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12.24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圓悟曰: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從上皆稱改過為賢,不以無過為美。

故人之行事,多有過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

惟智者能改過遷善。而愚者多蔽過飾非。

遷善則其德日新,是稱君子。飾過則其惡彌著,斯謂小人。

是以聞義能徙①,常情所難,見善樂從,賢德所尚。望公相忘於言外可也。」

《與文主薄》

【注釋】

①聞義能徙:徙,遷徙。意謂聽到了道理能夠潛移默化,改過遷善。《論語·述而》記孔子說:「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人非聖賢,誰沒有過錯?只要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及時把它改正過來,這是再好不過的了。

自古以來,聖賢都稱讚那些勇於改過的人為賢德,卻從不曾讚美過那些自以為沒有錯誤的人。

因此人們在處理各種事務中,經常會發生差錯,這無論是賢人君子或者愚民凡夫都難於避免。所不同的是,有智慧的人能改過自新,從過失中吸取教訓。而愚癡的人卻總是處處遮掩錯誤,這樣便失去改正錯誤的良機。

因此若能改過遷善,他的德業必將一天比一天進步,這就稱為君子。不肯承認錯誤、想掩過飾非的人,必將一錯再錯,他的惡跡就會更加明顯,這就叫做小人。

當然,聽到善言當下就能改變過來,這是常情所難得,倘若見到他人行善自己馬上跟著做,這是聖賢所崇尚的。希望你能夠明白我的言外之意,那就很好了。」

raw-image

良因贊曰:

眾人都仰慕君子,但卻同時也習慣於蔽過飾非。

主要就是認為惡習已定型,無法更改。

當憶念永嘉《證道歌》所說: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當達妄本空知真本有,而不隨妄轉時;

煩惱習氣終將漸漸回復清淨本然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謪;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這一篇講五善,五善行為,聖人的五善行為,愛其資與不愛其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人生的旅程中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但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時卻有不一樣的態度。有些人犯錯後選擇逃避;而有些人則會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聖經》中的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人還是會犯錯。雖然他一開始不敢面對錯誤,但後來卻虛心認罪並誠心悔改,這樣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Thumbnail
人生的旅程中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但每個人在面對錯誤時卻有不一樣的態度。有些人犯錯後選擇逃避;而有些人則會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聖經》中的大衛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但即便是這樣的人還是會犯錯。雖然他一開始不敢面對錯誤,但後來卻虛心認罪並誠心悔改,這樣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Thumbnail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裡仁第四)。 黨,類別。人的過錯,有不同類別。有大錯有小錯;有原則性過錯和一般過錯;有主觀性錯誤,壞心辦壞事;有客觀性錯誤,好心辦壞事或無心之錯。等等。   此話可有兩種解釋。一說,人的過錯,各種各樣。通過對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有的人犯錯,就覺得:「我一輩子沒用,我沒希望了! 淨土你們去就好了,我就準備到地府排隊等著人家來辦我好了。」這些是你自己想的,根本不懂佛法才會這樣。懺悔、改過、求復戒,馬上就是又變成第一清淨。但是也有一種,做過罪惡「覆藏」,他掩藏起來、掩蓋起來不讓人家知道,自以為高明,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Thumbnail
有的人犯錯,就覺得:「我一輩子沒用,我沒希望了! 淨土你們去就好了,我就準備到地府排隊等著人家來辦我好了。」這些是你自己想的,根本不懂佛法才會這樣。懺悔、改過、求復戒,馬上就是又變成第一清淨。但是也有一種,做過罪惡「覆藏」,他掩藏起來、掩蓋起來不讓人家知道,自以為高明,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經莊嚴論》云:「聞後具智慧,若謗所聞法現種種身相,愚者為何作。」聽聞正法以後會生出智慧,但是你又去謗毀、否定正法,還現種種的身相,這就是真的是愚痴至極的人。我們凡夫眾生,在學佛修行的人要特別小心,不小心沾上這些惡業因果,有的時候長劫都在受報自己都不知道。
Thumbnail
人的心如果奸巧詭詐,就自以為很高明,其實不用這麼覺得。「上天不從,諸天不從。」諸天神聖只要有一尊認為你是奸巧人,用心機詭詐之人。祂念頭一動,就把你的前途給改掉了。我們要做到「人心合天心,順佛意。」這就是有修。這個人修到他的心,上天看了都歡喜,諸佛都覺得都稱許,都覺得:「你做得還不錯,屬於善。」...
Thumbnail
人的心如果奸巧詭詐,就自以為很高明,其實不用這麼覺得。「上天不從,諸天不從。」諸天神聖只要有一尊認為你是奸巧人,用心機詭詐之人。祂念頭一動,就把你的前途給改掉了。我們要做到「人心合天心,順佛意。」這就是有修。這個人修到他的心,上天看了都歡喜,諸佛都覺得都稱許,都覺得:「你做得還不錯,屬於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