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當家:與輪椅上KOL的對話

誰來當家:與輪椅上KOL的對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誰來當家系列,希望透過和不同專業間的互動,了解受訪者看待工作的觀點。

這次和我對話的夥伴非常地特別,除了我們已經認識多年外,在我心目中,他也是真真切切的 一位KOL (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長期以來,他不只是一直努力地為身障權益發聲,也不遺餘力的勘檢無障礙設施、關懷弱勢的傷友等。

但其實,他跟我一樣都是服務身障者的專業人員,不同的是,我認為他有著有廣的眼界,憑藉著更貼近障礙真實的感同身受而比我有更深刻的、看事情的角度。於是,針對近期我遇到一個因為無障礙環境而可能影響身障權益的問題,馬上就想到能趁機找他聊聊天,究竟我跟這位特別的專業人員可以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呢?

這一集我們討論到的議題主要有以下三個:

一、因為無障礙設施不足,而導致身障者必須放棄使用相關資源時,怎麼辦?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位輪椅使用者因為無障礙設施的不足,而必須放棄特定場次的職業訓練課程而感到非常生氣,主辦單位只能建議他參加專為身障者開辦的專班,對於這樣的建議,他覺得社會對身障者很不友善。

事實上,無障礙的概念不僅僅是硬體設備上的層次,而是該進一步涵蓋到尊嚴、機會均等、沒有歧視等等更廣泛的面向。因此故事中主角的訴求不單單只是設施上的落差,也是一種機會不均等的實際體現。不過,從實務狀況來看,設施設備的改造,需要花一些時間和經費,也或許真的有其限制而無法落實,但也不能因此就停止無障礙環境的改善。所以,除了對個別承辦單位生氣之外,更務實的做法或許還能適當的、公開的向公部門表達出自己需要友善空間,將這樣的建議透過公開的管道提出來,然後督促並給這個社會一些時間醞釀和發酵。

我知道我們的社會做得還不夠好,但環境的改善需要的是更有影響力的聲音、更有影響力的意見表達,想辦法集眾人的力量,或是讓自己的意見成為有影響力的聲音,才能幫助身障權益的倡議加值。

二、多數人並不愛分享自己的「不能」,為何「你」願意用詼諧正向來分享自己的障礙?

很多時候歧視來自於不了解、胡亂猜測,而有許多的臆測,敞開心胸分享其實是為了增進理解,而達到消彌歧視。生命中許多狀況都是如此,我們常會覺得自己被誤解,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確實本就不容易去很好地的了解別人。

以障礙為例,相信透過正向、轉念的方式來面對、分享我的生活中的不便,就能很好的向別人傳達,就如同雅如&昭坤合著的書名提到的:「人生不完美,依舊好得很」,不只用正向的角度讓生活更精采,也能夠透過自己的生命歷程去影響別人的生命變得更好,這是一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情啊。

三、關於夢想的實踐
昭坤相信從分享自己的故事開始,希望能夠鼓勵更多同伴們為自己的權益發聲,消除這個社會的歧視、不平等。有一天,身障者可以去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會因為障礙的因素而受到影響。


結語:
訪談後,我感受到一股滿滿的熱情,是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執著、不放棄的勇氣,然後善用自己的優勢,讓自己與眾不同,讓生命過得更精采,如果你想放棄,......。很榮幸這集有機會和兩位夥伴來一場讓我印象深刻的聊聊天,我們一起加油。

【本集特別來賓】
林昭坤/台南無障礙協會理事長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張雅如/愛無限社會企業有限公司
聯繫方式:[email protected]

講座邀約,歡迎聯繫他們:)

講座邀約,歡迎聯繫他們:)

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的IG:peiwensister



avatar-img
佩雯姐的小宇宙
83會員
150內容數
嗨!我是佩雯,我是個充滿活力、喜愛微笑、同時樂於嘗試不同事物的人。我總是敞開心胸,歡迎職業重建以及來自企業的每位工作者一起交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期待和各位夥伴們的相遇!我提供的專業服務包括: ◎職業重建服務:庇護工場轉銜輔導、身心障礙者履歷與自傳撰寫技巧、身心障礙者職前準備 ◎企業及雇主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佩雯姐的小宇宙 的其他內容
本集三個主要的議題探討 一、那些重複就業,又一直失敗的個案:是個案自己的問題 V.S. 還是專業人員的問題? 二、求職者自身要有工作動機很重要 V.S. 還是動機有賴於專業人員引導他促發? 三、顧客導向式的服務精神 V.S. 還是無愧於心、公私分明的服務關係?
企業(未足額進用)不願意聘用身心障礙者的原因當然很多,表面上看似有法規的加持,應該成功率比較高才對,其實這類企業在法規的要求下,理論上成功率應該會比較高,只要能開發職場成功,不但未來能提供穩定的身心障礙職缺,更有可能作為就業服員長期配合的職場試做夥伴,長期效益真的不容小覷。
身心障礙者找工作的時候,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但其中,精障個案比起其他障別來說,求職的時候特別容易遇到社會大眾「汙名化」的挑戰。而這樣的挑戰,其實連我們專業人員間的溝通都會遇到,像我自己曾在精神醫學部待過,對精障個案會出現的狀況很清楚,也知道穩定的個案其實不需要太擔心。
常常在推介身障者給雇主的時候,雇主都會對服務對象(身障求職者)的能力能不能勝任工作有疑慮,這時候我們就會端出我們有「職務再設計」的資源,包括能透過調整工作環境、設備機器、輔具或工作方法,以解決求職者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希望藉著排除(或減少)這些困難,但通常~雇主都聽不懂什麼是職務再設計...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由名詞上來看,我的理解是,在協助身心障礙者服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有「資源」可以運用的中心,然而,有時候更不確定的是,到底是遇到甚麼樣的「困難」才可以向中心尋求協助?於是找來職重中心執秘來聊聊
到政府單位登記找工作的身心障礙朋友們,需要和職管員經過很多次來來回回的討論、擬出一套完整的求職、就業計畫後,才會正式由就業服務員接手落實這項計畫。然而,即便前面的規畫做得再完善、仔細,若是接手的就服員沒能好好的落實這項計畫,那前面所有的一切計畫都將是做白工。因此,對職管員而言,能夠和就服員好好的合作
本集三個主要的議題探討 一、那些重複就業,又一直失敗的個案:是個案自己的問題 V.S. 還是專業人員的問題? 二、求職者自身要有工作動機很重要 V.S. 還是動機有賴於專業人員引導他促發? 三、顧客導向式的服務精神 V.S. 還是無愧於心、公私分明的服務關係?
企業(未足額進用)不願意聘用身心障礙者的原因當然很多,表面上看似有法規的加持,應該成功率比較高才對,其實這類企業在法規的要求下,理論上成功率應該會比較高,只要能開發職場成功,不但未來能提供穩定的身心障礙職缺,更有可能作為就業服員長期配合的職場試做夥伴,長期效益真的不容小覷。
身心障礙者找工作的時候,有許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但其中,精障個案比起其他障別來說,求職的時候特別容易遇到社會大眾「汙名化」的挑戰。而這樣的挑戰,其實連我們專業人員間的溝通都會遇到,像我自己曾在精神醫學部待過,對精障個案會出現的狀況很清楚,也知道穩定的個案其實不需要太擔心。
常常在推介身障者給雇主的時候,雇主都會對服務對象(身障求職者)的能力能不能勝任工作有疑慮,這時候我們就會端出我們有「職務再設計」的資源,包括能透過調整工作環境、設備機器、輔具或工作方法,以解決求職者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希望藉著排除(或減少)這些困難,但通常~雇主都聽不懂什麼是職務再設計...
「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由名詞上來看,我的理解是,在協助身心障礙者服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有「資源」可以運用的中心,然而,有時候更不確定的是,到底是遇到甚麼樣的「困難」才可以向中心尋求協助?於是找來職重中心執秘來聊聊
到政府單位登記找工作的身心障礙朋友們,需要和職管員經過很多次來來回回的討論、擬出一套完整的求職、就業計畫後,才會正式由就業服務員接手落實這項計畫。然而,即便前面的規畫做得再完善、仔細,若是接手的就服員沒能好好的落實這項計畫,那前面所有的一切計畫都將是做白工。因此,對職管員而言,能夠和就服員好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