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據書籍電商及公共圖書館預約排行許久的這本書,終於輪到電子書的借閱,馬上來一探究竟到底是在紅哪一齣的。
讀起來體感的上結論是,這書就是先分析個大概,然後再給具體的操作方法,有清楚的檢視清單,不是太愚拙以至於完全不認識自己或者根本自欺欺人到連自己都騙過去的話,一般來說應該會得到一些有效、實用的改變習慣技巧。大部分如果是念過心理學、社會學的話,應該會覺得有點老生常談,但作者就是整理好了,並且系統化,還有一個人生奇遇可遇不可求的講了個精彩的故事這樣。
複利的概念其實真的挺驚人的,除了高中數學一算之後覺得一下就到了天文數字外,每天1%的進步不考慮天花板,一年的進步率就會來到37.78(1.01的365次方)。就是個滴水穿石的累積,雖然不是個捷徑,至少是個能努力的目標這樣。
說到目標,作者提倡的是先改變自己的認同,以便建立起從認同產生的習慣。這個建議有助於多數人面對撞牆期,以便持續的付出努力直到養成習慣。從另一面看,太遠大的目標容易感覺還沒達到目標的挫折,太小的進步又看不到成果,於是訂定目標就成了摧毀往目標邁進的心魔。打敗這個心魔的最佳辦法,就是乾脆建立一個新的認同,從改變結果、改變過程跟改變認同中,選擇最後一個。
更具體的談改變認同,就是要建立習慣並且增累積自我效能,在生活實踐中,不斷的運用重複、自我效能改提升建立起朝向目標的飛輪。其中習慣的行程包含提示、渴望、回應、獎賞,分析這四個階段中的斷裂,可以有效地確認為什麼想要的習慣沒有建立,也可以透過改善這四個階段的可近性來建立習慣迴路,於是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動機強烈、讓行動保持成功率也讓獎賞滿足度高就是建立習慣的法門。
先透過指差確認、習慣計分卡確認自己的狀態,然後透過習慣堆疊,連結舊的習慣與新的習慣。老生常談減少好習慣的阻力、增加壞習慣的阻力,但進一步提出二分鐘法則就不一樣了。把入門習慣變得更容易,然後再透過增強的技術來維持習慣,具體化每一次的改變,最終因為捷思法而較不費力的維持。當然正確的目標是重要的,因為目標而迷失則大可不必這樣。
選對戰場是件重要的是,擺脫了宿命論同時保留了一點能動性,打造出適合自己的習慣,聰明試誤,對的持續、錯了開發新的,找出容易達到心流狀態的事物就容易勝出。而這個狀態,必須是有難度,又不至於太難到放棄,根據研究大概是往上加4%而不是加一法則(老哏)。
最後透過刻意練習好習慣達到精通,另外固定時間進行反省確認,重新回頭檢視是否持續原先的身分認同,降低身分喪失造成的影響,讓身分認同多元化發展,以便不斷的累積好習慣的複利。
針對建立習慣的實際執行策略,書末都提供了像是學習單的表單,讓操作更為容易,想了解更多還可以參考一下作者的
個人網站以及
習慣學院。或許這就是這本書成功的原因,因為很多人都靠著姑且一試的方式,真的起而行操作過後成功了有口皆碑的繼續宣傳這個可行的方法。
推薦給每一個想要改變自己的朋友,或許你缺的就是個動力、或者改變的方法,好的策略可以降低離開舒適圈的痛苦,這本書或許就是帖良藥。每個章節後面都有摘要,附錄也有一些範例甚至商用手冊,可以挑有興趣或需要的看,是滿方便的一本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