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 發現痛苦的美

更新於 2024/09/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到「正念」,你會想到什麼?是坐在蒲團上動也不動,或者是仙風道骨、衣著談吐不一樣的人?聯想中可能參雜刻板印象,往往並非真實樣貌。
就算熟稔正念的定義與操作,練習正念如果只著重表面形式,沒能在真實生活中帶來任何改變,很可能只是自我安慰的小資情調,甚至變成《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中所說的正念癡(mindfulness zombie)——怯懦而壓抑,一切照著從老師、書上得到的教誨,鸚鵡學舌般重複,不具備任何自我的主見或感受。

與生活的苦難共處

正念能讓我們覺察生活中的美好,不管是徐徐吹來的微風、清晨的鳥鳴……甚至只是活著這件事。帶著正念,我們得以用不同角度看事情,不再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並常懷感恩之心。但生活中不僅只有美好,有的是更多的苦難。如何與苦難共處,進而轉化這些苦,是我們另一項重要的學習。
《在殘酷的世界中 挖掘生命的美好》的英文書名是《How to Stay Human in a F*cked-Up World: Mindfulness Practices for Real Life》,談的是如何透過正念練習,面對、轉化生活中的苦難。
可能你覺得生活順遂,不需要思考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但除了我們一般認知的那種深刻痛苦,苦的面貌其實非常多元,幾乎無所不在。巴利文的dukkha,中文譯為「苦」,英文譯為suffering,原來是形容壞掉的馬車車輪。我們的心就像車輪與輪軸,無法嵌合時會導致崎嶇的旅程。也就是說,當一切人事物不如預期時,苦可能就出現了。

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提姆.戴斯蒙追隨一行禪師學習多年,是位教導正念與自我慈悲的心理治療師。他生長在母親酗酒的單親家庭;年輕時參與社會運動,對許多事感到憤憤不平;孩子還很小時,遭遇妻子罹癌過世的不幸。他在書中真誠揭露許多自身的經歷,除了喪妻這種椎心之苦,他也察覺其他苦。例如他文中所說的那種自認為正義而帶來的苦就發人省思:
我在推特上追蹤很多社運人士,每當我看到無辜的人又遭到警察的暴力對待時,我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幹』。我真的很不爽那些一再容許這些悲劇發生的人,所以滿腦子都在想怎樣才能避免這種情況。這時候的我已然迷失在氣憤之中,渾然不知自己正在受苦。我對痛苦的不知不覺讓它將我的人性蠶食鯨吞。芸芸眾生都在受苦受難,更被苦難牽著鼻子走,原因是我們全然不知這就是『苦果』。倘若身在苦海卻渾然不察,那就無法正視苦痛、化解痛苦。
書中稱這種義憤填膺的自以為是為「病態正義 toxic righteousness」。當我們完全無法傾聽不同聲音,也不把對方當人看的時候,心中其實充滿「惡」,更充滿了「苦」。更危險的是,我們不但毫無自覺,甚至自認為是正義與善的一方。若不能察覺到這些心中的苦,更不可能滅除它們。
我對於許多行銷、宗教、醫療方面的欺騙行為很不齒,也會因為無法說服被騙的人且覺得他們怎麼邏輯這麼不清楚而感到無奈。其實這種時候我內心的挫敗與憤怒是很強烈的,那也全都是苦。

無條件接納一切

在照顧生病妻子與幼小孩童而心力憔悴時,戴斯蒙也會出現負面、甚至是逃避的念頭,這讓教導正念的他感覺自己像個騙子。這時,無條件接受,學習與痛苦共存是很重要的。
「無條件接受」的想法很容易被誤解,戴斯蒙解釋,這不是要我們接受社會的不正義或暴力,也不代表盲目接受對問題本身的看法,覺察身體的知覺才是重點。他這麼形容
也就是你能確定自己『胸悶而且臉很繃』的感覺,而把『那個人是混帳』單純視為看法罷了。
這能幫助我們不去厭惡自己的恐懼、憤怒。事實上,一但我們厭惡、反抗,只會更加不可收拾。對人對事如此,對待自己也一樣。我喜歡書中一個標題「最糟的你仍然無與倫比」,仔細想想,不能善待很糟的自己,有可能真正的善待他人嗎?
有一個能幫助我們接納一切的方法,那就是理解。不管什麼人,我們的所有行為都是受到欲望驅使,而這個欲望不外乎是避免痛苦滿足需求。不同的行為來自於每個人因價值觀、過去經驗、環境所建立的模型,這模型如果有瑕疵而我們又緊抓不放,想法行為自然會有偏差。但如果你能理解到每個人的真心,也就是明明希望獲得快樂,卻對該怎麼做毫無頭緒,你自然會產生慈悲心。
書中對於痛苦有很多深具啟發的詮釋,也提供不少練習方法。透過持續練習,當我們能和痛苦共處,甚至如戴斯蒙說的,開始欣賞苦痛的美,它就會開始轉化。而當我們能深刻的理解,或許會發現一行禪師說的──理解就是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會員
42內容數
書本是通往過去未來、通往世界宇宙、通往現實虛幻的任意門。 關於書的種種。儘可能每週介紹一本我有感覺、對我有啟發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思哈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是一本打破許多大腦迷思的重量級小品。麗莎‧費德曼‧巴瑞特以簡潔文字,帶給我們七又二分之一個關於大腦的真相。為什麼有二分之一堂課?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卻只是更加鞏固你原先對這世界的看法,那麼我很抱歉,因為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沒有善盡自己的職責。 這是作者鄧肯.華茲(Duncan J. Watts)在書中寫的一段話,他試圖告訴讀者——常理(common sense)並不可靠。 比未來更重要的是現在
從2012起到疫情爆發前的2019,我一共去了京都11次。能一去再去依然樂此不疲,是因為京都的多元與深度。除了櫻與楓、佛寺神社、各式庭園、大學校園、大川小河、老店新店……連咖啡館也值得探索。初期造訪,咖啡館只是休息站,後來,尋找咖啡館也成了旅行的目的。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書名聽來聳動,卻真有這麼回事。1930年代,共產黨往西逃、躲避國民黨軍隊,那是藏人與中國共產黨首次相遇。因缺糧強取藏人作物、儲糧,宰殺他們的綿羊與犛牛。不僅如此,共產黨士兵發現佛教寺院中不僅有藝術珍寶,獸皮製作的鼓只要煮久一點,就可以拿來吃!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關於大腦的七又二分之一堂課》是一本打破許多大腦迷思的重量級小品。麗莎‧費德曼‧巴瑞特以簡潔文字,帶給我們七又二分之一個關於大腦的真相。為什麼有二分之一堂課?
如果你讀完這本書,卻只是更加鞏固你原先對這世界的看法,那麼我很抱歉,因為身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沒有善盡自己的職責。 這是作者鄧肯.華茲(Duncan J. Watts)在書中寫的一段話,他試圖告訴讀者——常理(common sense)並不可靠。 比未來更重要的是現在
從2012起到疫情爆發前的2019,我一共去了京都11次。能一去再去依然樂此不疲,是因為京都的多元與深度。除了櫻與楓、佛寺神社、各式庭園、大學校園、大川小河、老店新店……連咖啡館也值得探索。初期造訪,咖啡館只是休息站,後來,尋找咖啡館也成了旅行的目的。
我們或許都知道傾聽的重要,搞不好也學習了一些傾聽技巧,像是保持目光接觸、回應、覆述、提問等,但不管掌握多少技巧,如果我們帶著某種目的,只想主導對話,只想證明自己、說服對方,或者心中充滿評價與自以為是的成見,這樣的「傾聽」應該就變調了。
書名聽來聳動,卻真有這麼回事。1930年代,共產黨往西逃、躲避國民黨軍隊,那是藏人與中國共產黨首次相遇。因缺糧強取藏人作物、儲糧,宰殺他們的綿羊與犛牛。不僅如此,共產黨士兵發現佛教寺院中不僅有藝術珍寶,獸皮製作的鼓只要煮久一點,就可以拿來吃!
「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心智經常疲於奔命,為何?因為,它必須用力對抗痛苦的情緒。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看見很少人擁有平靜與快樂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快樂的活著。 生活中的痛苦似乎總是多於快樂。大多數的人們時常抱怨:「剛剛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對我?」、「這件事發生了我很生氣」、「這段關係的結束讓我憂鬱」。厭惡、恐懼、貪婪、憤怒、沮喪、悲傷……等等的情緒四處飛揚、渲染,即使努力保持正向,還是容易被影響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在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
心智經常疲於奔命,為何?因為,它必須用力對抗痛苦的情緒。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看見很少人擁有平靜與快樂 我一直不知道如何才能快樂的活著。 生活中的痛苦似乎總是多於快樂。大多數的人們時常抱怨:「剛剛那個人怎麼可以這樣對我?」、「這件事發生了我很生氣」、「這段關係的結束讓我憂鬱」。厭惡、恐懼、貪婪、憤怒、沮喪、悲傷……等等的情緒四處飛揚、渲染,即使努力保持正向,還是容易被影響