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ies of Caring〉孩子生病都是我的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孩子發病其實不是受苦的起始點,而是在家人的相處上,彼此影響情緒,生活變得既混亂又痛苦。」十幾年前,接受訪問的志工媽媽得知了孩子的診斷,在往後的日子裡,一直被內疚跟自責打趴在地,壓得都喘不過氣來。但是志工媽媽告訴我們,希望藉由這場訪問可以讓更多的家屬知道有路可走,她說的不是堅強母親帶著孩子走向康復的故事,而是一位既自責又脆弱的母親開始學著跟孩子相處,學著照顧自己的真實經歷。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心裡面就決定好要跟這個孩子共同築一個夢,從小學到大學,到孩子成家立業時也都還是在共築這個夢,可是到孩子被確診的那一刻起,這個夢突然不能做了—我就像電視上會看到的情節一般,覺得孩子開始吃藥以後,人就廢了。看上去他人好好的,可是生活的功能和認知都變了,再加上服用精神科的藥物,讓我對這生病的孩子感到很不捨和內疚。在這段日子當中,我不斷想著如果從小對孩子的教育不是那麼嚴格,後面全家人也不用付出這麼沈重的代價;想著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如果我不在這個世界上的話,說不定會改變家裡面的循環,可以讓家人都振作起來,重新過自己的人生。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的心情真正跌落谷底,是孩子搬出去一個人住時,他一個人住讓我有很深的罪惡感,覺得好像自己是一個非常不負責任、非常差勁的媽媽,卻也只能一直帶著這個心情陪伴,也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整理自己。我的身邊沒有資源,更沒有其他親朋好友會協助我們,所以面對問題總是家裡的人一直繞一直繞,互相影響情緒。在這過程中我感覺到自己已經出狀況了,就開始接受諮商,後來我的社工老師問我要不要試著打到「照顧者專線」,而當時我真的需要一個可以接我情緒的地方。第一次打的時候,我哭得唏哩嘩啦,因為終於有人聽得懂我在想什麼,終於有人知道我那個怕、我那個無能為力,明明很想接近孩子,可是他就是讓我這麼怕。同時我也很氣自己,想著為什麼我都是一直在跟別人求助,像是有一次打給我朋友,他說:「我現在很忙耶,你不要打來好不好,你每次打來都沒有好事,接到你電話,我情緒都很不好。」我掛了電話後,一直哭,哭了一個多小時,其實我也不想打電話給他們,但我那段時間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也不願意一直麻煩別人。開始打到專線以後,情緒有了一個出口,有時候情緒很糟的時候就會打到專線,我很羨慕這些可以聽得懂我心情的人,因為我身邊的人都聽不懂,讓我很想要有這樣的能力,來運用在我跟我孩子身上。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也有參加一些家屬互助支持團體,在裡面情緒得到支持,但還是沒有辦法讓我有力量支撐自己很低沉的情緒。直到我看見其他家屬來照顧者專線當志工接線,我觀察到他們真的變得不一樣,變得更加能夠傾聽,我就想,如果我也可以變成這樣,那我也要爭取,正巧當時專線招募志工,我就自告奮勇加入了。參與專線培訓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轉捩點,我打開了更多視野,也看到了精神疾病領域的不同層面。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和其他家屬的相處中,我抓到了那個很重要的傾聽的能力。開始接線後我仍馬不停蹄地在受訓、聽演講,我什麼課都上,真的學了很多。在聽課程中其他家屬分享時,我的眼神會靜靜地看著他,很專注地聽他說。我發現很多家屬都很需要被聽見、被看見,當他知道你在聽,而不是要給他建議時,他的心是安定的。我很感動、欣慰與感恩,因為這麼多年來,我終於有小小的能力,能做到同樣身為家屬的我可以給的,給他們傾聽,還有真誠的陪伴,也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家屬都坐在同一條船上,你經歷的那個頭暈、那些風浪我都經歷過。我開始想試著用自己的故事讓其他家屬知道,出來學習才是最基礎扎實的,這件事值得去試試看。而這些學習讓我很感動的一點是,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的那種失落、那種心情。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別人,然而,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自己學了這麼多,也累積了比過去更多的正向經驗,可是目前唯一能做的,卻只有去用力地修補跟孩子之間的關係。如果現在的我可以回到過去,我不會讓孩子一個人住,當時跟我孩子住的話,我可以有十幾年的時間去修正去彌補,可是現在十幾年過去了,我的身體、體力都變差了,孩子在退化,我也在退化了。我知道遺憾那些過往的時光,也不能挽回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對的事、去做好的事讓他看到,讓他相信媽媽,讓他願意重新地接納我。過去因爲不知道該怎麼辦,他一個人住的時候,我一直想著要補償他,不論是心態上還是物質上,我都是以補償的方式在跟他相處,但後來我發現這是不妥當的。用補償的心態去相處,關係的界限就會節節敗退,對他也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關係是兩個人的,如果都只顧及單一方的話,這個關係走不長,要是你在你舒服的位置,也要我在我舒服的位置,我們彼此來協調以後才可以繼續往前走。到現在我開始察覺到,當我把目標設定為孩子成功我才成功,這樣對孩子真的公平嗎?我知道我不可能拿下媽媽的角色,但我可以把那些虧欠跟內疚縮小放在我心裡面,我收進來以後才有可能有界限地、有意識地陪伴孩子,然後在彼此舒服的位置上繼續前進。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這些過往都是真的,也不想太過悲情,只是希望很真誠地讓其他的家屬們感受到,曾經一個這麼失敗,這麼自我否定、自我唾棄的人,也可以站在這裡分享故事。我在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才逐漸找回自我價值,才知道我其實是可以讓身邊的人感到自在,我是可以聽的。過去的我,很容易插話,很容易評斷,很容易搶話,但現在我好像逐漸能夠靜靜傾聽我的孩子,我可以讓他感覺到我的穩定,不再是他有什麼狀況,我這邊就亂成一團,我不穩定,他也跟著不穩定。以前我不相信這句話,現在我是相信了,那就是:「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99會員
199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4/04/11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2024/04/11
伊甸基金會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自2016年起,藉由訪談陪伴家屬/照顧者整理自己的心路歷程與照顧處境,將訪談化為圖文書或繪本,讓社會大眾能更認識與理解,這不是他人的事,進而關切精神疾病與照顧者的議題。畢竟,我們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逆境裡,跌落,有患病的可能。
Thumbnail
2024/03/15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Thumbnail
2024/03/15
3月2日午後,台北細雨,一場名為《陪伴,讓痛苦變得可以承受》的分享活動,我一邊擔心著雨天可能影響參與人數,一邊看著參與者一個個走進社區家庭資源中心,坐滿了座位。我認出講者文國士並招呼他入座,意識到,揭露自己的生命故事作為公開分享,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這一刻起,這活動就成為了一次去汙名的行動。
Thumbnail
2023/03/16
這一天,活泉之家舉辦了《我與我的兩個媽媽》圖文書分享會。與會者除了關心精神障礙議題的民眾,現場有不少是精神疾病照顧者、家屬等。
Thumbnail
2023/03/16
這一天,活泉之家舉辦了《我與我的兩個媽媽》圖文書分享會。與會者除了關心精神障礙議題的民眾,現場有不少是精神疾病照顧者、家屬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的期間,正好是孩子感冒生病滿一週,明明已看過了兩次醫生也乖乖服藥,但連日來的低溫特報卻使得病情沒有明顯的好轉,反而還突然引發了劇烈咳嗽,即便這樣的病程已歷經多次,卻是我心裡始終很難克服的一關,身處孩子整夜鼻塞、鼻涕倒流又咳嗽至難受哭鬧的現場,我總是焦慮到難以入眠,氣自己無能為力的同時,也因
Thumbnail
閱讀這本書的期間,正好是孩子感冒生病滿一週,明明已看過了兩次醫生也乖乖服藥,但連日來的低溫特報卻使得病情沒有明顯的好轉,反而還突然引發了劇烈咳嗽,即便這樣的病程已歷經多次,卻是我心裡始終很難克服的一關,身處孩子整夜鼻塞、鼻涕倒流又咳嗽至難受哭鬧的現場,我總是焦慮到難以入眠,氣自己無能為力的同時,也因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那日,有位全職媽媽前來療癒,因為她感到很矛盾。 明明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童年而選擇離開職場,但是怎麼總是不想陪孩子呢?
Thumbnail
我拼了命的努力,終究還是讓原生家庭的方式復刻在我與孩子的相處上了。 覺察到這一點的我,忍不住責備自己,還有止不住的崩潰。 對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媽媽... 但我覺得自己,始終做得不夠好…
Thumbnail
我拼了命的努力,終究還是讓原生家庭的方式復刻在我與孩子的相處上了。 覺察到這一點的我,忍不住責備自己,還有止不住的崩潰。 對不起,孩子。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媽媽... 但我覺得自己,始終做得不夠好…
Thumbnail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Thumbnail
基於相信「知識」的多元豐富性,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在去年度有個小小的嘗試,成立了訪談小組,想要訪談願意分享、又能反思自己照顧精神疾病家人心路歷程的照顧者,從他們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的照顧經驗裡,提煉出寶貴的實踐知識。在這樣的脈絡下,誕生了《我的孩子》這本書。
Thumbnail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Thumbnail
撰文/蔡湘妤、周承澤 我是一個不可原諒的母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生命裡面慢慢地有能力去照顧到別人 我卻照顧不到我的小孩 唯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去照顧生病的家人 ─── 〈Stories of Caring〉照顧者專欄,不定期刊載 ───
Thumbnail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Thumbnail
每一個照顧經驗都是很獨特的,所以其實我覺得照顧者真的是專家,雖然沒有證照,可是他是專家,這是需要被肯定的。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內在對自己很多批判不滿,對自己很多要求,投射於外,是難以善待他人的,但是多數的人,不會知道被頭腦記憶控制的自己,原來如此黑暗,原來擁有陰影。
Thumbnail
電話中聽到家長沉重的對我說出這句話,我突然覺察到自己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 我將一部分的注意力「看著」這個「悲傷」,試圖照顧自己不被情緒牽著。 我看見了! 這個悲傷其實是來自過往,曾被ㄧ位失控的媽媽歇斯底里的對我大吼:「我就是不相信你~~!我只有一個兒子,連我都不相信他,誰來相信他~~
Thumbnail
電話中聽到家長沉重的對我說出這句話,我突然覺察到自己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悲傷⋯。 我將一部分的注意力「看著」這個「悲傷」,試圖照顧自己不被情緒牽著。 我看見了! 這個悲傷其實是來自過往,曾被ㄧ位失控的媽媽歇斯底里的對我大吼:「我就是不相信你~~!我只有一個兒子,連我都不相信他,誰來相信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