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 發現痛苦的美

2022/09/19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到「正念」,你會想到什麼?是坐在蒲團上動也不動,或者是仙風道骨、衣著談吐不一樣的人?聯想中可能參雜刻板印象,往往並非真實樣貌。
就算熟稔正念的定義與操作,練習正念如果只著重表面形式,沒能在真實生活中帶來任何改變,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的小資情調,甚至變成《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中所說的正念癡(mindfulness zombie)——怯懦而壓抑,一切照著從老師、書上得到的教誨,鸚鵡學舌般重複,不具備任何自我的主見或感受。

與生活的苦難共處

正念能讓我們覺察生活中的美好,不管是徐徐吹來的微風、清晨的鳥鳴……甚至只是活著這件事。帶著正念,我們得以用不同角度看事情,不再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並常懷感恩之心。但生活中不僅只有美好,有的是更多的苦難。如何與苦難共處,進而轉化這些苦,是我們另一項重要的學習。
《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的英文書名是《How to Stay Human in a F*cked-Up World: Mindfulness Practices for Real Life》,談的是如何透過正念練習,面對、轉化生活中的苦難。
可能你覺得生活順遂,不需要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但除了我們一般認知的那種深刻痛苦,苦的面貌其實非常多元,幾乎無所不在。巴利文的dukkha,中文譯為「苦」,英文譯為suffering,原來是形容壞掉的馬車車輪。我們的心就像車輪與輪軸,無法嵌合時會導致崎嶇的旅程。也就是說,當一切人事物不如預期時,苦可能就出現了。

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提姆.戴斯蒙追隨一行禪師學習多年,是位教導正念與自我慈悲的心理治療師。他生長在母親酗酒的單親家庭;年輕時參與社會運動,對許多事感到憤憤不平;孩子還很小時,遭遇妻子罹癌過世的不幸。他在書中真誠揭露許多自身的經歷,除了喪妻這種椎心之苦,他也察覺其他苦。例如他文中所說的那種自認為正義而帶來的苦就發人省思:
我在推特上追蹤很多社運人士,每當我看到無辜的人又遭到警察的暴力對待時,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幹』。我真的很不爽那些一再容許這些悲劇發生的人,所以滿腦子都在想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這時候的我已然迷失在氣憤之中,渾然不知自己正在受苦。我對痛苦的不知不覺讓它將我的人性蠶食鯨吞。芸芸眾生都在受苦受難,更被苦難牽著鼻子走,原因是我們全然不知這就是『苦果』。倘若身在苦海卻渾然不察,那就無法正視苦痛、化解痛苦。
書中稱這種義憤填膺的自以為是為「病態正義 toxic righteousness」。當我們完全無法傾聽不同聲音,也不把對方當人看的時候,心中其實充滿「惡」,更充滿了「苦」。更危險的是,我們不但毫無自覺,甚至自認為是正義與善的一方。若不能察覺到這些心中的苦,更不可能滅除它們。
我對於許多行銷、宗教、醫療方面的欺騙行為很不齒,也會因為無法說服被騙的人且覺得他們怎麼邏輯這麼不清楚而感到無奈。其實這種時候我內心的挫敗與憤怒是很強烈的,那也全都是苦。

無條件接納一切

在照顧生病妻子與幼小孩童而心力憔悴時,戴斯蒙也會出現負面、甚至是逃避的念頭,這讓教導正念的他感覺自己像個騙子。這時,無條件接受,學習與痛苦共存是很重要的。
「無條件接受」的想法很容易被誤解,戴斯蒙解釋,這不是要我們接受社會的不正義或暴力,也不代表盲目接受對問題本身的看法,覺察身體的知覺才是重點。他這麼形容
也就是你能確定自己『胸悶而且臉很繃』的感覺,而把『那個人是混帳』單純視為看法罷了。
這能幫助我們不去厭惡自己的恐懼、憤怒。事實上,一但我們厭惡、反抗,只會更加不可收拾。對人對事如此,對待自己也一樣。我喜歡書中一個標題「最糟的你仍然無與倫比」,仔細想想,不能善待很糟的自己,有可能真正的善待他人嗎?
有一個能幫助我們接納一切的方法,那就是理解。不管什麼人,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受到欲望驅使,而這個欲望不外乎是避免痛苦滿足需求。不同的行為來自於每個人因價值觀、過去經驗、環境所建立的模型,這模型如果有瑕疵而我們又緊抓不放,想法行為自然會有偏差。但如果你能理解到每個人的真心,也就是明明希望獲得快樂,卻對該怎麼做毫無頭緒,你自然會產生慈悲心。
書中對於痛苦有很多深具啟發的詮釋,也提供不少練習方法。透過持續練習,當我們能和痛苦共處,甚至如戴斯蒙說的,開始欣賞苦痛的美,它就會開始轉化。而當我們能深刻的理解,或許會發現一行禪師說的──理解就是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樂思哈學
樂思哈學
女兒樂樂,名字裡有個「思」; 兒子哈哈,名字裡有個「學」。 老爸覺得,沒有思與學,人生沒意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