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離開之後—關於哀傷經驗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要:這個系列談的是哀傷經驗,本文是從Freud(1917)的文獻出發,將內容摘要、延伸,並揉合自己的經驗與體會。此次的文獻是以喪親者的狀態對應憂鬱症患者的狀態,重點在於對憂鬱症的分析與發現。
※特別聲明:就醫是對憂鬱症患者最關鍵的協助,人際支持是有效憂鬱症治療的重要促進因素。不應該以過往文獻的視角以及個人觀點,對身邊的憂鬱症患者作不負責任的詮釋或自以為是的協助!
Freud從精神分析視角豐富了心理治療的世界,他發現憂鬱症症狀與人面對親人離世的症狀有許多相似之處,並且提到刻意去干預哀傷過程可能有害(Freud,1917)。
最近有位朋友的朋友的家人自殺了,他成為自殺者遺族並陷入低迷,也和朋友提到因為情緒不夠穩定,正在考慮是否要參加家人的告別式,自己當下的第一個反應是:「如果可能,就去吧!去表達對逝者的情感,去釋放來自事件的能量。」
人類的心靈世界似乎也適用「能量守恆定律」,生命事件的衝擊以及生活的壓力,可能都在不知不覺中積累、醞釀。當能量沒有機會被釋放,可能會在心靈間流轉,並在身心上滲漏,乃至爆發。突然產生的身心症狀,讓人不知所措也摸不著頭緒,但或許遠因需溯及若干年前某個事件或某段時期。雖然面對當前的身心症狀時,不是所有心理治療方式都會從過去經驗下手,但重要的是,當下處理事情之後如果還有餘力,也試著關注及處理心情。逃避不可恥,有時也很有用,但逃開不代表傷口不在,小病逃成大病也是相同的道理,或許多一點這樣的思考,當未來的自己更強壯時,會記得回過頭來處理當時被擱置一旁的流轉能量。
回到文獻,哀傷和憂鬱症相似的是:痛苦沮喪、人際退縮、對外界失去興趣而形成孤立。哀傷是失去—失去與逝者的連結,Freud(1917)認為憂鬱症也有失去的成分,可以是具體的失去,也有很難說清楚是什麼的失去,甚至發生在無意識中。對喪親者來說,逝者離開後的世界變得沒有意義;對憂鬱者患者來說,沒有意義的是自我,一般人會試著為自己說話,捍衛自我,但他們卻不斷攻擊和詆毀自我,並且認為自己就該被如此懲罰與對待,這或許就是憂鬱症患者失去的核心。這個攻擊的遠因似乎就是防衛機轉中,將無法對對象表達的憤怒轉向自我的過程。Freud(1917)發現憂鬱症患者對自己的攻擊,更適用於患者過往或現在正遭遇的某些人事物,扭曲在自己身上的攻擊,其實是對某個對象的感受;憂鬱症的症狀對身旁他人造成影響,似乎也是一種間接的對身旁他人的攻擊。文獻裡還提到許多自我攻擊的延伸,但有些概念可能很容易曲解,想深入了解可再查閱文獻。
當看到這裡,自己就想到黃帝內經中的一句:「怒勝思。」怒氣能抑製思慮,好像正好與本篇觀點契合,憂鬱來自於某種怒氣與不滿未能釋放,若能認識到憂鬱的某些責任不在自己,然後將憤怒情緒對準正確的對象,或許是能產生效果的。
憂鬱症患者具有自殺傾向,自己獲得能毀滅自己的能力是強大的能量。文獻提到許多主體客體的關係,自己的理解是主體是施予方,客體為接收方。Freud(1917)以兩個自殺與最強烈的愛來揭示客體力量的強大。自己的理解是,我(主)殺了我(客),媽媽(主)救了孩子(客),例子中客體都有能力讓主體甘願放棄生命。
死亡將喪親者與逝者的連結切斷了,當喪親者抽回依附轉移到其他對象,或是轉移到沒有逝者的這個世界之後,就能度過哀傷(Freud,1917)。憂鬱症患者與攻擊對象的連結似乎也是抽回的,但他沒有對外找尋依附。自己會想到當患者有意無意再向外連結時,常常所獲得的經驗,使他對世界負面的理解得到證實,然後變得更內縮,更自我貶抑。後續文獻中,Freud(1917)嘗試說明憂鬱症如何演變為躁鬱症,似乎也試著說明與憂鬱症相似的哀傷,為何不會出現躁期症狀。
客體對於自我有重大意義,才會產生哀傷與憂鬱(Freud,1917)。自己的理解是,逝者(客體)之於生者(自我)的關係斷裂產生哀傷,無法直接攻擊對象(客體)之於自我的依附斷裂產生憂鬱、自我價值(客體)低落之於自我產生憂鬱。哀傷的度過來自對逝者放下,憂鬱症最糟糕的終結,則是自我對自己的放下(自殺)(Freud,1917)。
自己並沒有深厚的精神分析基礎,因此在吸收這篇的過程蠻難以消化,有時會在文獻的字句中想到日常生活的情境,然而我想的我認為的,真的是Freud文字所形容的嗎?這個想法會提醒自己,此僅為自己的理解,也透過文字紀錄這些理解。這篇似乎是哀傷概念早期的文獻,對精神分析或哀傷有興趣,可找來詳讀。
Freud, S. (1917).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14(1914–1916), 237-258.
0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字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失去賦予珍惜意義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你離開我的片段這是一個關於破碎的感情回憶故事,描述了一段曾經的感情經歷和往事回憶。通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過去感情的反思和成長。
Thumbnail
avatar
小羔
2024-05-20
你離開,一如你累積的習慣  我們的存活方式與我們的所處環境息息相關。譬如你每天從同一條路回到家,脫了鞋子之後,把鑰匙放在你放鑰匙的地方,然後(或許有記得要先去洗手)抵達某個你房間中最常待的椅子,用差不多的姿勢坐下,開始滑手機或使用電腦。
avatar
前圖紙
2024-05-05
A股開戶與你之間僅剩一張機票的距離有網紅說A股只能大陸人買,真的假的?
Thumbnail
avatar
雪球滾滾-兩岸觀察家
2023-10-30
原來你也25了:《我離開之後》從小對分離的焦慮到媽媽離世,總是希望有人能告訴我該如何做,多年後看《我離開之後》,發現沒有一定的的解答,只能持續生活下去。
Thumbnail
avatar
友咏吧
2023-07-27
跨越距離和你我之間的時空,你已到來告訴我依然與我一起,你再一次打開我的心門,你在這裡,在我的心裡,我對你的心將永恆不變。「跨越距離和你我之間的時空,你已到來告訴我依然與我一起,你再一次打開我的心門,你在這裡,在我的心裡,我對你的心將永恆不變。」
Thumbnail
avatar
雲兒
2023-06-20
關於《老派約會之必要》你需要知道的事- 上此外,《老派》是關於台北街頭的漫步,少女學更是講大齡高學歷都市女性面對愛情困境後依然相信,我認為假如黃偉文 @concertyy /MC @mcheung1201 希望以此致敬的話,或者這部分核心應要好好保留以示尊重。始終這是李維菁本人想表達的信息,是她眾多著作貫穿的相同書寫主題——「少女學」。
Thumbnail
avatar
K.O.
2022-08-04
關於螞蟻窩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恨不得家裡的螞蟻都原地死光?好奇這些小傢伙們在蟻巢中都在幹嘛?不管你是想殺了牠們,還是研究這種有趣的社會性動物,認識螞蟻,在下次遇到牠們時,你才知道怎麼做!
Thumbnail
avatar
荷葵
2022-05-10
听郑兴与棉花糖一起展开一段关于《不怪他》的疗伤对话郑兴这次在他的最新温柔单曲《不怪他》,与他自高中时期就无比欣赏的偶像棉花糖一起展开一段关于放下过去旧忆的疗伤对话。从这首歌里听到的,是郑兴一如往常的旺盛创作力,具有十足记忆点的副歌在他如巷弄雨水般的舒服声音中,过去的故事画面栩栩如生。而这次加入的棉花糖小球,为郑兴的歌曲带来了一抹亮丽如雨后天晴的释怀
Thumbnail
avatar
英子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