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際,面對意見不同的溝通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溝通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意識到立場與角度的不同,單方面地表達自己。

職場上不比日常,有些人在言語輕重度抓不到技巧,總以為順著心說話做自己就好,因此忽略了溝通的藝術。最常見的是主管交辦任務或是溝通工作進度需要與下屬溝通。如果碰到工作未完成,這時最直接的做法是約談,但得到的結果未必是好的,常見原因有兩個:

雙方立場不同,溝通上言語接收度不同,難以達到共同理解對方的語言。

溝通的重要性在平時就須加以注意,例如聆聽後再發言,很多人話聽一半,或是聽不到二句話就回了十幾句,如果平時就不注意隨性發言,一旦遇到意見相左時,對於言語的抗拒會更加深刻如芒刺在背,這時更容易造成直接衝突,如能平時就意識到溝通的重要,隨時調整自己的模式就能溝通無礙。

審視角度不同,上對下容易形成命令式口吻,下對上容易產生言語排斥感。

如何在工作中游刃有餘將不同意見轉化為平常心,並讓溝通術運用無礙,且話要說的好,以下分享幫助掌握溝通的4個要點:

一、眼神交流

在職場上常看到很多人,自顧自處理手邊的事,與人對談也不願放下手邊工作,連最基礎的眼神交流也不願意做,如能適時運用非語言傳遞的影響力,有時會大過於語言效益。工作很重要但人際關係更重要,暫時將工作放下並用誠懇的眼神凝視對方,這時對方帶著敵意態度也會軟化,並會進一步將言語潤飾減少職場衝突。

二、情緒傳遞

當身邊的夥伴情緒不好時,也會隱約感受到對方的負能量,因此也影響自己,如果有公事交辦,對方口氣明顯不好時,自己心情會盪到底。這時可學著深呼吸並靜下心,學會「淡化心情後,再處理公事」做事最重要是自我情緒管理,好的情緒可讓人留下好的印象,在職場上也較不易樹立敵人。
有些人很容易將個人情緒帶到職場,如早上與家人吵架或交通不順,將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不但造成情緒勒索還讓共事同事疏離,也無法將工作順利完成。先靜下心沈澱心情後再進行溝通也較容易達到共識。

三、清楚表達

找人溝通前需清楚知道動機、目的。傳遞者要知道事情重點性在哪,把話好好說,把自己當成別人看,審視自身。
話不是自己說自己理解就好,而是要讓對方清楚知道您所要傳達的意思,並確認對方真的理解也清楚事情的目的性
常聽到有些人喜歡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帶入對談中,「東西在哪?做了嗎?」沒頭沒尾自認為別人都清楚自己的對話,以為對方應該理解,一但對方無法接收到自己的語言時,就火冒三丈加深彼此的誤解,講話時將自己當別人看就能多點耐心多點同理心。

四、尊重個性差異性
講話時因個性不同,表達方式也不同,不能將別人一概否決,如果在職場上只挑自己喜歡聽,一旦聽到不順耳就大發雷霆,這樣的人際相處也會為自己帶來困擾,只要記得各自把界線與分寸拿捏清楚,不要隨意越界過於侵犯對方的言詞,抱持正向的心態好好溝通就好。站在尊重的角度上把話好好說,條理邏輯清楚就能達到話順、口順、心順。

結語
當面對不同意見時,溝通上本就較有阻礙,如能運用適當技巧將不同意見轉為思變後再進行溝通,碰到意見相左的人也能減少衝突發生,就算磁場不合也不會產生太大衝擊。上述幾點可轉化自我提醒,調整成最佳的溝通狀態,當遇到困難的情況也能迎刃而解,建立圓融但界線清楚的職場人際。

作者:張愷箖
證照:CDA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就業服務乙級技術士
104Giver:履歷健診/職涯診所/工作世界
Mail:f52292000@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ena 漫談人生
44會員
136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Lena 漫談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3/03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崛起,客服人員面臨轉職挑戰。本文提供六大轉職策略,包含提升人際溝通、學習市場需求技能、培養創意思維、建立人脈網絡、自我反思與優勢盤點及嘗試兼職或實習,並以小芳的成功轉職案例說明。
Thumbnail
2025/03/03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技術崛起,客服人員面臨轉職挑戰。本文提供六大轉職策略,包含提升人際溝通、學習市場需求技能、培養創意思維、建立人脈網絡、自我反思與優勢盤點及嘗試兼職或實習,並以小芳的成功轉職案例說明。
Thumbnail
2025/01/26
中年轉業到開發公司,因績效優異而遭受霸凌。作者分享職場上被同事霸凌的經驗,說明努力工作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並鼓勵讀者保持冷靜,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1/26
中年轉業到開發公司,因績效優異而遭受霸凌。作者分享職場上被同事霸凌的經驗,說明努力工作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並鼓勵讀者保持冷靜,不被負面情緒影響。
Thumbnail
2025/01/22
職場霸凌讓人厭煩,但冷靜分析原因並採取對策,才能有效應對。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三個常見原因:學經歷太突出、太好說話、霸凌者內心恐懼。並提出對應策略:低調展現實力、設定界線、觀察對方的需求。文章強調保護自己、維持自身價值,並告誡讀者: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要無限度退讓。
Thumbnail
2025/01/22
職場霸凌讓人厭煩,但冷靜分析原因並採取對策,才能有效應對。本文探討職場霸凌的三個常見原因:學經歷太突出、太好說話、霸凌者內心恐懼。並提出對應策略:低調展現實力、設定界線、觀察對方的需求。文章強調保護自己、維持自身價值,並告誡讀者:做人可以善良,但不要無限度退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你在職場時刻抱持著「我有什麼能幫忙的心態」去跟別人對話,相信走在這個路上將無往不利,我想跟大家分享職場說服三大通則。舉例來說,職場上常遇到跨部門溝通的情境,好好說話........
Thumbnail
如果你在職場時刻抱持著「我有什麼能幫忙的心態」去跟別人對話,相信走在這個路上將無往不利,我想跟大家分享職場說服三大通則。舉例來說,職場上常遇到跨部門溝通的情境,好好說話........
Thumbnail
#不要放棄溝通 從人事時地物五維度,去檢視他為何「跟你永遠只有兩個端點的溝通?」 人:這個部屬只有跟你這樣?還是跟所有人都這樣?你跟其他人也有這樣的狀況嗎?還是其他人不會? 事:這個部屬只有跟你互動此次專案這樣?還是運作所有專案都是這個習慣? 時:你有給他足夠的作業時間嗎? 地:你有換個地方(例如茶
Thumbnail
#不要放棄溝通 從人事時地物五維度,去檢視他為何「跟你永遠只有兩個端點的溝通?」 人:這個部屬只有跟你這樣?還是跟所有人都這樣?你跟其他人也有這樣的狀況嗎?還是其他人不會? 事:這個部屬只有跟你互動此次專案這樣?還是運作所有專案都是這個習慣? 時:你有給他足夠的作業時間嗎? 地:你有換個地方(例如茶
Thumbnail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Thumbnail
「與人溝通,更要考慮其他人」、「人都是想被傾聽的,我們要的是建立連結,不是壓迫盯人」、「我們能順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方也開心,兩全其美」
Thumbnail
溝通本是一門學問,職場溝通亦是如此。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但所有溝通都可被引導,以達到高效率低成本的溝通方式。所謂溝通不良,就是我覺得你知道我在想什麽,但實際上,若你沒有正確表達,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知道你在想什麽。
Thumbnail
溝通本是一門學問,職場溝通亦是如此。我們無法要求別人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但所有溝通都可被引導,以達到高效率低成本的溝通方式。所謂溝通不良,就是我覺得你知道我在想什麽,但實際上,若你沒有正確表達,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知道你在想什麽。
Thumbnail
俗話說:「學做事之前,要先學做人。」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不僅專業硬實力是需要精進的目標,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職場上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如果因為說話習慣或態度不小心得罪人,那絕對是得不償失。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將會針對新鮮人最常遇到的向上溝通問題進行討論與解答。 關注對方的說話動機 結語
Thumbnail
俗話說:「學做事之前,要先學做人。」對於初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不僅專業硬實力是需要精進的目標,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職場上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如果因為說話習慣或態度不小心得罪人,那絕對是得不償失。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將會針對新鮮人最常遇到的向上溝通問題進行討論與解答。 關注對方的說話動機 結語
Thumbnail
溝通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意識到立場與角度的不同,單方面地表達自己。 雙方立場不同,溝通上言語接收度不同,難以達到共同理解對方的語言。 審視角度不同,上對下容易形成命令式口吻,下對上容易產生言語排斥感。 一、眼神交流 二、情緒傳遞 三、清楚表達 –
Thumbnail
溝通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意識到立場與角度的不同,單方面地表達自己。 雙方立場不同,溝通上言語接收度不同,難以達到共同理解對方的語言。 審視角度不同,上對下容易形成命令式口吻,下對上容易產生言語排斥感。 一、眼神交流 二、情緒傳遞 三、清楚表達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