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乏的身體形象,限制了你我對高齡生活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以年輕為美的身體形象,隨著社群更加擴張在我們的日常,但台灣已經是定義中的高齡社會了,面對年紀增長的社會,每個人對自己的想像,如果只剩看起來年輕,似乎除了減肥焦慮又走上另一種年紀焦慮,人即使可以不長體脂肪但沒辦法不長年紀啊。
我們對年長者的標籤是每天逛醫院還是真的到處旅遊?還是照顧孫輩或是長照 2.0?台灣已於 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 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super-aged,高齡人口比例超過20%)」,照顧龐大的高齡人口,還要顧及國家的發展與年青人的壓力,不能仰賴政府的長照政策,應該是共識與覺悟了吧。
然而,看著失速衝向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我們對彼此的需求與照顧,是不是有所準備了?我們對父母與自己將來的高齡生活想像會不會太狹隘?
最近看到在台中后里開了多年的地方傳統乾洗店,因為店主阿公阿嬤穿上送洗未取件的舊衣,讓舊衣搭出新感在社群爆紅。阿公阿嬤接受採訪開心表示「我只是歲數大,不是老。」
七十歲素人畫家部份展出作品
剛去台北市議會一樓藝廊看了一對七十歲素人夫婦的書畫聯展,書法畫畫都是年歲大後才開始摸索、學習,卸下養兒育女的擔子之後才有空,一年一年的累積出大大小小的百多件作品。深深感到不管歲數大小,人都需要自己的興趣、一個平台、一個創造,更好的也許是表現的露出,也許對高齡族群更需要媒體的露出,他們的舊框架對傳統媒體比網路世代更偏好。例如讀到上述乾洗店的一段訪問中,孫子談起多年前他做的事登上媒體,把報紙拿給阿公阿嬤他們看,「孫子上媒體,很厲害!拿給他們看,他們就會安心。」
傳統媒體或新媒體有機會整合出,高齡者族群露出的平台嗎?總覺得是解決爸媽和中年子女們的衝突的其中一個解藥。
七十歲書家部份展品
我們關注高齡者的身體退化嚴重,除了醫療相關的政策和服務,也看到健康相關的配套,例如國民運動中心,還有許多醫界和運動界人士也一直呼籲抗老化最好的運動等等。但隨著鄰里感情變淺與小家庭為主的社會型態人際互動減少,高齡者的認知功能也隨之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失智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如果台灣不像日本訂立促進老年就業的策略:例如 65-70 歲這個區間,有一半的人在工作。有工作,就健康,這個想法如果無法在地推動,應該如何給長春組公民動腦動手的機會,並能保持和社會互動,而不是動手轉發假新聞的互動。
相關展出資訊:
展覽宣傳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44內容數
認識自己 原生家庭課題 情緒勒索 禍福相倚 命運與自由意志 量子宇宙 觀察者效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挑高健身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除了釐清一部份減肥「不要少吃多動」的迷思,更要往源頭認識自己,釐清為何相信自己需要減肥?是自覺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膝蓋、血壓或是糖化血色素?或是一直以來就在體重焦慮中?看到的廣告電視電影,以及各式社交平台朋友的朋友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瘦的壓力,以為唯一需要的是減肥。
從小做為跑不快、跳不高、打不到羽毛球的好成績學生,沒有困難的從學校畢業後,運動自然是和我無緣的。上班族的長時間通勤與長期加班,漸漸感到身體僵硬疲憊,似乎是大家說的需要運動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的運動小白就是拖拖拖地沒有固定運動。直到
紐約的人類學家龐瑟(Herman Pontzer)主持一項研究,是首次直接測量現代人和過著打獵和採集生活的原始部落人,兩生活模式下人類一天消耗的卡路里比較。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但是總消耗的熱量相差不大。 龐瑟補充,現代人的肥胖問題是因為攝取的食物比人類祖先多,而非較少運動*。  
跆拳道選手、拳擊等等在控制量級過磅前,模特走時裝秀前,新人拍婚紗婚禮前,人們有許多減重經驗也累積出許多方法短期見效。許多減肥相關商業活動也是建立於短期獲利模式,因為人天生比較容易受立即的效力、改變吸引,而忽略背後長期的優缺好壞。
2016 年看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回頭只剩深深的無力感了:這麼多有影響力的人、團體與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都沒能改變地球往極端氣候變壞了,個人做不做什麼,說到底只是自我安慰?還是真能積少成多?
啊?不是說少吃多動讓人瘦不下來?現在乾脆教人不吃乾脆斷食?又是宣傳辟穀害人其實根本在殺人不用刀。 不是少吃!不是不吃!而是間歇性斷食,比如類似伊斯蘭教的齋月:日出到日落期間停止飲食,或類似原始佛教的吃齋:主要是講過午不食(不非時食)等,在進食時間上有所限制的飲食法。
除了釐清一部份減肥「不要少吃多動」的迷思,更要往源頭認識自己,釐清為何相信自己需要減肥?是自覺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膝蓋、血壓或是糖化血色素?或是一直以來就在體重焦慮中?看到的廣告電視電影,以及各式社交平台朋友的朋友的照片,都讓人感受到瘦的壓力,以為唯一需要的是減肥。
從小做為跑不快、跳不高、打不到羽毛球的好成績學生,沒有困難的從學校畢業後,運動自然是和我無緣的。上班族的長時間通勤與長期加班,漸漸感到身體僵硬疲憊,似乎是大家說的需要運動的意思,但完全不知道怎麼開始的運動小白就是拖拖拖地沒有固定運動。直到
紐約的人類學家龐瑟(Herman Pontzer)主持一項研究,是首次直接測量現代人和過著打獵和採集生活的原始部落人,兩生活模式下人類一天消耗的卡路里比較。這項研究顯示即使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但是總消耗的熱量相差不大。 龐瑟補充,現代人的肥胖問題是因為攝取的食物比人類祖先多,而非較少運動*。  
跆拳道選手、拳擊等等在控制量級過磅前,模特走時裝秀前,新人拍婚紗婚禮前,人們有許多減重經驗也累積出許多方法短期見效。許多減肥相關商業活動也是建立於短期獲利模式,因為人天生比較容易受立即的效力、改變吸引,而忽略背後長期的優缺好壞。
2016 年看完李奧納多迪卡皮歐 (Leonardo DiCaprio) 的紀錄片《洪水來臨前 Before The Flood》,回頭只剩深深的無力感了:這麼多有影響力的人、團體與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都沒能改變地球往極端氣候變壞了,個人做不做什麼,說到底只是自我安慰?還是真能積少成多?
啊?不是說少吃多動讓人瘦不下來?現在乾脆教人不吃乾脆斷食?又是宣傳辟穀害人其實根本在殺人不用刀。 不是少吃!不是不吃!而是間歇性斷食,比如類似伊斯蘭教的齋月:日出到日落期間停止飲食,或類似原始佛教的吃齋:主要是講過午不食(不非時食)等,在進食時間上有所限制的飲食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阿姨妳先抬腳,然後頭看正前方...」週末一早,在「練健康」健身房裡的第一堂私人教練課程,由31歲的健身教練鄭宇劭和78歲的許阿嬤揭開序幕。 像許阿嬤一樣投入規律運動的銀髮族未來將越來越多,因為台灣將在明年(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是否有注意到近幾十年整體大環境的變化呢?是否有留心過人口變遷的議題呢? 這十幾、二十年來,台灣早已步入了高齡社會。 身邊的長輩、長者人數變多了,而生育率逐年下滑,幼稚園、大學因少子化而面臨的倒閉潮;不只是人口上的轉變,不知不覺中也連帶地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本文章將探討高齡社會的相關議題,包括高齡化社會的定義、臺灣與中國在高齡社會中的進程、社會危機、人權議題等。另外,將分析中國的醫療保險制度與臺灣的健保制度之間的差異,以及對老人的照護與生活品質權利的保障。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阿姨妳先抬腳,然後頭看正前方...」週末一早,在「練健康」健身房裡的第一堂私人教練課程,由31歲的健身教練鄭宇劭和78歲的許阿嬤揭開序幕。 像許阿嬤一樣投入規律運動的銀髮族未來將越來越多,因為台灣將在明年(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 根據教育部體育署所
Thumbnail
本文以影片「失控的照護」為引,反思自身曾接觸到與長者相關的現象及議題,包括如養老院和社區照顧的差異。面對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未來老後生活與照顧,又應如何預做準備?
Thumbnail
隨著政府拋出長照3.0的政策,長期照護又再度躍上新聞版面。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年輕人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另外,現代人工作繁忙,在照護長輩上已沒有過往事必躬親的耐心。為了方便甚至不惜動用一些不恰當的手段來照護長輩,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這些己所不欲,勿施於長輩的照護之惡。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