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樂。從12月中開始,講堂的孩子們已經進入到這學期學習的最後階段-「期末發表的練習」與「正式登台分享」的臨場經驗累積。
在講堂,口語表達的教學目的絕對不是為了考試、為了比賽。因為在講堂,有好多好多的家長期盼孩子們能透過這樣的表達練習,積累孩子們的自信,進而使他們在成長的各方面,都因為這樣的能力、養分而有所助益。
沒錯,我們感謝遇到像您們這樣的知音,畢竟教學的路上,除了團隊的老師們理念一致,更重要的是要有大家這樣的想法認同,支持我們正在做的事。如果說一個孩子,能透過一個口語表達的學習,將知識、學習力、思考、溝通、表達、自我展現的能力一併成長,可能嗎?嗯,這的確是一份理想,但這真的是講堂教學團隊一直在努力的事。
大家知道嗎?如果你問我,在十幾年的表達教學中,最難的教學為何?我會說:「開門。」其實口語表達教學最困難的一件事,真的不是說話的內容與說話的優美性之類的技巧教學,而是老師能不能進入每一個孩子的內在與他互動、帶他感受表達的美好。所以,我說「開門」最難。一個孩子願不願意敞開心門表達,願不願意勇敢說出想法,願不願意嘗試每次的分享挑戰,諸如此類的「願不願意」都是心理,都與心中的那扇門有關。或許你會說,「誰管孩子願不願意,站上台試試看就知道了!」沒錯,但這也奠基在老師知道孩子具足所有準備,就差那跨出去的一步勇氣,這時扮演那個把遊客狠心推下懸崖嘗試高空彈跳的角色,就是我們了!但,大家千萬要記得,「自信」永遠得靠自己長出來,永遠是「自己感受到」這個挑戰經驗所帶來的美好,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肯定。
曾經有家長問我,「老師,你能不能教他怎麼有自信?」我笑了,反問家長:「媽媽,那妳的自信是誰教的?」是吧,「教自信」這件事,在我看來,就是很玄。它沒辦法教,更沒辦法模仿,更不是聽了你的鼓勵與讚美,就能夠「黃袍加身」自信滿點,但有可能就在某個天雷勾動地火的當下,孩子對某件事或對自己「有了自信」。
你或許會問,所以「我們只能等嗎?」是,也不是。老師、爸媽在孩子「能有自信」的道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們不是教,而是「引導與支持」。
在講堂,除了我們透過不同的表達練習,打開孩子們對於說話的大門;每個學期末的「成果發表會」更是為孩子們種下「說話自信」種子的機會。有「發表會」就夠了嗎?可是,一顆種子要發芽,需要的養份呢?沒有其他的養分支持,老師感同身受的就是孩子們面臨發表會的壓力與可能的挫折,很有可能適得其反、懼怕上台。所以,
一場口語表達發表會,需要的自信養分有哪些?
首先,表演內容的熟練。上台的心理壓力、緊張,人人都會。我相信一個身經百戰的演說家,每次的上台仍會緊張,但他處理這樣緊張的方式就是萬全準備自己的演說內容,讓自己有足夠的穩定,應對現場觀眾的突發,對於一個大人已是如此,孩子呢?所以,課堂的練習重要,發表會前,在家裡更是要付出時間與心力,這就是家長在家必須給予的引導與支持了。熟悉表演內容,才能讓孩子更游刃有餘的感受自己在發表所具足的勇敢,甚至享受發表。
其次,讓孩子意識到發表會的真正目的-不是比較。在講堂,我會告訴孩子,「『發表會』是這一學期在講堂學習的最終挑戰。挑戰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口語表達最終是要面對人甚至是你不熟的人說話、互動、溝通的。所以在故事講堂,每一個小朋友都必須體驗這個挑戰,讓自己能夠勇敢面對別人分享你知道的事。而老師,這學期幫大家練習的說話能力,足以讓你們站在台上說得完整、好聽,剩下的就得靠你們自己啦!」這段話就是讓孩子知道,發表不是與同場表演者競爭、更沒有評比,而是一種自我挑戰的機會與嘗試,更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完成一件有挑戰的事。但老師說還不夠,家長也要當神隊友才行!
再來,爸媽的支持與同理。參加過哞老師班發表的家長就知道,我最愛在發表會後,點幾個家長上台「同樂」。老實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是要逼著家長也能感受那種站在鎂光燈與觀眾前的緊張與不安,更讓孩子們親眼目睹,原來爸媽站上台也是會不自在的。只有我們真的能感受到上台要把話說好、說完整的不安與難度,你才真的能夠理解,這對一個小學生來說,上台表情少了、肢體僵硬了、語速變快了、說話語無倫次了......,是「多麼正常」的一件事!即便老師我第一次登台教學,也是如此的「正常」。當孩子們知道爸媽理解這份不安,能同理他們在台上遇到的挑戰,你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貼心擁抱,足以成為那最重要的「自信養分」,因為在這裡挫折與表現不佳都被接納與認同,這將成為一個美好的「成長經驗」。
然後,給予美好、成功上台說話經驗的「累積」。自然萬物皆是透過不斷的循環與經驗積累長出萬物生命最美麗、獨特的姿態。如果孩子們真的能夠在這些「美好的循環」中學習,一定都是一個個最獨一無二的美麗。
最後,用愛等待。種子終究會發芽,然後自信茁壯的!老師我深信不疑。
那每個深愛孩子們的你們呢?讓我們一起用愛等待吧!
哞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