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世界各地的疫情又有不穩、升溫的跡象,臺灣五月中開始,每天持續累積上百個確診案例,各級學校開始推行遠距教學和學習 (remote teaching and learning),許多公司也開始進行遠端工作或輪班到公司上班的 WTF WFH 模式 (work from home)。
其實早在 2003 年 SARS 爆發時,一些線上平台工具以及遠距工作教學模式就開始得到較多的關注,不過隨著疫情逐漸過去,在沒有太多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學校、職場、師生、職員對於線上或混成模式 (online, blended, or hybrid) 的體驗和實踐,也變得沒有那麼急迫,對不少人來說,可能非到必要關頭,不太會有動力去學習、去調整。
回顧過去數十年的資訊科技發展,技術演進的速度越來越快,但在應用上的節奏則相對緩慢許多,尤其是在教學方面 (EDUCAUSE, 2018)。然而,在突發情況中,無論願意不願意、熟悉不熟悉,許多人就得臨陣磨槍、硬著頭皮上場。然而,緊急遠距的工作 (emergency remote work) 與 教學 (emergency remote teaching) 模式,是否真的能有效發揮作用,以達到預期的目標效果,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一把尺。
談到在家裡工作,最近聽到許多人的苦不堪言,尤其身旁如果還有停課在家、需要人照顧的寶貝小孩,讓不少人一邊沒日沒夜的持續工作,一邊無時無刻的照顧孩子。等等... 無時無刻尚可理解,但沒日沒夜地工作?在家裡不是反而更容易找到機會 偷懶 休息嗎?不不不,事實上可能沒有想像中美好。
「等下客戶約線上開會,半小時內得準備好內容!」「等下開會時把視訊關掉,我們電話討論一下...」「剛傳的資料看了沒?快快快」「記得明天下班之前傳給我哦~啊不好意思,現在沒有所謂的下班時間......」這些可能不是玩笑話,而是正在發生的日常 XD 這個時代在佔有搶奪的,不只是員工的時間、客戶的時間、你的時間,而是每個人的專注時間。
我們在之前文章裡曾提到,時間是比金錢更重要的資源,一去而不復返,然而,專注力 (或是說一個人能專注的時間,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件事物上的時間),則是更稀缺的資源。沒意外的話,每個人每天都有 24 小時,但真正能高效率、高產能、高度專注的黃金時間則長短不一,有的人可能一天有 5 個小時,有的人可能不到 1 小時。
考量自己的能力和特性,安排好時間,加上對於專注力的幾個練習,一般人是有機會增長自己的專注時間,或是說,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黃金時間,產生更大更好的工作成果。
Time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 so how to spend your time properly really matters.
然而,在 WFH 模式下,對於之前缺乏相關經驗或事先練習的人來說,沒有了工作和教學的時空界線,可能會感覺到比在平常上班時更容易被頻頻打斷、有臨時插件、被迫超頻、一心多用的狀況,能使用的有限專注時間在無形中被耗損殆盡,長久下來不僅感到身心俱疲,甚至可能出現對工作的倦怠與排斥。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呢?這裡分享幾個較瘦本人實際使用、也持續練習的原則技巧給大家參考看看。
1. 一次專注做一件事 (do one thing at a time):這點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不容易做到。大腦是人身上最耗能量的器官,而不斷切換腦力到不同事情上則很容易耗費大量的有限大腦能量,這種「內耗」有可能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感覺一整天很忙碌但實際上好像又沒有完成具體什麼事情的可能原因。可以試試看這樣做:開工前眼睛閉起來,告訴自己接下來 xx 分鐘內只專注做 A 事情,睜開眼,開始刻意地問自己「現在這個動作」和「A」 有關嗎?無關就馬上停止,有關就繼續下去,直到 xx 分鐘結束。(如果進入了 flow 心流狀態,不妨就先別停下來了,此時的自己可能正非常享受高專注、高效率、高產能的幸福感呢)
2. 感覺累之前就去休息 (take a rest before you get tired):等自己感覺到疲憊時,其實有時候不只是生理,心理也累了。先為規劃好專注在某件任務多久以後,強迫自己離開辦公桌、離開電腦 (可別離開電腦,然後拿起手機滑滑滑,那等於只是換個螢幕而已),做一些和原本任務比較無關的事情,躺平睡覺不是唯一辦法,活化大腦的其他部分,釋放原本高度緊繃的區域,也是一種休息、恢復方法。
3. 用黃金時間對付大魔王 (tackle the boss in your golden time):這裡的 boss 是指那些需要你全神貫注、集中處理、難度最高的工作任務,不是說你的老闆或主管 (不過如果他們是你最難搞定的任務,那應該也說得過去 XD)。與其用瑣碎的任務把稀缺的黃金時間填滿,不如聚集你的能量,先對付這些難纏的傢伙,頭過,身就過 (台語),擒賊先擒王,相信其他困難在你眼裡可能都變成小事了。
希望疫情趕快退散,大家都平安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