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ies of Caring〉孩子生病都是我的錯?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孩子發病其實不是受苦的起始點,而是在家人的相處上,彼此影響情緒,生活變得既混亂又痛苦。」十幾年前,接受訪問的志工媽媽得知了孩子的診斷,在往後的日子裡,一直被內疚跟自責打趴在地,壓得都喘不過氣來。但是志工媽媽告訴我們,希望藉由這場訪問可以讓更多的家屬知道有路可走,她說的不是堅強母親帶著孩子走向康復的故事,而是一位既自責又脆弱的母親開始學著跟孩子相處,學著照顧自己的真實經歷。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心裡面就決定好要跟這個孩子共同築一個夢,從小學到大學,到孩子成家立業時也都還是在共築這個夢,可是到孩子被確診的那一刻起,這個夢突然不能做了—我就像電視上會看到的情節一般,覺得孩子開始吃藥以後,人就廢了。看上去他人好好的,可是生活的功能和認知都變了,再加上服用精神科的藥物,讓我對這生病的孩子感到很不捨和內疚。在這段日子當中,我不斷想著如果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不是那麼嚴格,後面全家人也不用付出這麼沈重的代價;想著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如果我不在這個世界上的話,說不定會改變家裡面的循環,可以讓家人都振作起來,重新過自己的人生。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的心情真正跌落谷底,是孩子搬出去一個人住時,他一個人住讓我有很深的罪惡感,覺得好像自己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非常差勁的媽媽,卻也只能一直帶著這個心情陪伴,也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整理自己。我的身邊沒有資源,更沒有其他親朋好友會協助我們,所以面對問題總是家裡的人一直繞一直繞,互相影響情緒。在這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已經出狀況了,就開始接受諮商,後來我的社工老師問我要不要試著打到「照顧者專線」,而當時我真的需要一個可以接我情緒的地方。第一次打的時候,我哭得唏哩嘩啦,因為終於有人聽得懂我在想什麼,終於有人知道我那個怕、我那個無能為力,明明很想接近孩子,可是他就是讓我這麼怕。同時我也很氣自己,想著為什麼我都是一直在跟別人求助,像是有一次打給我朋友,他說:「我現在很忙耶,你不要打來好不好,你每次打來都沒有好事,接到你電話,我情緒都很不好。」我掛了電話後,一直哭,哭了一個多小時,其實我也不想打電話給他們,但我那段時間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不願意一直麻煩別人。開始打到專線以後,情緒有了一個出口,有時候情緒很糟的時候就會打到專線,我很羨慕這些可以聽得懂我心情的人,因為我身邊的人都聽不懂,讓我很想要有這樣的能力,來運用在我跟我孩子身上。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也有參加一些家屬互助支持團體,在裡面情緒得到支持,但還是沒有辦法讓我有力量支撐自己很低沉的情緒。直到我看見其他家屬來照顧者專線當志工接線,我觀察到他們真的變得不一樣,變得更加能夠傾聽,我就想,如果我也可以變成這樣,那我也要爭取,正巧當時專線招募志工,我就自告奮勇加入了。參與專線培訓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捩點,我打開了更多視野,也看到了精神疾病領域的不同層面。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和其他家屬的相處中,我抓到了那個很重要的傾聽的能力。開始接線後我仍馬不停蹄地在受訓、聽演講,我什麼課都上,真的學了很多。在聽課程中其他家屬分享時,我的眼神會靜靜地看著他,很專注地聽他說。我發現很多家屬都很需要被聽見、被看見,當他知道你在聽,而不是要給他建議時,他的心是安定的。我很感動、欣慰與感恩,因為這麼多年來,我終於有小小的能力,能做到同樣身為家屬的我可以給的,給他們傾聽,還有真誠的陪伴,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家屬都坐在同一條船上,你經歷的那個頭暈、那些風浪我都經歷過。我開始想試著用自己的故事讓其他家屬知道,出來學習才是最基礎扎實的,這件事值得去試試看。而這些學習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的那種失落、那種心情。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別人,然而,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自己學了這麼多,也累積了比過去更多的正向經驗,可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卻只有去用力地修補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現在的我可以回到過去,我不會讓孩子一個人住,當時跟我孩子住的話,我可以有十幾年的時間去修正去彌補,可是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的身體、體力都變差了,孩子在退化,我也在退化了。我知道遺憾那些過往的時光,也不能挽回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對的事、去做好的事讓他看到,讓他相信媽媽,讓他願意重新地接納我。過去因爲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一個人住的時候,我一直想著要補償他,不論是心態上還是物質上,我都是以補償的方式在跟他相處,但後來我發現這是不妥當的。用補償的心態去相處,關係的界限就會節節敗退,對他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關係是兩個人的,如果都只顧及單一方的話,這個關係走不長,要是你在你舒服的位置,也要我在我舒服的位置,我們彼此來協調以後才可以繼續往前走。到現在我開始察覺到,當我把目標設定為孩子成功我才成功,這樣對孩子真的公平嗎?我知道我不可能拿下媽媽的角色,但我可以把那些虧欠跟內疚縮小放在我心裡面,我收進來以後才有可能有界限地、有意識地陪伴孩子,然後在彼此舒服的位置上繼續前進。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這些過往都是真的,也不想太過悲情,只是希望很真誠地讓其他的家屬們感受到,曾經一個這麼失敗,這麼自我否定、自我唾棄的人,也可以站在這裡分享故事。我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才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才知道我其實是可以讓身邊的人感到自在,我是可以聽的。過去的我,很容易插話,很容易評斷,很容易搶話,但現在我好像逐漸能夠靜靜傾聽我的孩子,我可以讓他感覺到我的穩定,不再是他有什麼狀況,我這邊就亂成一團,我不穩定,他也跟著不穩定。以前我不相信這句話,現在我是相信了,那就是:「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