸媽說讀資工比較有前途,讀文組未來工作很難找?
前途指標性最強的大概就是「薪水」了。
也許台灣的社會還是存在著理工至上的思維,有時候我真的懷疑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瞎說,因為有些人的骨子裡其實根本不相信這事,帶著雙重標準在執行他的人生。
且不跟這類價值觀計較,為什麼讀資工比較有前途,那讀社會學的人算什麼?我們是被讀過什麼科系的人管理,出心理書籍的人很蠢嗎,那我們讀英文幹啥呢?只要稍稍停頓下,大概就能判斷出這些話的漏洞:
對方沒辦法證明經常性薪資以外的高薪例子能普遍成真。
並且用他的幻想在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對的,其實只是拿我們當當實驗品,實現了就:聽我的話沒錯;失敗了呢,一定是不認真,再加把勁就好了,只是誰不是踏入科系第一個月就發現自己走錯系的。
在選系面前,本來就沒有什麼「相當正確」的選擇存在。
沒有人能 100% 確定這個選擇一定是最有利,端看我們願意用什麼代價去交換、能夠交換到什麼程度,理論上應該是能換得預期中的一些東西才對;時間不變的前提下,如果有天覺得努力和收穫不成正比,其實有很大可能是用錯方法。
施力點錯了,停下來休息一下就可以了,不必趕著上路。
學長你認為「選系」比較好,還是「選校」比較好?
這個問題萬年不變,二邊都有極端派的人馬,我不傾向任何一邊,因為這兩個決定其實可以同時達成,在我大考經驗中做的二次決定,同時都符合選校與選系;以你們的角度來看:我想當數學老師,哪個校系最直觀,應該很好猜。
就是跑去讀「師大數學」。
後來當發現文組的學習生態其實更適合我,但不想擺脫數學的使用,偏偏總級分雖然足夠好看的 65 級,卻因為各科考得太過平均,又上哪去才好呢?
這回落點就到「成大經濟」,有人稱這是文組的數學系,也在能預估的範圍。
所以就不特別框住自己去二選一,曾經有好友說:當然是兩個都要,小孩子才做決定;當時我被撬開的思路是:
沒想清楚、籌碼不夠盤算的人當然要做選擇。
在我看來,選校的目的在於:環境、資源、人脈等,選系則在於:專業、能力、出路等面向;除了前幾大的多數校系能同時涵蓋這二類特質之外,也不難怪為什麼同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是不是只能選一個。
如果一個人的資產充裕到蓋豪宅的同時,還能加個電影院、健身房、游泳池,普通人應該是不會拒絕。
也就是說面對大考,沒有比想辦法把分數考高的事來得重要
既然分數太低不好選、分數太高還有選擇困難症,寧願掙扎「到底是台大好,還是成大好」的問題,也不想擔心「我能不能上心中的第五志願」;不僅事後心有不甘,還會連帶影響大學生活規劃。
師長想叫讀者考高不是沒道理,只是前言不搭後語,找個喜歡的說法就可以了。
我一定要讀好大學,生活才會過得比較好嗎?
「讀好大學」跟「生活過得好」是二件事。
聽過一種說法是:我們可以在二流的學校裡過著一流的生活,卻也可以在一流的學校裡當三線演員;要給自己心理安慰就是:讀低就的學校沒關係啦,反正生活不會太差。
我就假設環境影響一般人生活的程度在 35% 到 65% 之間吧。
「比較自我的朋友」和「比較隨波逐流的朋友」的差距。
生活中來來往往的都是人,除了能運用巧思把自己關在一個地方靜靜地學習,或者坐在一個場合中聽聽別人的故事得到養分,都少不了一個環境因子:
周遭人的品質,大概率可以決定人生活的方向
這些話並不是全然指出成績低的學校組成人員一定很糟糕,只是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共識:環境一定有影響,只是影響得有多深的概念而已

看似合理疑問的背後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現在想想,高中階段有很多「邏輯性正確」的提問,在我眼裡這些都是思考上很大的盲點,不過不怪現在的學生,用腦過度之餘很難注意到生活裡有其他選項是很正常的
邏輯性正確的提問都有幾個特徵:
  • 背景有力,現有不完善的思考一般很難推翻時空背景假設
  • 論述過程合理,我們會看似在有限的資源環境底下做選擇
  • 如果試圖跳脫框架,就會被扣上「不懂事」的大帽子
如果要獲得屬於自己獨特的答案,首先就是不要被合理疑問的邏輯綁住
比如說「資工比較有前途,文組工作難找」就是台灣環境最經典的例子;當大家都一窩蜂擠向同個環境要分一杯羹的時候,我們是如何保證自己是那個最幸運的孩子。
也就是說,財富、前途的想像很多時候是過去的人在替現代人畫大餅
可是這之中有個很嚴重的過失:如果過去的人不了解什麼是現代觀,我們就可以趁這時候培養自己的警覺性,好讓自己能取得的比以前人口中所說的還要更多。
文內所提到的三個問題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時空背景假設,只要讀者能多花點時間想通背後隱藏的一些資訊,這些就不會是什麼可怕的大魔王問題了。
...

專題推廣

特意挑選一張美美的圖片唷
讀者可以如何 follow 到各種最新作品呢,記得先登入 Google,然後:
  • 點點「追蹤專題」,同系列作從此不漏接
  • 如果是「追蹤我」,還能涉獵到少見又容易登榜的心路歷程文章
  • 簡單的點「愛心」,表達對主題的喜歡或給我的鼓勵也很歡迎唷
avatar-img
22會員
318內容數
致力於做內容的專題,專注書寫人際觀察與自我議題,應酬者需慎入;無開啟文內廣告穿插,可舒適閱讀,文章轉載不讓著作權,來信詳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念哪間大學、跟哪個對象交往、是否要結婚,從小到大我們必須做出許多選擇。但卻很少有人或課程系統性的跟我們討論怎麼做選擇才好。今天上午的營隊就要用經濟學的角度,帶著學生一起思考與討論影響一個人很重要的「選擇」問題。 課程先從「你有選擇困難嗎?」提問開始。 在座多數同學都舉起了手。選擇困難不一定是壞處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為莘莘學子及父母所製作的,以心理學研究及觀點寫成,請參考!對生涯規劃的思考
Thumbnail
即將大學畢業,可能很多人會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考研究所?考了研究所,下一步可能會想要不要考博士?一直以來我們都被灌輸有高學歷等於有好工作,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讀完《大人學選擇》這本書的心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面臨選擇,尤其在大學畢業之後,例如選擇職涯方向、轉職、創業、理財、人際關係、感情等等,面對這些人生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常常感到不安、徬徨。該如何做抉擇,或許可以閱讀這本《大人學選擇》,幫助自己增加思維的廣度,做出好選擇。
Thumbnail
我常常在懷疑,是否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就會影響到之後的成就:當大多數的人都告訴你,你讀的這個科系未來找工作會很難找,系上的老師也會告訴你,連在上課時,課程也傾向於考公職這條路:我思考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加入這條路,你永遠都有選擇權,你知道如何做決定,這句話使我徹底的醒悟。 每天我們都要面臨大大小
當我們在念高中時,對於文理組的選擇總是讓人感到徬徨。有些人天生理解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有些人則不溫不火,不確定自己擅長的是否喜歡,不確定自己喜歡的是否擅長,應該說人有百百種,選擇什麼路線或者說法對自己比較有利,那就會自然去做其中的選擇。 最常見的理科diss文科的說法叫做「不就是因為念不下去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大學選擇科系的話題,認為沒有人能夠鐵口直斷,未來什麼科系就一定最吃香,因為世界變化是非常快的,你以為現在最紅最夯的科系,可能30年後就退流行了,那該如何選擇科系呢?首先是看孩子本身的興趣,其次是通用的比專業的還有彈性,也呼籲家長與時俱進。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討論大學的使命為何,大學應該著重於提升文化、服務社會,當然也應負起輔導學生就業的責任,讓學生能夠找到在社會上適合的位置。討論學用落差和產業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單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更多是個人對未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