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習感受未來的職場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7/1,我結束了我的實習。我想到學長之前跟我說的,三個月會轉換一次人際關係,我想或是這運用在職場環境也說得通。三個月,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事情。

*這篇為七月中打的,一直沒有發出來是覺得或許也沒甚麼好說,又或許是怕不小心會得罪了誰,但此篇只是觀察了一下我看見的建築界發生的事情,並無針對特定人士,大家可以當作宣洩情緒的小品看看就好~感激不盡!

距離實習結束也快兩個禮拜了,在實習的最後一個月,我看見了之前不曾看過的事務所面向。並非是事務所不好,而是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業界的一些問題。經過這些時間,我了解到,即便有些人很想改變,但有些事情,不是說改就改,也不是改了之後就真的如想像中的好。也能夠感受到,當一個人坐在某個位子時,多多少少還是會被那個位子的既定想法給綁住,或許是那些位子有他的無奈之處,又或許是坐上位子就會讓想法改變,但總歸來說,都不會跟原本所想的一樣。所以即便話語多麼的委婉,都無法改變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談錢確實很傷感情,但因為現在的社會風氣,錢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我覺得已經沒有辦法再用甚麼累積經驗、以前都是這樣過來的去搪塞報酬不足的問題。真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太過於計較嗎?還是以前的人太容易忍氣吞聲?撇開那些真的沒有努力又想要有回報的人不談,認真做事的人要求合理的回報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卻可能被貼上這個人很計較等等的標籤。但待遇不合理本該就是可以討論的問題,甚麼時候變成了這個人很難搞的標籤了?在建築業界更為嚴重,合理的上班時間、合法的加班費等,這些本來就該給的東西,到現在還是會有「願意給加班費就是佛心公司」這種說法,但,這不是本來就應該的嘛?

低薪問題更加嚴重,到現在去人力銀行查,應屆畢業生要會CAD、要會建模、炫圖,要有建築知識背景,開出來的月薪比不需要特定技能的服務、餐飲業還要低或差不多。常常會想,那我學了這五年是為了甚麼?雖然工作看似都坐在辦公室,但要做的事不會比服務業少,要培養的知識背景更是需要花時間吸收的,這些成本卻沒辦法反映在薪水上,卻要大家靠熱情去從事相關行業,除非衣食無缺,正常的老百姓能靠熱情生活多久?

都說現在本科生常常跳槽,或是很多從事相關行業的紛紛轉行,有這種現象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要大家甚麼都會,卻要大家犧牲自己的時間跟精力還沒有回報,還要把不合理的待遇當正常,合理的待遇當恩惠,這樣的體制真的很病態。或許是我熱情不夠吧,光是大學時期的體驗,就讓我想轉行了,即便喜愛自己的科系又能如何?

有些人可能會說就是要等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改變,講起來容易,但我們的體制如果沒有調整,改變本來就非常的難,等到熬到變成上位者時,頭髮可能都白了,副業都變正業了,如果沒有第二收入,真的很難過上舒服的生活。

或是真的是我熱情不夠吧(笑
但是我相信這個科系能夠帶給我的不只是相關行業的知識,設計所培養的觀察力、思考邏輯是能夠為日常所用。
所以即便真的不做建築,也能在其他行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吧!

(本來是想談談對我來說實習應該是甚麼樣子,結果就變成薪水、能力等等的,突然就歪掉了,所以也改了標題,希望我會有動力在下一篇談談我覺得實習該是甚麼樣子。)

2022071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便士的魚的沙龍
15會員
17內容數
我們走走停停,或許是一幅風景、一個畫面、一段旋律、一個瞬間,情緒湧現,是悲、是喜、是思念,都化做文字,在這裡呈現。
2025/05/06
(從臉書個版轉回來) 實習和新鮮人的季節即將到來,我因故很久沒有發相關文章,趁著五一節前的空檔,看到很多嶄新的招募文,正好能夠嘗試做出提醒。 我會以個人在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的所見所聞作為建議的基底,請具有完善制度、給薪、充分思考的公司行號參考就好,以下建議中的批評案例未必與貴公司有關,請更加有
Thumbnail
2025/05/06
(從臉書個版轉回來) 實習和新鮮人的季節即將到來,我因故很久沒有發相關文章,趁著五一節前的空檔,看到很多嶄新的招募文,正好能夠嘗試做出提醒。 我會以個人在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的所見所聞作為建議的基底,請具有完善制度、給薪、充分思考的公司行號參考就好,以下建議中的批評案例未必與貴公司有關,請更加有
Thumbnail
2023/01/03
共二十二週的實習到此為止,然而旅程,尚未完結
Thumbnail
2023/01/03
共二十二週的實習到此為止,然而旅程,尚未完結
Thumbnail
2022/12/18
所以工作會消失對嗎?
Thumbnail
2022/12/18
所以工作會消失對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當我們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場新人,這種過渡往往伴隨著一種深深的不適應感。無論是生活節奏的改變,還是責任的增加,初入職場的我們總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和失落感。這些感受,不僅來自於日常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1. 時間的掌控感減弱 在學生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
Thumbnail
當我們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場新人,這種過渡往往伴隨著一種深深的不適應感。無論是生活節奏的改變,還是責任的增加,初入職場的我們總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和失落感。這些感受,不僅來自於日常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1. 時間的掌控感減弱 在學生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