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最高學以致用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腦海裡常會跑出一些自認為還不錯的想法,有時候滿想分享給別人的,但總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常常想要讓自己思考的更完整的時候,再跟別人分享

很多時候想把腦海中的想法寫成文章,但每當開始動筆,就發現想寫的東西越來越多,文章變得越來越長,然後用字就開始便的艱澀難懂,自己都覺得詞不達意,最後就會想著我應該要先寫出完美的文章時,才來跟別人分享,然後就放棄了

自從開始分想讀完書後的感受與心得,以及介紹書的內容,前陣子突然有朋友問我要不要組個讀書會時,我才發現,自己雖然把書讀完了,但真的還沒辦法說要來組織個讀書會,甚至跟別人「講書」、「帶工作坊」了

【用簡單的方法,立刻就能實踐】

不過《OUTPUT》這本書給了我一個方向,除了能系統化自己書寫心得的脈絡之外,還發現許多之前沒有想過的盲點和特別的觀點

讀日本人寫的書真的輕鬆,用最淺顯易懂的方法與例子,讓OUTPUT融入在生活之中,又搭配大量的圖片解說來加深印象,一個主題、一個單元、1~2頁,認真讀可以快速吸收大量知識,閱讀中需要中斷或者未來忘記了,隨時翻個幾頁也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體悟

其中有兩個篇章讓我印象深刻,而且是能馬上就能實踐的行動,一個是不管怎樣先做再說的「勞動興奮」,另一個是意識到自己「能夠掌控」時,我們對抗壓力的能力就會隨之提高

【勞動興奮-只要開始 5分鐘,我們就能會啟動勞動開關,你會發現,開始前的懶惰一掃而空

拖延,相信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會有的症狀,不論它來自於你的心裡抗拒、身體疲勞,我們總是在當下享受那拖延的刺激感,然後在事後承受深深的罪惡感,就像在讀這本《OUTPUT》前,我知道自己要好好學習書裡的方法,卻一拖延著無法打開它,而當我真的翻開第一頁時,我卻欲罷不能,一口氣就讀了一半以上,所以真的在事情開始前,不要想太多,先做就對了

【說出來-只要知道自己有能力控制,就能減輕壓力對我們的影響

有兩隻老鼠被放在不同的兩個箱子,都給予相同的電擊,其中一個箱子裡有停止電擊的踏板,裡面的老鼠學會了在電擊時踩下踏板就能停止電擊,兩隻老鼠受到的電擊次數一樣,最後,什麼都不能做的老鼠,因為壓力導致潰瘍、體力衰退,而有踏板的老鼠卻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我們和這兩隻老鼠一樣,如果知道自己能夠控制、有所選擇,那麼我們就能不再只是默默的承受壓力,那麼,我們要如何知道自己能夠控制、有所選擇呢?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它「說出來」

雖然你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你的困擾,但當我們開了口請教他人、找個人聊一聊,就是一種OUTPUT,你請教的人也許是位心理諮商師、生涯諮詢師,或者是有經驗的導師、前輩、學長姊,甚至就算只是你的朋友,只要他們知道了你的困少,就可以提供你他們的專業、經驗,或者是憑著對你個人的了解來給你建議

因此若你有著困擾、遭遇到困境或者承受著壓力,請不要再一味的忍耐、壓抑自己的心情感受與想法,找到人問一問聊一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輸出很簡單,在日常生活練習OUTPUT】

雖然作者在書裡沒有這樣分配,但我自己覺得,作者把整個方法分成了「輸出前的心態」、「輸出中的方法」、「輸出後的深化」,一步一步引導我們習慣有意識的OUTPUT,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不斷的練習

輸出其實可以透過很輕鬆的方式,我們日常中一直都在做的:笑、哭、打招呼、塗鴉、感謝、拒絕都可以是OUTPUT,書裡用很清晰簡單的介紹要如何讓這些小小的輸出發會最大的功效,讓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練習OUTPUT

像是這篇文章,我就運用了幾個的OUTPUT方法,像是「寫讀書心得應該要有BEFORE-FOUND-TO DO的格式」、「先完成30分的作品,再慢慢琢磨到100分」以及「不要再不好意思」,這完全改掉了我以前想寫卻寫不出來、想分享但永遠分享不完的盲點

如果你一直有想說的話、想做的事、想表達出來的靈感,卻一直壓抑著、拖延著、放在心裡雕琢著?《OUTPUT》可以讓你有簡單實踐的方法,也可以從細微的小事開始練習,總之先行動了再說,行動就能找到改善的方法,一起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就的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杰慷的沙龍
29會員
37內容數
什麼是你在乎的?什麼是你覺得重要的?什麼又是你不能妥協的?那個最終你無法放棄的東西,就是你重要的價值觀,釐清價值觀不僅能更勾勒出我們自己的面貌,在面對人生選項時,也會是我們做出選擇的依據
林杰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3/25
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迷惘,常常我們還無法釐清自己的問題,就會接收到許多否定,許多人無法理解你的迷惘,疑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認為你就是想太多了,這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掉入悲觀的漩渦,讓你覺得你自己很奇怪?也許大家不懂、也許沒有人在乎,但是生涯諮詢師在乎你在乎的事,讓生涯諮詢陪伴你轉換成更美好的人生
Thumbnail
2023/03/25
當我們開始對自己的人生迷惘,常常我們還無法釐清自己的問題,就會接收到許多否定,許多人無法理解你的迷惘,疑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認為你就是想太多了,這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掉入悲觀的漩渦,讓你覺得你自己很奇怪?也許大家不懂、也許沒有人在乎,但是生涯諮詢師在乎你在乎的事,讓生涯諮詢陪伴你轉換成更美好的人生
Thumbnail
2023/03/18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2023/03/18
【你有什麼問題?】 先好好地把問題寫下來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你的狀況 才有能夠重組與跳脫的框架 【框架不是一定要打破,跳脫只是為了重組】 【問問題的人,聽問題的人】
Thumbnail
2023/03/11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2023/03/11
我們的生命越活越長,世界卻越來越不確定,當上一個世代的人生經驗無法套用在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規劃我們的人生? 【不再適用的三階段人生】 三階段人生的分界很清楚:在6歲到大約22歲學習,在22歲踏入職場,在65歲退休,平均活到70多歲,過完一個還不錯的人生。 【多重階段生涯轉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習慣是把雙面刃,有人藉原子習慣向上成長,改變人生;必定也有人因習慣養成劣習,無法翻身。人生要馬躍起要馬墜落,哪來那麼多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然而從自身檢視起,可以很輕易地發現,當習慣了寫作停更的我,現在提起筆來是如此舉「手」維艱,而若我想再奮力躍起,或許也就只剩繼續寫、持續寫一途。
Thumbnail
習慣是把雙面刃,有人藉原子習慣向上成長,改變人生;必定也有人因習慣養成劣習,無法翻身。人生要馬躍起要馬墜落,哪來那麼多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然而從自身檢視起,可以很輕易地發現,當習慣了寫作停更的我,現在提起筆來是如此舉「手」維艱,而若我想再奮力躍起,或許也就只剩繼續寫、持續寫一途。
Thumbnail
❤️閱讀之後,如何化【知道】為【做到】呢? 這次挑了這本《少就是力量》,其實,這本書從買回家,反反覆覆被我看了好多次,反覆看原因是我內心一直有想培養的習慣,但是,想馬上養成並不容易,剛開始以為這一本斷捨離的書,可以協助解決內心的困擾,後來發現減法的道理,套在看待人生也是可以,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很多
Thumbnail
❤️閱讀之後,如何化【知道】為【做到】呢? 這次挑了這本《少就是力量》,其實,這本書從買回家,反反覆覆被我看了好多次,反覆看原因是我內心一直有想培養的習慣,但是,想馬上養成並不容易,剛開始以為這一本斷捨離的書,可以協助解決內心的困擾,後來發現減法的道理,套在看待人生也是可以,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很多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想終結拖延症?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Thumbnail
大概從大學畢業後,腦海裡常會跑出一些自認為還不錯的想法,有時候滿想分享給別人的,但總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常常想要讓自己思考的更完整的時候,再跟別人分享 【用簡單的方法,立刻就能實踐】 【勞動興奮】 只要開始 5分鐘,我們就能會啟動勞動開關,你會發現,開始前的懶惰一掃而空 【說出來】
Thumbnail
大概從大學畢業後,腦海裡常會跑出一些自認為還不錯的想法,有時候滿想分享給別人的,但總是覺得不好意思,所以常常想要讓自己思考的更完整的時候,再跟別人分享 【用簡單的方法,立刻就能實踐】 【勞動興奮】 只要開始 5分鐘,我們就能會啟動勞動開關,你會發現,開始前的懶惰一掃而空 【說出來】
Thumbnail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Thumbnail
作者在工作後的閒暇時間,透過進修和學習更大地拓展自己的舒適圈。即便初衷並非為了轉職,卻累積出專屬個人的競爭力。多數人在下班空閒後,雖有理想卻總淪為空想,多數的規劃因為生活疲憊,意外發生或是惰性拖累,引領我們就這樣屈服於安逸中。倘若你也有相似的情況,邀請你一同在這本書中,從作者的經驗看到改變的可能!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發行電子報,持續 13 年;每天更新 Facebook,持續 8 年;每天更新 YouTube,持續 5 年;每天寫作 3 小時以上,持續 11 年;每年平均出版 2~3 本書,連續 9年。 那麼,你應該會認為這個人是工作狂,每天勤奮不懈甚至熬夜產出吧?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也是一位每天堅持輸出寫文章的網路部落客,至今都還有在更新:樺沢紫苑公式ブログ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精神科醫生:樺澤紫苑 Shion Kabasawa,也是一位每天堅持輸出寫文章的網路部落客,至今都還有在更新:樺沢紫苑公式ブログ
Thumbnail
一看書名,我不知你的想法是否跟我一樣(難道又是本雞湯文?) 但仔細一讀發現本書用幾個面向地成功說服我(這點我覺得在寫作上也是很重要的技巧) 從問題出發,列出16個工作生活中的負面因子,看得我超有共鳴(中了好多點~慘!) 提出解方並佐證腦科學、研究、專家佐證,就讓他的內容更有說服力。 《起床篇》
Thumbnail
一看書名,我不知你的想法是否跟我一樣(難道又是本雞湯文?) 但仔細一讀發現本書用幾個面向地成功說服我(這點我覺得在寫作上也是很重要的技巧) 從問題出發,列出16個工作生活中的負面因子,看得我超有共鳴(中了好多點~慘!) 提出解方並佐證腦科學、研究、專家佐證,就讓他的內容更有說服力。 《起床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