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面試時應對需要量化的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Credit: Balck Ice @ Pexels
有求職者問到:
先前有被詢問到「在某專案中投入幾成?幾成是由你自主決策?」, 不知道如何準確應答。因為專案同部門是兩個人負責,所以事情和很多細節都是均分的,投入的努力很難用數字去描述是50%還是100%, 請問針對這種數字量化抽象的問題應該怎麼回答?
這位求職者是有一年多工作經驗的職場新人, 由於資歷還不深, 在公司裡的工作大部分是和同事一起合作, 還沒有獨立負責一個專案的機會, 因此面試時遇到這樣的提問。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問題陳述時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求職者用了一個很矛盾的字眼來形容這個面試題--“數字量化抽象的問題”。對我來說, 跟數字相關的問題都是很明確的, 只有知道或不知道的差別, 怎麼會抽象呢? 跟提問者往下再聊才明白他認為抽象的點在哪裡: 一是因為工作上與同事的分工沒辦法切割得這麼具體; 另一個點則是理解問題的角度, 他先想到的是『自己投入的努力』, 而努力是沒法被量化的。
了解他的想法之後, 我給的第一個建議是先『調整心態』。首先, 面試官通常在意的是實質的信息, 當他詢問在某個專案中投入幾成時, 想知道的是專案的相關事項中你參與了多少, 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面試時只有30-40分鐘的時間對談, 面試主管需要讓聽到的描述(你負責過哪些專案)變得更具體一點(這些專案你的參與度和貢獻度是多少), 因此才會對求職者有這樣的提問。先理解這個提問的動機, 然後才能去想怎麼滿足這個動機。接著, 需要先接受這種問題能找到量化的方式, 才有動力往下去想應該用什麼邏輯來計算說明, 而不是把時間花在質疑這個問題是否成立。
那麼, 像這種沒有標準答案但需要用數據來量化的問題要怎麼回應呢? 我認為沒有標準答案正是這個問題的好處, 因為完全可以靠自己搭建邏輯來引導別人了解狀況。這個邏輯可以是整個專案大概拆分成約10個代辦事項, 其中幾個代辦事項是你來做, 幾個是另一個人做。而在你負責的代辦事項裡哪些是你自己決定怎麼做就好, 哪些一定要主管同意才能做。簡單拆分就能有一個大概的數字, 不需要精準。或許, 實際的分工狀況不像面試官問的這麼直觀, 那你可以先幫助面試官初步了解你所屬部門的架構, 再依此往下說明通常一個專案裡你和同事裡會怎麼分工。例如: 可能你的部門裡有幾個人固定負責前期的規劃、有幾個人固定負責後端的執行, 每個專案都會由一個規劃的人搭配一個執行的人來進行。那你就可以在說明完部門的架構後, 接著說明: 『在專案中我是負責前期規劃的, 後端的執行工作是由合作的同事來主導, 但負責規劃的人還是需要在執行階段持續關注執行工作是否有依照規劃來做, 因此我會說在整個專案裡我參與的程度會比負責做執行的同事再高一些, 大約是70%。』在回答時不要只是說一個數字, 要循序說明自己是依照什麼邏輯去思考的, 因此產出了這個數字。
在整個求職的流程裡, 不管是書面的履歷或是面試, 很多時候都需要用量化的方式來幫助面試官獲得更明確的信息。找到邏輯去量化說明其實不難, 難的是在回答前的心態調整, 尤其是當你自己感覺這個問題不能被量化時。需要先認同這個問題, 想一想面試官這麼問想知道的是什麼, 再往下去搭建邏輯。只要過了心裡那一關, 後面的回答就容易了。
Cindy Lu
美國紐約大學(NYU)研究所畢業, 20年500強外商品牌行銷工作經驗, 最近6年擔任高層管理職, 熟悉B2C及B2B商業模式, 管理過台灣、香港、中國市場, 目前從事英文履歷及面試諮詢輔導工作。Email聯繫: cindylu1125@hot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2內容數
分享求職、轉職準備技巧, 從目標職缺研究、履歷、自傳到面試準備的實作方法, 幫助求職者提高競爭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涯會客室 的其他內容
這週有幾個求職者不約而同的詢問該如何應對求職流程中遇到的情境考題, 大部分的候選人遇到這種問題都很緊張, 其實情境題也是能事先做準備的, 我把給提問者的回覆整理成這篇文章, 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該如何準備、應對這種類型的情境題。同時, 我也會從面試官的角度分享, 這類型問題的回覆通常會怎麼被評估。
工作快20年, 12年前開始帶人, 有了面試候選人的經驗, 前前後後面試過的候選人加起來應該超過500位, 在我的經驗中, 平均每10個人裡只有2-3個人會讓我感覺他是準備好來的。我想以用人主管的面試角度, 針對我看到大部分候選人疏忽的地方, 來分享面試前應該要做好哪些準備。
開始從事職涯諮詢的工作之後常常有機會幫求職者做履歷健診或是回答他們的職場問題, 我最怕被問到的兩大問題是: 1. 你覺得我應該要走什麼方向、做什麼工作? 2. 我手邊有兩個工作機會, A和B各有xxxxx優缺點, 你覺得我應該選哪一個?
這部迪士尼的最新動畫片在台灣好像沒有引起很大的討論, 想要分享這部電影是因為它除了豐富的娛樂性之外還傳遞了一個每個人都應該深思的信息, 而我也很湊巧的發現這個信息可以用來回答我最近看到的很多求職問題。 35歲在職場上是一個門檻, 過了這個年紀就沒有優勢了。 (迷思: 有好學歷在職場上才有好機會)
最近很密集的幫大量的人做履歷健診, 我發現針對其中99%的履歷我會給的建議都是『把工作內容寫的再明確一點』, 因為重複打這句話的次數實在太頻繁了, 我甚至將這句話放在手機的筆記本上以方便需要時能直接複製貼上。我忍不住在想,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沒發現自己沒把話講清楚?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一個數據: 招聘人員平均只花6-7秒鐘來看一份履歷。網路上很多教人做一份好履歷的建議都是為了達到在幾秒鐘的時間內讓履歷傳達出個人核心信息的目的。在幫個案梳理履歷內容時, 我通常透過以下三個步驟確保履歷內容能在幾秒鐘的閱讀時間內傳達出有價值的信息。
這週有幾個求職者不約而同的詢問該如何應對求職流程中遇到的情境考題, 大部分的候選人遇到這種問題都很緊張, 其實情境題也是能事先做準備的, 我把給提問者的回覆整理成這篇文章, 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該如何準備、應對這種類型的情境題。同時, 我也會從面試官的角度分享, 這類型問題的回覆通常會怎麼被評估。
工作快20年, 12年前開始帶人, 有了面試候選人的經驗, 前前後後面試過的候選人加起來應該超過500位, 在我的經驗中, 平均每10個人裡只有2-3個人會讓我感覺他是準備好來的。我想以用人主管的面試角度, 針對我看到大部分候選人疏忽的地方, 來分享面試前應該要做好哪些準備。
開始從事職涯諮詢的工作之後常常有機會幫求職者做履歷健診或是回答他們的職場問題, 我最怕被問到的兩大問題是: 1. 你覺得我應該要走什麼方向、做什麼工作? 2. 我手邊有兩個工作機會, A和B各有xxxxx優缺點, 你覺得我應該選哪一個?
這部迪士尼的最新動畫片在台灣好像沒有引起很大的討論, 想要分享這部電影是因為它除了豐富的娛樂性之外還傳遞了一個每個人都應該深思的信息, 而我也很湊巧的發現這個信息可以用來回答我最近看到的很多求職問題。 35歲在職場上是一個門檻, 過了這個年紀就沒有優勢了。 (迷思: 有好學歷在職場上才有好機會)
最近很密集的幫大量的人做履歷健診, 我發現針對其中99%的履歷我會給的建議都是『把工作內容寫的再明確一點』, 因為重複打這句話的次數實在太頻繁了, 我甚至將這句話放在手機的筆記本上以方便需要時能直接複製貼上。我忍不住在想, 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沒發現自己沒把話講清楚?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看過一個數據: 招聘人員平均只花6-7秒鐘來看一份履歷。網路上很多教人做一份好履歷的建議都是為了達到在幾秒鐘的時間內讓履歷傳達出個人核心信息的目的。在幫個案梳理履歷內容時, 我通常透過以下三個步驟確保履歷內容能在幾秒鐘的閱讀時間內傳達出有價值的信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回答面試問題「你如何定義成功」。應試者應該量化表現,以展示商業價值。這問題旨在評估目標設定、自我認知和商業思維。面試官期望應試者能專注於結果、利用數據決策及展示商業洞察力。建議回答時應使用線性邏輯、具體例子及解釋決策過程。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薪資期望:一場精心編排的對話 薪資期望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隱含深意。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較量,更是一場雙方心理的博弈。成功的面試,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對話,你需要在其中展現自我,但又不失分寸。 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面試官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的真正意圖是什麼?這並非單純想知道你希望賺多少錢,而
Thumbnail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常問到對自己的短中長期規劃。本文提供瞭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建議,包括展現對目前應徵職務的熱情、清晰的計畫和達成的方法。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關鍵在於 看開口問你的人是「誰」? 如果是創辦人或部門最高主管 通常面談最後被他們問到這個問題 可以理解為對方對你有基本認可
Thumbnail
「要怎麼用英文描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因為面試的時候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另外我也需要問面試官新職缺的工作量,要怎麼問比較好?」
Thumbnail
你接到一個很重要的專案,其中蘊含了許多非你專業可評估的需求。因此,你要從兩位同事中挑一位副手加入專案團隊。你會怎麼做?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有換工作經驗的人,一定對這題不陌生,這算是面試中常見問題之一。 如果你要換工作的,請記得要準備好這題! 是挖坑給自己跳,還是表現的機會,取決於你怎麼回答?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有效回答面試問題「你如何定義成功」。應試者應該量化表現,以展示商業價值。這問題旨在評估目標設定、自我認知和商業思維。面試官期望應試者能專注於結果、利用數據決策及展示商業洞察力。建議回答時應使用線性邏輯、具體例子及解釋決策過程。
Thumbnail
對於沒有行銷背景的小品牌和沒有實權的大企業行銷部專員,本文提供了和客戶談預算的對話範例,幫助自由工作者更好地瞭解如何處理不同情境下的預算談判。
Thumbnail
薪資期望:一場精心編排的對話 薪資期望的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隱含深意。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較量,更是一場雙方心理的博弈。成功的面試,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對話,你需要在其中展現自我,但又不失分寸。 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面試官會問這個問題?他們的真正意圖是什麼?這並非單純想知道你希望賺多少錢,而
Thumbnail
在面試過程中,面試官常問到對自己的短中長期規劃。本文提供瞭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建議,包括展現對目前應徵職務的熱情、清晰的計畫和達成的方法。
應徵資訊主管時,面談可能是各家公司主試人員最頭痛的問題,要怎麼問才能問出應徵者的真才實學或真正的個性呢? 看履歷資料,似乎個個本領高強,只看證照的話,又會漏失那些真正有本事的IT人。 而更重要的是,怎麼面談才能找到對的人來幫公司呢? 文中所提任何人名及公司名,及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Thumbnail
關鍵在於 看開口問你的人是「誰」? 如果是創辦人或部門最高主管 通常面談最後被他們問到這個問題 可以理解為對方對你有基本認可
Thumbnail
「要怎麼用英文描述自己每天的工作量,因為面試的時候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另外我也需要問面試官新職缺的工作量,要怎麼問比較好?」
Thumbnail
你接到一個很重要的專案,其中蘊含了許多非你專業可評估的需求。因此,你要從兩位同事中挑一位副手加入專案團隊。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