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朋友你好
今天繼續跟你閒聊分享一下我在經營設計公司的日常近況
最近我們家兩位實習生陸續開始投入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參與顧問會議、專案以及課程
自從被我們家用戶研究員仲芸起了一個稱號「推書俠」之後,我對這個頭銜愛不釋手,特別熱愛在各種情況下推書
包括在顧問會議跟客戶討論的過程,有個客戶痛並快樂著的跟我說: 跟 Soking 開會一次就被推了五本書,真是太值得了
我們有個慣例,每次開完客戶那邊的會議或者下課,會自己人再快速的覆盤一次,詢問每個人的觀察與收穫
想當然耳,這個時候實習生會需要問問題,我需要解答疑惑或者引導討論
唉呀,推書俠就是在此時會現身了!
例如我們經常在會議中會引用某些框架來跟客戶討論商業模式或者用戶行為
實習生就會問:「Soking 是怎麼知道這些框架的?」
怎麼知道?當然就是看書啊?
但其實我通常是先在現實面有累積了大量困惑,一方面平常就大量閱讀
這些困惑自然而然就會在閱讀過程與書中的知識相遇
這些討論過程我發現,許多我認為理所當然的底層知識,實習生可能聽過局部,但不了解來龍去脈
自己從頭講解太麻煩了,還是你自己看書吧,呼叫推書俠!
因此,最近一兩個禮拜,實習生就累積了 12 本書單,我也在此分享給各位朋友
【Soking 推薦給實習生的十二本書單】
- 《設計你的小習慣》:這是發展出行為設計的鼻祖,法格教授所提出的框架,法格教授的故事非常精采,在他之前心理學關於行為方面的研究沒有所謂的大統一理論,在史丹佛大學教書的法格教授的行為設計公式可以說影響了矽谷好幾代的創業者,成為現代產品設計師的基礎邏輯,像是原子習慣、勾癮效應,都是法格教授的徒子徒孫,俗話說吃果果拜樹頭,強力推薦這本被台灣版書名耽誤的絕世經典。
- 《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這本書介紹了友善使用者設計的整個發展史脈絡,從人機互動到 IDEO 發展出設計思考的過程,了解歷史我們才會知道自己處在整個大時代的何處,也才有辦法繼續探尋未來。
- 《成功竟然有公式》: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數據科學家寫的成功學,雖然聽起來很雞湯書,但這裡面拆解出的人類社會關於成功的秘密,居然充滿著各種心理學上的確認偏誤,不管是為了自我成長或者了解人類行為,我都很推薦一讀,裡面都是故事,讀起來很輕鬆。
- 《創新的用途理論》:每次我在教 UX 的時候,總是遇到很多朋友在煩惱公司並不重視用戶需求的觀點,那麼這本商業領域的聖經,正是使用企業經營者的角度來討論為什麼組織創新不應該憑運氣亂猜,其實從已經存在的使用者身上,就可以挖掘賺錢的祕密,獻給每一位渴望在組織內推動 UX 的夥伴,用這本書組織讀書會吧!
- 《快思慢想》:我每次提這本書,就會有人跟我嘴砲翻譯品質問題,但如果身為一個體驗設計的從業人員,不了解行為背後的系統一、系統二,我不知道用戶研究過程還可以用什麼基礎架構來分析人類行為的觀察,別再糾結了,這本書是基本功。
- 《雜訊》:也是康納曼的好書,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最大的收穫是「好的流程甚至比好問題更重要」,流程設計得好,可以大幅度幫助我們降低人類的確認偏誤。但其實我推實習生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實習生曾經被社會系的人嗆過設計思考的方法論不夠好,我就回說:「雜訊這本書裡面也嗆過社會科學的理論預測力很有限」,唉,真是殺敵一百,自損八十,我看我們別吵了。
- 《零偏見決斷法》:上面說了,好的問題決策流程,有時候比各種五花八門的技巧還重要。因為可以大幅度的消除人類的偏見。這本書就是教你怎麼在重要的決策問題上消除偏見。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本書在討論框架,不同領域的專家其實腦袋裡面自帶思考框架,你也可以說思考框架就是一種偏見,但是當我們抽象思考問題時,如果有機會切換不同的框架來評估問題,你的思考品質就可以超過大多數的人(因為大家都使用慣性在思考)。
- 《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這本書有很多有趣的心理學量表,就醬。
- 《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學習》:如果想了解人類的記憶原理,以及如何建構新的認知,這本科普書講得真棒!對於設計師來說雖然離直接應用工作有點遠,但其實我在設計訪談題目以及篩選問卷時,最常評估的事情就是這個問題能不能更簡單的幫助受測者提取記憶。總之也是基本功!
-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實習生開始跟我討論產品設計的道德議題,這個問題需要先認識道德是什麼,它在人腦之中是如何形成思考框架,不然起手式就談道德實在是有點困難,海德大師是神,他這本書很棒,但是書名很爛。
- 《象與騎象人》:又是海德大師的顛峰之作,此書可以跟《快思慢想》互為補充,我認為友善使用者並不是產品設計的終點,相對的正向心理學所強調的理念,讓人們建立擁有幸福的能力,是我更欣賞的產品設計理念,總之這本書是基礎功。
以上書單,分享給你
有興趣閱讀的話,也很歡迎跟我分享你的心得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