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Image: titus torome)
我們常常想要的多,
真正需要的少;
想要,常源於自我價值感的匱乏,
越匱乏,我們看待自己,越容易看到不足與不夠好,
越匱乏,我們對待自己,越趨向嚴格,也越感到無力。
當我們穩固地建構自我存在的價值,完善自我價值,完整自我價值的實現,
我們就越有能力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
也越能夠分辨想要的是不是真正需要的。
avatar-img
26會員
821內容數
<<提供卡巴拉天使療癒、基礎靈魂藍圖解讀、心靈對談分享>>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愛自己是一輩子的學習,這個空間分享我認識自己的過程,除了見證自己的生命經驗,也但願啟發所有接觸者心中的內在之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anuya心靈內在空間 的其他內容
圓滿,沒有標準, 它存在於每個人的觀點與感受,理解與接納的程度,意識層次的狀態; 沒有一個人對於圓滿的標準是完全相同的, 正如同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 有各自的人生經驗與生命歷程, 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才能,目標與願景; 只要勇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人生就是圓滿, 就是幸福, 就是愛。
你可以決定你是誰,但仍需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中落實與應用; 它不會一蹴可及, 卻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 在生活中不斷地微調與改變; 你可能會感覺並沒有不同, 事實上, 有紀律地執行, 你就已經在看似不變的生活中, 修煉出不一樣的自己。
從小對於變動特別敏感,連帶情緒與感受也容易受到影響,無形中建立了特定的信念與面對事情的態度; 一開始,覺得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我只是受害者,長期下來,受害者的模式深植內心,本就敏感的我,更加小心謹慎,生活裡難以找到讓我感到高興和快樂的事; 我不斷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會這樣會那樣,開啟了與自己
如果你的愛裡沒有自己,愛便容易枯萎,愛的付出與接受將令人倍感壓力, 如若你的愛裡容納自己,愛便容易敞開,愛的付出與接受也令人感到放鬆自在; 愛是流動的,你擁有多少愛,能夠付出多少愛,取決於愛的方式與態度,你是愛的泉源,愛的依歸。
當你站在當下, 告別過去的習性, 跨出舒適圈去嘗試、去冒險、去成長, 你就能夠整合所有的經驗, 活出更新版本的自己, 你比你以為的更加勇敢,更有力量。
從人性的觀點來看, 死亡,代表物質形體的消失與結束, 從靈性的角度切入, 死亡,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與重生。 生與死之間, 帶領我們經驗生命、體驗生命、接納生命, 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透過生命的教導, 我們得以在物質實相見證生命生生不息的愛與祝福,點燃心中的內在之光。
圓滿,沒有標準, 它存在於每個人的觀點與感受,理解與接納的程度,意識層次的狀態; 沒有一個人對於圓滿的標準是完全相同的, 正如同每個人都是獨立而完整的個體, 有各自的人生經驗與生命歷程, 有屬於自己的天賦才能,目標與願景; 只要勇於活出真實的自己, 人生就是圓滿, 就是幸福, 就是愛。
你可以決定你是誰,但仍需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中落實與應用; 它不會一蹴可及, 卻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 在生活中不斷地微調與改變; 你可能會感覺並沒有不同, 事實上, 有紀律地執行, 你就已經在看似不變的生活中, 修煉出不一樣的自己。
從小對於變動特別敏感,連帶情緒與感受也容易受到影響,無形中建立了特定的信念與面對事情的態度; 一開始,覺得問題都是別人造成的,我只是受害者,長期下來,受害者的模式深植內心,本就敏感的我,更加小心謹慎,生活裡難以找到讓我感到高興和快樂的事; 我不斷問自己,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會這樣會那樣,開啟了與自己
如果你的愛裡沒有自己,愛便容易枯萎,愛的付出與接受將令人倍感壓力, 如若你的愛裡容納自己,愛便容易敞開,愛的付出與接受也令人感到放鬆自在; 愛是流動的,你擁有多少愛,能夠付出多少愛,取決於愛的方式與態度,你是愛的泉源,愛的依歸。
當你站在當下, 告別過去的習性, 跨出舒適圈去嘗試、去冒險、去成長, 你就能夠整合所有的經驗, 活出更新版本的自己, 你比你以為的更加勇敢,更有力量。
從人性的觀點來看, 死亡,代表物質形體的消失與結束, 從靈性的角度切入, 死亡,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與重生。 生與死之間, 帶領我們經驗生命、體驗生命、接納生命, 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透過生命的教導, 我們得以在物質實相見證生命生生不息的愛與祝福,點燃心中的內在之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哪裡哪裡不夠好,而希望可以改變掉這些自己所謂的不夠好的地方,然而,這些地方是真的不夠好嗎?
你應該看過很多被淘汰的人,商品,和事物。 接續上一篇 “ 有些誤解,有些誤會 “後,聽完與朋友聊天後,深思.... 人們,有什麼需求? 你又有什麼價值? 然後,活到現在還存在.... 活在這個當下,每天睜開眼睛,你有發現你有什麼需求嗎?而這些需求都全然是你需要的嗎?還是你身邊那些嘰嘰喳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之前都會聽到關於對宇宙許願正確的方式,在閱讀與神對話之後,才更明白這個說法的邏輯。 感恩的祈禱才會讓願望實現,因為這是在提醒神尚未讓你擁有應得的一切。"渴望"事物成真最大的念頭就是你明確知道自己缺乏,既然你相信自己是缺乏的,那又怎麼會相信自己是擁有的,同時擁有又缺乏一件事物是一個矛盾的概念。 未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被需要和需要的情緒價值差異在哪 被需要者通常是卑微的 想透過別人認同自己而需要自己的過程 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而需要者通常是理直氣壯的 認為別人需要給予自己想要的 那怎麼不能將被需要者和需要者放在一起呢 不恰如其分得剛剛好 各取所需? 然後一番操作下來 被需要者容易被無止盡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Thumbnail
有沒有一些時候,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哪裡哪裡不夠好,而希望可以改變掉這些自己所謂的不夠好的地方,然而,這些地方是真的不夠好嗎?
你應該看過很多被淘汰的人,商品,和事物。 接續上一篇 “ 有些誤解,有些誤會 “後,聽完與朋友聊天後,深思.... 人們,有什麼需求? 你又有什麼價值? 然後,活到現在還存在.... 活在這個當下,每天睜開眼睛,你有發現你有什麼需求嗎?而這些需求都全然是你需要的嗎?還是你身邊那些嘰嘰喳
好像很多人都很渴望可以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但在一個人真正充分了解自己之前,想看到、得到什麼就能如願所償其實事件很瘋狂的事情。許多人因此大起、因此大落。 你怎麼知道自己想看到的真的就是心裡真正想要的? 很多時候看見、得到了,卻沒有相應的下一步配套,結局往往就是發覺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之前都會聽到關於對宇宙許願正確的方式,在閱讀與神對話之後,才更明白這個說法的邏輯。 感恩的祈禱才會讓願望實現,因為這是在提醒神尚未讓你擁有應得的一切。"渴望"事物成真最大的念頭就是你明確知道自己缺乏,既然你相信自己是缺乏的,那又怎麼會相信自己是擁有的,同時擁有又缺乏一件事物是一個矛盾的概念。 未
Thumbnail
總有人向你索取一份他們想要的關係。卻很少有人問過你想要的關係是什麼。 因為自己也無法具體描述,還是只要能借由任意的角色來擁有對方就已足夠。 在得知無法得到想要的關係時,以為退而求其次就能合理的保有對方的給予。 感情的世界就是這麼「個人主義」。但真的得到了卻又想要更進一步的擁有。 不自覺的就陷
Thumbnail
這篇文章從心理學的角度重新討論看待追求「好」與「夠好」這件事,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建議。 文章提出了足夠的自我覺察、將遠焦聚焦回自己身上、閱讀之餘也多和他人聊聊、整理自己努力的足跡等參考作法,來幫助讀者練習成為「夠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