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0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渡河的人,他的生命全繫在舟船,萬一舟船傾覆,便難免落水淹溺。
由此可知,出家人如果本身沒有高尚的道德操守,想要依仗外來的權勢,來抬高自己的名望地位以傲視他人,
有朝一日業盈福盡,失去了權勢,同樣難免有墮落顛溺的危險。」
良因贊曰:
記得剛出家時,我 師父說:
「良因師,你要告訴自己,出家就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衝」,
出家久了,慢慢體會這話確實有道理。
倘若覺得還有甚麼退路,
當遇到障礙時,可能就退回去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有何可恃?
世間的福報等,皆是無常敗壞之法;
唯有三寶,才是真實之依怙。
萬緣放下,方能感應三寶加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禪林寶訓》 2014.5.3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初遊廬山。圓通訥禪師一見,直以大器期之。 或問:「何以而知之?」 訥曰:「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 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 《九峰集》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問居訥禪師:「何以一見面便知此人將成大器?」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禪林寶訓》 2014.4.27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凡人所為之惡,有有形者,有無形者。 無形之惡,害人者也;有形之惡,殺人者也。 殺人之惡小,害人之惡大。 所以游晏中有鴆毒,談笑中有戈矛,堂奧中有虎豹,鄰巷中有戎狄。 自非聖賢,絕之於未萌,防之以禮法,則其為害也,不亦甚乎。」
禪林寶訓 2014.4.26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太史公讀《孟子》,至梁惠王問: 何以利吾國?不覺置卷長歎,嗟乎!利,誠亂之始也。 故夫子罕言利,常防其原也。 原者,始也,尊崇貧賤,好利之弊,何以別焉?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則法亂;在私者,以欺取利則事亂。 事亂則人爭不平,法亂則民怨不服。
《禪林寶訓》卷上 001 2014.4.19.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嵩和尚曰: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 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 伯夷叔齊,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 桀紂幽厲,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 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
《禪林寶訓》 2014.5.4 良因法師 隨筆 仁祖皇祐初,遣銀璫小使,持綠綈尺一書,召圓通訥住孝慈大伽藍。 訥稱疾不起,表疏大覺應詔。 或曰:「聖天子旌崇道德,恩被泉石,師何固辭?」 訥曰:「予濫廁僧倫,視聽不聰,幸安林下,飯蔬飲水, 雖佛祖有所不為,況其他也?」 先哲有言:「大名之下,難以久居。
《禪林寶訓》 2014.5.3 良因法師 隨筆 大覺璉和尚,初遊廬山。圓通訥禪師一見,直以大器期之。 或問:「何以而知之?」 訥曰:「斯人中正不倚,動靜尊嚴, 加以道學行誼,言簡盡理,凡人資稟如此,鮮有不成器者。」 《九峰集》 【演蓮法師譯文】 有人問居訥禪師:「何以一見面便知此人將成大器?」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禪林寶訓》 2014.4.27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凡人所為之惡,有有形者,有無形者。 無形之惡,害人者也;有形之惡,殺人者也。 殺人之惡小,害人之惡大。 所以游晏中有鴆毒,談笑中有戈矛,堂奧中有虎豹,鄰巷中有戎狄。 自非聖賢,絕之於未萌,防之以禮法,則其為害也,不亦甚乎。」
禪林寶訓 2014.4.26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太史公讀《孟子》,至梁惠王問: 何以利吾國?不覺置卷長歎,嗟乎!利,誠亂之始也。 故夫子罕言利,常防其原也。 原者,始也,尊崇貧賤,好利之弊,何以別焉?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則法亂;在私者,以欺取利則事亂。 事亂則人爭不平,法亂則民怨不服。
《禪林寶訓》卷上 001 2014.4.19.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嵩和尚曰: 「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 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 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 伯夷叔齊,昔之餓夫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喜; 桀紂幽厲,昔之人主也,今以其人而比之,而人皆怒。 是故學者,患道德之不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受過訓練的心就像老人家一樣,是羸弱的、虛弱的。那麼虛弱的心你要去鍛煉它,你不能說,我反正累了,我就坐著,常常坐;或者拿個拐杖做依託,依託久了之後,你的心就更加沒力量。 你現在身心健康的時候,心的力量尚且不夠,就更不用說奢望病重的時候甚至臨終的時候,你的佛號還念得出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德性高超的老智者,有一天行走在路上,冷不防被一名嫉妒心重的同道友人吐口水,老智者剛好被一旁事物吸引而停住腳步,所以不礙事。老智者繼續往前走,這位同道友人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沙灑向老智者,剛好一陣強風吹來,那把沙全灑向友人自己,老智者一樣乾乾淨淨不礙事。 老智者對那名氣沖沖的道友說了一句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受過訓練的心就像老人家一樣,是羸弱的、虛弱的。那麼虛弱的心你要去鍛煉它,你不能說,我反正累了,我就坐著,常常坐;或者拿個拐杖做依託,依託久了之後,你的心就更加沒力量。 你現在身心健康的時候,心的力量尚且不夠,就更不用說奢望病重的時候甚至臨終的時候,你的佛號還念得出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困斃,行棋者,無處可動,判負。 化險,渡河人,有驚無險,得生。 困斃,修行僧,犯戒失德,出門。 化險,小說家,筆鋒妙轉,得道。 在文字凝聚能力裡,每一段的精妙都有它的故事在其中。知道文字不知道真義,我覺得這就不是次生思考。出家人其實可以有現時報次生思考的,不是破戒出門。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從前有一位德性高超的老智者,有一天行走在路上,冷不防被一名嫉妒心重的同道友人吐口水,老智者剛好被一旁事物吸引而停住腳步,所以不礙事。老智者繼續往前走,這位同道友人又從地上抓起一把沙灑向老智者,剛好一陣強風吹來,那把沙全灑向友人自己,老智者一樣乾乾淨淨不礙事。 老智者對那名氣沖沖的道友說了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