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應該學會跳動立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事實發生改變,我就會改變想法,那您呢?」
上一篇我們說到雙重標準。
事實上,這個世界對於矛盾、前後不一的人,總給予一種不信任的指責。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核心立場,在支持與反對之間變來變去、在環保與經濟之間跳來跳去、在資方與勞方之間改來改去,那似乎這個人就不太值得信賴。
這樣的質疑沒有問題,我們的所作所為確實影響著我們的說服力,一個人如果總說自己支持環保,卻總是坐飛機與一次性餐具,那支持度會大打折扣;如果一個領袖總講人權與自由,卻對反抗者大肆搜查,那也會為人諷刺。

既然如此,改變立場有甚麼好處呢?

那就是培養試錯的科學精神。
實際上,任何一個成熟的科學家,他們心裡都知道,自己的所有理論假設與研究成果,有一天都有可能被推翻。也就是說,科學的相信,是暫時的、是可證偽的(Falsifiability),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的觀點是可能出錯的,那我們會認為他具有科學精神。
而我們在辯論教育的第一步,往往就是先請學生放下立場,用抽籤決定正反方,因為絕大多數同學的立場,都只是不虔誠、無來由的信仰而已。
辯論的第一題往往是死刑存廢,初學者在處理題目時,往往只是依靠社會新聞給人的觀感,搭配「一命換一命」、「天賦人權」等概念。
但實際上,不論是對於政策也好、價值觀也罷,都沒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我們之所以站在支持或反對的觀點上,很有可能只是了解的不夠豐富。但這本身其實是可惜的,尤其在後真相時代(post-truth politics),我們被資訊洪流侵襲,在立場先於事實的情況下,最後只得到了片面的資訊。

要能多方吸收的方式其實很簡單。

就是不斷轉換立場。
一旦經過抽籤決定立場,你有時會需要支持一個不太熟悉的族群,那你必須先認識他們。轉換立場的好處在於,當我們能夠吸收不同立場的資訊後,對於一件事情的評價往往可以更充分。
這就是為什麼,很常有人自詡是中立理性,但如果他在做選擇時,想都沒有想過其他答案,這份中立也容易令人質疑。反之,若一個人擁有足夠的知識與體驗,這時他的選擇就成為了更堅定、更扎實的聲音。
所以,說服力會因為「量變導致質變」,在書評上,閱讀多的人比少的人更可信;在影評上,觀影多的人比少的人更可信,樣本這件事,多少決定了我們是不是一個擁有判斷力的人。
改變立場,就是協助自己吸收更多資訊、處理更多樣本,在對方是有道理的、講道理的前提下,我們能學到更多。

你依然可以有核心價值。

別誤會,堅持己見是美德,但在堅持之前,我們應當先檢驗自身是否有匹配的涵養,在表達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看,如果我這麼有道理、那為什麼對方跟我的立場不一樣?除了他們沒想到、他們不懂以外,還有沒有一些更可靠的答案?
而在社會中,或許我們不該把修正視為「打臉」,實際上,認錯既不可恥、抑不可笑,而轉換自己的想法,更不是一件該為人不齒、覺得難堪的事,這只會讓人們產生無謂的堅持,鼓勵從善如流、培養服善之勇,或許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缺乏的。
avatar-img
16會員
1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說樹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很多人會把無法解釋標準的人簡化成「明知故犯、非笨即壞」。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與我們角度不同的人多的是,而他們並非「不是笨就是壞」。 反之,很多人只是與我們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如果我們指著一隻貓,說:「這是一杯水」。 那或許有巧思的人會想:喔這是在說貓像是流體,可以鑽來鑽去。 或許剛看完災難片的人會想:這該不會是在說貓身體內有很多水分,如果迫不得已,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杯水嗎? 而我知道,你只會覺得:胡說,貓就是貓,哪是水。
很多人會把無法解釋標準的人簡化成「明知故犯、非笨即壞」。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上與我們角度不同的人多的是,而他們並非「不是笨就是壞」。 反之,很多人只是與我們有不同的價值取向。
如果我們指著一隻貓,說:「這是一杯水」。 那或許有巧思的人會想:喔這是在說貓像是流體,可以鑽來鑽去。 或許剛看完災難片的人會想:這該不會是在說貓身體內有很多水分,如果迫不得已,我們可以把他當成一杯水嗎? 而我知道,你只會覺得:胡說,貓就是貓,哪是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章探討了在選擇是否要堅持自己的看法或立場時的一些智慧,包括真實性、爭論的必要性以及對名譽和利益的影響。只有在必要時,我們才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並確保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自己。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當你對某件事情的看法非常堅定,沒有人能動搖你的信念。這樣的人常被認為是頑固的,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呢?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本文章探討了在選擇是否要堅持自己的看法或立場時的一些智慧,包括真實性、爭論的必要性以及對名譽和利益的影響。只有在必要時,我們才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並確保有充分的證據來支持自己。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