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05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14.12.15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靈源曰:

「先哲言學道,悟之為難。

既悟,守之為難。

既守,行之為難。

今當行時,其難又過於悟守。

蓋悟守者,精進堅卓,勉在己躬而已。

惟行者,必等心死誓,以損己益他為任。

若心不等,誓不堅,則損益倒置,便墮為流俗阿師,是宜祗畏。」

《與虞察院書》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惟清禪師說:

「古德曾說:學道的人要修到證悟自心,確實有相當的難度。既悟之後,要能常常持守,令功德善根增進不退,尤其不易。既能持守,又要行此道法、接引眾人,那就更是難上加難。

為什麼說行道比守道、悟道還要難呢?因為悟道和守道,只要你能做到精進不退,自然有工夫純熟、打成一片的時候。這時繼續勉力修持,堅卓不屈,不二其志,只要自己不懈不怠自能守道。

惟有行道這件事,必須要有怨親平等的觀念,要有為法忘軀的誓願,要有損己益人的胸懷,這樣才能勝任。如果心不平等,誓願不堅定,本來是要損己益人,反而變成了損人益己,不但不能光揚祖道,而自己也淪為流俗阿師。所以對於行化一事,應懷著敬慎而有所畏懼的態度。」

raw-image

良因贊曰: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是大乘行者所應隨學,卻也是難行之事。

只因我執不除,愛憎取捨之心不放所以難。

唯有等心死誓,以損己益他為任方能克功;

等心,即是怨親平等,皆莫當真,以善惡因緣無定故。

死誓,眾生皆我過去生父母,因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之事,遠重於小我。

道理了解後,再來就是歷事煉心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灑掃畢,老和尚喚傳某師過去,對傳某師開示說:「我們修苦行是在藉各種事境,磨煉我們不起無明煩惱,洗除習氣,鍛煉做人做事的各種能耐,並不是要做什麼勞力事才叫做苦行,打破對一切順逆境的分別,就是在修苦行。 出家就是要吃苦受苦,只有在苦中才能開發智慧。」 「妄想多的人,須要做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廣欽老和尚語錄:良因法師 著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傳某師與傳某師在客堂談及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眾生,都希望能夠離苦得樂。我們學佛了,當然也是承襲這樣的思想。 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人總希望得到果,卻沒有去觀察他的因, 要知「如是因、如是果」,沒有正確的因,其他都是空談。 上述的開示中,有兩個重點: 一者修苦行,二者多念佛。前者是精神,後者是實踐。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5.6.6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曰: 「為道不憂,則操心不遠。處身常逸,則用志不大。 古人歷艱難,嘗險阻,然後享終身之安。 蓋事難則志銳,刻苦則慮深,遂能轉禍為福,轉物為道。 多見學者,逐物而忘道,背明而投暗。 於是飾己之不能,而欺人以為智。強人之不逮,而侮人以為高。 《與秀紫芝書》
Thumbnail
2014.12.15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先哲言學道,悟之為難。 既悟,守之為難。 既守,行之為難。 今當行時,其難又過於悟守。 蓋悟守者,精進堅卓,勉在己躬而已。 惟行者,必等心死誓,以損己益他為任。 若心不等,誓不堅,則損益倒置,便墮為流俗阿師,是宜祗畏。」 《與虞察院書》
Thumbnail
2014.12.15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先哲言學道,悟之為難。 既悟,守之為難。 既守,行之為難。 今當行時,其難又過於悟守。 蓋悟守者,精進堅卓,勉在己躬而已。 惟行者,必等心死誓,以損己益他為任。 若心不等,誓不堅,則損益倒置,便墮為流俗阿師,是宜祗畏。」 《與虞察院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27 良因法師 隨筆 真淨謂舒王曰: 「日用是處力行之,非則固止之。 不應以難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難,掉頭弗顧,安知他日不難於今日乎。」 《日涉記》 【演蓮法師譯文】 真淨禪師對王安石說: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合情合理的事,便要盡心盡力去做,若是不合情理的事則應堅決停止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28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曰: 利生傳道,務在得人。而知人之難,聖哲所病。 聽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遺其才。 自非素與交遊,備詳本末,探其志行,觀其器能,然後守道藏用者,可得而知。 沽名飾貌者,不容其偽。縱其潛密,亦見淵源。 夫觀探詳聽之理,固非一朝一夕之所能。 《圓悟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