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手足紛爭為學習的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手足間戰火連連

孩子年幼時,我一打二在家,手足間紛爭不斷,吵架劇情多是:

「弟弟想跟哥哥玩,但哥哥拒絕弟弟;弟弟傷心負氣拿走哥哥的玩具,等哥哥發現,弟弟就快跑給哥哥追;哥哥生氣追打弟弟,並搶回玩具;弟弟跌坐地上嚎啕大哭……。」

上述手足戰爭只需1-2 分鐘,即可達到衝突的高潮。

手足為什麼愛吵架?

1.同住一個屋簷下

孩子和朋友在一起,多在學校、公園或運動場上,一起玩樂或從事有趣的活動,且不用同住一個屋簷下。

然而,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手足卻要:輪流等上廁所;影片很無聊,但妹妹卻重複播放;想一個人安靜,弟弟卻在身旁雀躍高歌;決定誰要睡上鋪;誰的床位大一點,這些無聊討厭的事情都是跟兄弟姊妹一起做的。隨著生活越緊密,就越多雞毛蒜皮的事要一起面對,不僅容易帶來手足衝突,對彼此也感到挫折與難受。

2.孩子的共處技巧待成長

孩子的衝動控制和共處技巧尚未充分發展,手足間難免有擦槍走火的衝突。父母不可能阻止孩子彼此的需求與渴望牴觸,卻可提供孩子健康的方法,處理眼前的紛爭,幫助孩子學習共處,讓他們受用與受益。

兩兄弟合力推水車

兩兄弟合力推水車

化手足紛爭為學習的機會

每一次處理孩子的紛爭都可以是一次學習的機會,以下分享在孩子衝突時,我給予的引導與輔助:

#1父母先調節自己的情緒

正在廚房清洗早餐餐具,並預備午餐食材的我,聽到客廳傳來弟弟嚎啕大哭聲,我得先放下手邊的任務,擦乾手,在我挺身邁出廚房前,需要透過幾個『深呼吸』來安定自己的情緒。

#2與孩子情感連結

我先抱起嚎啕大哭的弟弟、拍拍他的背,並和哥哥一起坐在『冷靜角』,我先專注傾聽哥哥述說他的生氣,再聽弟弟傾述他的傷心。

3戰後重啟對話

等兩兄弟情緒較平緩,再進行『戰後重啟對話』,把剛剛衝突的事件、彼此的感受、行為或反應討論一遍,共同討論找出更好的解決方式,下次可以怎麼說?怎麼做會更好?如果有得罪對方的地方,要向對方道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必要時會有補償的行動。

學習手足共處與溝通技巧

『戰後重啟對話』雖然會花上我們母子3人小組好多時間,但這過程卻可幫助手足更了解彼此的感受、在意的點與需求、選擇的後果,透過行為後果的負責,學習在下一次衝突時能為自己做更好的選擇。

哥哥學習以商量的方式,怎麼請弟弟跟他合作,替代對弟弟大吼大叫、追打,也逐漸練就哥哥的說服力,取得弟弟樂意的配合。

弟弟則學習先問過哥哥、如何跟哥哥配合,學習以合作替代搗亂,順利加入哥哥的遊戲。

手足共處,沒有捷徑與速成法

一日早晨,我在廚房裡一口氣完成餐具清洗、擦拭與歸位,竟然都不需中途出來處理兄弟倆的紛爭。

我聽到~

弟弟:「哥哥,我想跟你連結」(連在一起)。

哥哥:「不!我想一個人獨處」。

兩兄弟雖有不同的玩法與意見,漸漸能玩在一起,可平和一起玩的時間增加,從每天一二十起紛爭,遞減到1天1~2起,外出快樂玩耍時還零起。

我沒有因麻煩的手足紛爭,提早送哥哥去幼兒園,我們母子3人有充裕的時間相處、日復一日的練習,手足共處,沒有捷徑與速成法。


#更多情緒成長與親子教養課程→https://reurl.cc/GEAoWd

#鄭翔好諮商心理師

#諮商預約→點心語心理諮商所 https://reurl.cc/bkmbxv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想想遇到好好的沙龍
8會員
33內容數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這段對話不僅探討自由與克制的問題,也引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種種選擇的反思。每一個行為,無論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語言,都隱藏著自由與自律之間的微妙平衡。對男孩來說,這不僅是學會如何選擇更合適的語言,更是學會如何管理情緒、承擔責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過程。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12/20
孩子的禱告內容充滿童趣,卻流露出真摯的信心與愛。從小學習認識與接納自己的有限與軟弱,透過禱告不僅獲得力量,也能表達關懷與祝福,將信仰融入生活中。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2024/04/27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只要有人際互動就一定會面臨競爭或合作,而且這兩者彼此循環缺一不可,一昧地避免競爭,鼓勵孩子壓抑自己的負向情緒,不見得能減少衝突,反而會阻礙孩子對手足自然地發展出友愛,很多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間最融洽最感人的互動,往往發生在激烈衝突之後,因為我們天生就有想要修復關係的能力。
Thumbnail
相差2到4歲的手足,平均每小時會衝突6.3次,也這樣算下來就是十分鐘一次的概念。說真的,以身為二寶媽的親身經驗來看,十分鐘一次都還算長的了。有時候吵起來,只要一不在旁邊跟著玩就要吵架。 本篇來談談姐弟倆彼此紛爭的狀況與個人處理手足紛爭的作法。
Thumbnail
相差2到4歲的手足,平均每小時會衝突6.3次,也這樣算下來就是十分鐘一次的概念。說真的,以身為二寶媽的親身經驗來看,十分鐘一次都還算長的了。有時候吵起來,只要一不在旁邊跟著玩就要吵架。 本篇來談談姐弟倆彼此紛爭的狀況與個人處理手足紛爭的作法。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我爸媽從小就不會拿我跟哥哥做比較,但在這一路成長的過程,我感受到的一直都是我的健康與快樂,是我爸媽最重視與在意的,而不是我必須擁有什麼成就,或一切外在條件才值得被愛。我想這個不比較或許就是要讓手足感情好的其中一個關鍵吧!
Thumbnail
手足愛計較、爭競讓你心累了嗎?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如何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不是競爭對手,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Thumbnail
手足愛計較、爭競讓你心累了嗎?看懂孩子計較與爭競背後的渴望和需求?如何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安全感能讓孩子們將手足視為朋友,不是競爭對手,不需要透過競爭來獲取父母的關注和愛。
Thumbnail
手足間戰火連連?!手足為什麼愛吵架?每一次處理孩子的紛爭都可以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手足共處,沒有捷徑與速成法
Thumbnail
手足間戰火連連?!手足為什麼愛吵架?每一次處理孩子的紛爭都可以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手足共處,沒有捷徑與速成法
Thumbnail
講到手足衝突,重點幾乎都放在「如何讓兄弟姊妹不要互相殘殺」XD。但其實處理衝突本身是個假議題:手足間的衝突當然有個人間的個性、需求上的不合,但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教養原則、家庭整體氣氛,甚至與父母的婚姻狀況、價值觀皆有干係。 ----
Thumbnail
講到手足衝突,重點幾乎都放在「如何讓兄弟姊妹不要互相殘殺」XD。但其實處理衝突本身是個假議題:手足間的衝突當然有個人間的個性、需求上的不合,但更關鍵的是父母的教養原則、家庭整體氣氛,甚至與父母的婚姻狀況、價值觀皆有干係。 ----
Thumbnail
承上篇,分享我們家調整手足衝突的階段性歷程 【調整前】孩子們在生氣時會使出: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本能。 在決定要調整手足問題後,我開誠佈公地與孩子們說明: 「因為…的經驗,我發現我插手後沒有幫助,所以媽媽決定,之後不會再在們吵架時介入,當我看到你們在吵架,我就會離開現場,讓你們自己處理。」
Thumbnail
承上篇,分享我們家調整手足衝突的階段性歷程 【調整前】孩子們在生氣時會使出: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本能。 在決定要調整手足問題後,我開誠佈公地與孩子們說明: 「因為…的經驗,我發現我插手後沒有幫助,所以媽媽決定,之後不會再在們吵架時介入,當我看到你們在吵架,我就會離開現場,讓你們自己處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