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習感受未來的職場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7/1,我結束了我的實習。我想到學長之前跟我說的,三個月會轉換一次人際關係,我想或是這運用在職場環境也說得通。三個月,可以看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事情。
*這篇為七月中打的,一直沒有發出來是覺得或許也沒甚麼好說,又或許是怕不小心會得罪了誰,但此篇只是觀察了一下我看見的建築界發生的事情,並無針對特定人士,大家可以當作宣洩情緒的小品看看就好~感激不盡!
距離實習結束也快兩個禮拜了,在實習的最後一個月,我看見了之前不曾看過的事務所面向。並非是事務所不好,而是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業界的一些問題。經過這些時間,我了解到,即便有些人很想改變,但有些事情,不是說改就改,也不是改了之後就真的如想像中的好。也能夠感受到,當一個人坐在某個位子時,多多少少還是會被那個位子的既定想法給綁住,或許是那些位子有他的無奈之處,又或許是坐上位子就會讓想法改變,但總歸來說,都不會跟原本所想的一樣。所以即便話語多麼的委婉,都無法改變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談錢確實很傷感情,但因為現在的社會風氣,錢真的是很重要的東西,我覺得已經沒有辦法再用甚麼累積經驗、以前都是這樣過來的去搪塞報酬不足的問題。真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太過於計較嗎?還是以前的人太容易忍氣吞聲?撇開那些真的沒有努力又想要有回報的人不談,認真做事的人要求合理的回報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卻可能被貼上這個人很計較等等的標籤。但待遇不合理本該就是可以討論的問題,甚麼時候變成了這個人很難搞的標籤了?在建築業界更為嚴重,合理的上班時間、合法的加班費等,這些本來就該給的東西,到現在還是會有「願意給加班費就是佛心公司」這種說法,但,這不是本來就應該的嘛?
低薪問題更加嚴重,到現在去人力銀行查,應屆畢業生要會CAD、要會建模、炫圖,要有建築知識背景,開出來的月薪比不需要特定技能的服務、餐飲業還要低或差不多。常常會想,那我學了這五年是為了甚麼?雖然工作看似都坐在辦公室,但要做的事不會比服務業少,要培養的知識背景更是需要花時間吸收的,這些成本卻沒辦法反映在薪水上,卻要大家靠熱情去從事相關行業,除非衣食無缺,正常的老百姓能靠熱情生活多久?
都說現在本科生常常跳槽,或是很多從事相關行業的紛紛轉行,有這種現象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要大家甚麼都會,卻要大家犧牲自己的時間跟精力還沒有回報,還要把不合理的待遇當正常,合理的待遇當恩惠,這樣的體制真的很病態。或許是我熱情不夠吧,光是大學時期的體驗,就讓我想轉行了,即便喜愛自己的科系又能如何?
有些人可能會說就是要等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改變,講起來容易,但我們的體制如果沒有調整,改變本來就非常的難,等到熬到變成上位者時,頭髮可能都白了,副業都變正業了,如果沒有第二收入,真的很難過上舒服的生活。

或是真的是我熱情不夠吧(笑
但是我相信這個科系能夠帶給我的不只是相關行業的知識,設計所培養的觀察力、思考邏輯是能夠為日常所用。
所以即便真的不做建築,也能在其他行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吧!
(本來是想談談對我來說實習應該是甚麼樣子,結果就變成薪水、能力等等的,突然就歪掉了,所以也改了標題,希望我會有動力在下一篇談談我覺得實習該是甚麼樣子。)
20220713
avatar-img
15會員
17內容數
我們走走停停,或許是一幅風景、一個畫面、一段旋律、一個瞬間,情緒湧現,是悲、是喜、是思念,都化做文字,在這裡呈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便士的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四年級的實習也進行了大約一半的時程,在我實習的環境裡,我覺得我很幸運,這個地方讓我重拾對未來的希望。他把我對於未來的不安定,減輕了大半,原來社會上還是有這樣的地方。
今天,八月三十一日,實習工讀最後一天。為什麼離上次更新隔了那麼久?因為這段期間我不斷地在思考我今天坐在這個位子,為的是錢,還是自我學習? 雖然這個工作我稱之為實習工讀,但做了兩個月,我覺得工讀的成分偏重,至於我怎麼區分實習跟工讀,很簡單,前者是為了學習,後者是為了錢。
首先,我覺得我下了一個很農場的標題,不過也算是事實就是了。最近因為工作較為煩悶的關係,開始了我的收聽Podcast之路,一開始只是覺得工作無聊,聽聽音樂也膩了,才找一些有趣的東西,一聽不得了,總之就是停不下來了。
今天!對!!就是今天,我把一個非常非常小小小的案子完成啦(預算書圖的部分)!也就是說這個案子沒甚麼異動就會動工了!雖然它真的非常非常的小,所需要的資訊量也較為簡單,不過至少也算是完成一個小案件了。接下來就等他施工完成吧!
  一個因緣際會下,這個星期二我開始在事務所工作。雖然進去之前早已做好工作一定很繁瑣無聊的準備,沒想到進去後才發現我比想像中還要不喜歡每天坐在辦公室做相同事情的感覺。
四年級的實習也進行了大約一半的時程,在我實習的環境裡,我覺得我很幸運,這個地方讓我重拾對未來的希望。他把我對於未來的不安定,減輕了大半,原來社會上還是有這樣的地方。
今天,八月三十一日,實習工讀最後一天。為什麼離上次更新隔了那麼久?因為這段期間我不斷地在思考我今天坐在這個位子,為的是錢,還是自我學習? 雖然這個工作我稱之為實習工讀,但做了兩個月,我覺得工讀的成分偏重,至於我怎麼區分實習跟工讀,很簡單,前者是為了學習,後者是為了錢。
首先,我覺得我下了一個很農場的標題,不過也算是事實就是了。最近因為工作較為煩悶的關係,開始了我的收聽Podcast之路,一開始只是覺得工作無聊,聽聽音樂也膩了,才找一些有趣的東西,一聽不得了,總之就是停不下來了。
今天!對!!就是今天,我把一個非常非常小小小的案子完成啦(預算書圖的部分)!也就是說這個案子沒甚麼異動就會動工了!雖然它真的非常非常的小,所需要的資訊量也較為簡單,不過至少也算是完成一個小案件了。接下來就等他施工完成吧!
  一個因緣際會下,這個星期二我開始在事務所工作。雖然進去之前早已做好工作一定很繁瑣無聊的準備,沒想到進去後才發現我比想像中還要不喜歡每天坐在辦公室做相同事情的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我們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場新人,這種過渡往往伴隨著一種深深的不適應感。無論是生活節奏的改變,還是責任的增加,初入職場的我們總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和失落感。這些感受,不僅來自於日常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1. 時間的掌控感減弱 在學生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生活所感受到的事情以及實習後的影響,內容包括事務所的生態、工作內容、以及實習後的心得。作者從中獲得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機會,並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當我們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場新人,這種過渡往往伴隨著一種深深的不適應感。無論是生活節奏的改變,還是責任的增加,初入職場的我們總會感到一種說不出的壓力和失落感。這些感受,不僅來自於日常工作的繁重,更多的是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1. 時間的掌控感減弱 在學生時代,我們擁有更多的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剛畢業時,初投入職場,還很學生心態, 許多事情都會很願意敞開心與人交流,直到某一天受了傷,爾後關上了心房,但內心也難免會在交流與不交流間猶豫著,所以很意外,有人的心態,是會希望要在職場交朋友,其實上班就是上班,也少點私交比較好,如果遇上了比較好相處的同事,那是幸,卻非必然。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想辦法聯絡上了以前的大學同學,幸運的找到了目前在台積電任職的前同學,問了一圈後我發現,原來以前的同學們現在的出路都挺好的,可能只有我一個人不務正業吧。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生活所感受到的事情以及實習後的影響,內容包括事務所的生態、工作內容、以及實習後的心得。作者從中獲得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的機會,並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Thumbnail
職場是每個人都會必經的一條路,人來人往的人流,離職與在職都是我們會經歷的過程,但這對於重感情的人或是迷茫不已的人來說跟每個離職的朋友道別卻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從大學開始打工到現在的我已經步入社會七年左右了,目前在第三家公司上班了,見過了很多各式各樣的人,這些經歷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的日常,都是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