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08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2014.5.9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圓通訥和尚曰:

「躄者命在杖,失杖則顛。

渡者命在舟,失舟則溺。

凡林下人,自無所守,挾外勢以為重者,

一旦失其所挾,皆不能免顛溺之患。」

《廬山野錄》


【演蓮法師譯文】

圓通居訥和尚說:

「跛腳的人,他的行動全靠枴杖支撐著,一旦失去枴杖的支撐就會摔倒。

渡河的人,他的生命全繫在舟船,萬一舟船傾覆,便難免落水淹溺。

由此可知,出家人如果本身沒有高尚的道德操守,想要依仗外來的權勢,來抬高自己的名望地位以傲視他人,

有朝一日業盈福盡,失去了權勢,同樣難免有墮落顛溺的危險。」

raw-image

良因贊曰:

記得剛出家時,我 師父說:

「良因師,你要告訴自己,出家就沒有退路,只能往前衝」,

出家久了,慢慢體會這話確實有道理。

倘若覺得還有甚麼退路,

當遇到障礙時,可能就退回去了。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有何可恃?

世間的福報等,皆是無常敗壞之法;

唯有三寶,才是真實之依怙。

萬緣放下,方能感應三寶加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15.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高菴臨眾必曰:『眾中須知有識者。』 予因問其故。 高菴曰:『不見溈山道:舉措看他上流,莫謾隨於庸鄙。』 平生在眾,不沈於下愚者,皆出此語。 稠人廣眾中,鄙者多,識者少。鄙者易習,識者難親。 予終身踐其言,始得不負出家之志。」 《廣錄》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高菴臨眾必曰:『眾中須知有識者。』 予因問其故。 高菴曰:『不見溈山道:舉措看他上流,莫謾隨於庸鄙。』 平生在眾,不沈於下愚者,皆出此語。 稠人廣眾中,鄙者多,識者少。鄙者易習,識者難親。 予終身踐其言,始得不負出家之志。」 《廣錄》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晦菴光和尚①曰: 「予弱冠之年②,見獨居士③言: 『中無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語宜終身踐之,聖賢事業備矣。』 予佩其語,在家修身,出家學道, 以至率身臨眾,如衡石之定重輕,規矩之成方圓。 捨此,則事事失準矣。」 《廣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2015.12.8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謂晦菴光和尚①曰: 「予弱冠之年②,見獨居士③言: 『中無主不立,外不正不行。此語宜終身踐之,聖賢事業備矣。』 予佩其語,在家修身,出家學道, 以至率身臨眾,如衡石之定重輕,規矩之成方圓。 捨此,則事事失準矣。」 《廣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Thumbnail
2013/3/2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西方確指》: 「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在今日決不是牽郎拽弟,打哄過日之時矣。道業未成, 無常至速,急宜斂迹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良因曰: 隨順流俗,縱任習氣,那是毫不費力的; 若欲逆流而上,則須信念堅定。
Thumbnail
2013/3/27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西方確指》: 「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 在今日決不是牽郎拽弟,打哄過日之時矣。道業未成, 無常至速,急宜斂迹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良因曰: 隨順流俗,縱任習氣,那是毫不費力的; 若欲逆流而上,則須信念堅定。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Thumbnail
2014.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 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 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 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 惟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 如琅琊和尚①,往蘇州看范希文②。
Thumbnail
2014.12.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近世作長老,涉二種緣。多見智識不明,為二風所觸,喪於法體。 一應逆緣,多觸衰風。二應順緣,多觸利風。 既為二風所觸,則喜怒之氣交於心,鬱勃之色浮於面。 是致取辱法門,譏誚賢達。 惟智者善能轉為攝化之方,美導後來。 如琅琊和尚①,往蘇州看范希文②。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學者舉措不可不審,言行不可不稽。 寡言者未必愚,利口者未必智。鄙樸者未必悖,承順者未必忠。 故善知識不以辭盡人情,不以意選學者。 夫湖海衲子,誰不欲求道。於中悟明見理者,千百無一。 其間修身勵行,聚學樹德,非三十年而不能致。 物既如此,人亦宜然。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8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 嘆息久之曰:「勞生如旅泊,住則隨緣,去則亡矣。彼所得能幾何? 爾輩不識廉恥,干犯名分,污瀆宗教,乃至如是。 大丈夫志在恢弘祖道,誘掖後來,不應私擅己慾,無所避忌,謀一身之禍,造萬劫之殃。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良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10.8 良因法師 隨筆 英邵武每見學者,恣肆不懼因果。 嘆息久之曰:「勞生如旅泊,住則隨緣,去則亡矣。彼所得能幾何? 爾輩不識廉恥,干犯名分,污瀆宗教,乃至如是。 大丈夫志在恢弘祖道,誘掖後來,不應私擅己慾,無所避忌,謀一身之禍,造萬劫之殃。 《壁記》 【演蓮法師譯文】 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