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把雙面刃,有人藉原子習慣向上成長,改變人生;必定也有人因習慣養成劣習,無法翻身。人生要馬躍起要馬墜落,哪來那麼多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然而從自身檢視起,可以很輕易地發現,當習慣了寫作停更的我,現在提起筆來是如此舉「手」維艱,而若我想再奮力躍起,或許也就只剩繼續寫、持續寫一途。
每當想好好記錄生活的軌跡,卻敗給自己的惰性及心魔,時間不夠一直是個很輕便的藉口,我們都常喊自己多忙,所以沒時間將生活記錄下來,實則有的是時間,只是被我們到處挪用,就是不肯拿來紀錄,久而久之還產生了心魔。
反正有沒有寫都只是自嗨,何必那麼辛苦?
不再輸出→好像不會怎樣齁→忘了怎麼輸出→嘗試輸出→害怕輸出→不再輸出。
直接落入墜落的飛輪,明明有好多想寫的內容,在鍵盤上敲敲打打,打了又刪,來回數回合。當習慣了停止輸出,就如同思考在大腦中便秘,即便你多用力,東西就是出不來,而便祕有藥醫,對輸出的恐懼與無力該如何修復?
【職人觀點】如何提升思考的層次? 中最觸動我的一節內容為
思考習慣的養成,比思考的質與量更為重要
從冰山理論看來,我發現害怕輸出的內容質量不佳是我停止輸出的底層原因,而面對這份恐懼的方法竟如此土炮,那就是不斷地做好思考紀錄、留下思考的軌跡。而持續輸出的過程,不但能幫助我思考,也能幫我減輕墜落之感。
最近在看Jim Collins的《Good to Great》,原因是看了 One-Forty Methods 在說明組織策略與定位章節裡的引薦,激起拜讀這本已出版20多年經典好書的欲望,我記得我在商業思維課堂中曾問過 我是老查 企業有沒有通用的策略模式(60分版本)? 查叔的回覆是: 競爭策略不會有「60分版本」,因為60分就輸了呀 !
而這本書的答案是「策略就是選擇自己不做什麼。」
人生的選擇很多,而生為欲求不滿又貪婪的人類總是什麼都想要,但真正的策略或許就如同書中所提「堅持把事做好的刺蝟,往往勝過一心多用的聰明狐狸」,懂得取捨與堅持的人,才能邁向卓越;而現在的我或許只要專注在持續輸出這件事情上,或許就能發揮減緩墜落、向上躍起的綜效人生!
朱騏 的新書 知識複利筆記術:卡片盒筆記法的數位應用實戰指南 開賣不久已榮登博客來排行榜,聽了一場卡片盒筆記法的講座後,對於輸出文章真的很有幫助,雖然我還沒有開始實踐,但這片文章便是用相似的邏輯完成的,期待自己有一天能更深入卡片盒筆記法的精髓,用更短的時間完成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